文:霧滿攔江
(01)
昨天有朋友問我:你好像沒給屠呦呦寫點什么?
我一下語塞。在我看來,從莫言的諾文獎,屠呦呦的諾醫獎,再到由劉慈欣沖擊并奪得的、遠比諾獎距中國人更遠的星云大獎,都標志著中國人智力的全面飆升。三十年改革開放,首先放出來的就是民智的洶涌狂潮。只希望能夠如愿以償,讓這股智力激潮,推送我們到達一個新的智高點。總之有點興奮,只顧聽別人說,自己倒沒想說什么。
朋友說:屠呦呦獲獎,引起了許多話題。
有這事?
朋友推送過來一條微信,標題叫《屠呦呦的半個客廳和黃曉明的兩億婚禮》,咦,莫非曉明搶了屠呦呦的錢?曉明你怎么可以這樣……急忙打開,這篇文章倒沒這么說,但以不屑的口吻稱黃曉明為戲子,替屠呦呦抱不平,因為屠呦呦這位在世界醫學界矚目的科學家,所獲諾獎在北京只能買半個客廳,而黃曉明豪華廣廈一場婚禮幾乎癱瘓了上海兩座機場……諸如此類。
當時我心里咯噔一聲。不好玩的事兒,還是來了。我知道中國人有一種實用心理,遠比小說獎更重視自然科學獎——但,你越是急切的想要得到什么,就越有可能失去一切,要知道這世界不是按直線思維運行的,舉凡急功近利之舉,帶來的往往是悲劇,或是反面的結果。
(02)
看那篇譏評黃曉明的文章,作者痛斥金錢當道。文章稱:古人云:風俗,天下大事也……后面的意思是說,黃曉明大操大辦,很不風俗。感覺作者這樣要求黃曉明有些不妥,一方面稱人家是戲子,一方面要求人家當道德楷模,便宜都是你占,責任別人來扛,這樣好嗎?再者說了,古人還云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古人還云男尊女卑,古人還割男人卵蛋裹女人小腳,古人亂說胡來的事兒多了去了,但古人再神經錯亂,也不好意思把個社會風俗的責任,讓一個藝人來扛。
文章稱:……這種巨大的反差與價值觀的扭曲,進一步的放大了社會存在的拜金主義,利已主義,享樂奢靡的思想毒瘤。如果社會讓這種風氣裹挾任憑民眾在娛樂致死中狂歡,我們靠什么去復興中華的夢想?
這個質問絕對的擲地有聲,估計許多人看了,就會拍案而起,怒斥黃曉明而力挺屠呦呦,黃曉明還錢……可是大哥且慢,請你拿腦殼想一想,說到拜金利已,享樂奢靡,對面的典型就是韓國,按理來說他們應該分分鐘亡國才對。而韓國的隔壁對家,絕對的找不到絲毫的拜金利已,享樂奢靡,按說他們理應稱霸全宇宙才對,是不是?可現實呢,有點對不上號呀。
其實我們都清楚,作者將黃曉明與屠呦呦扯在一起,兩個熱點話題,這就是一切了,觀點什么的,并不重要。邏輯之類的,并不需要。
但我們的目的也是這樣。我們旨在于借助這起事件講清楚,一個好的初衷或動機,未必能夠獲得結果的支持。表達往往是情緒化的,而這世界的規律,卻是冰冷而客觀,任何時候我們如果放棄思考,得到的,或許就是最不希望的。
(03)
有意思的是,中國如今發生的一切,昔年在美國,都曾經發生過。
早年,美國有個貓王,哇哇哇唱歌,火爆不得了。有本書聲稱,貓王曾坐私家豪華飛機,飛到紐約就為買只熱狗。而美國那邊的諾獎獲得者,數量有點多,其待遇與貓王之差,遠遠大于屠呦呦與黃曉明——至今為止,許多美國大學為諾獎獲得者唯一的優待,是在停車場有個固定車位,還沒獲諾獎的諸大師諸學者,還得紅著眼睛去搶車位。
黃曉明不過是結個婚而已,如果他也象貓王一樣,開私家飛機去成都吃碗擔擔面,估計有些人立馬會瘋掉。
更有意思的是,當貓王剛開始走紅的時候,美國一位紅衣主教發表講話,提醒人們警惕在一部分美國青少年中正蔓延著一種新的信仰。他說,這種信仰崇尚粗魯、無禮、非道德和墮落,還說貓王道德不良。
但結果如何呢?美國人硬是自由散漫漫,主教大人的講話,也敢當成個屁放。居然沒有嚴打貓王,而其后的諾獎獲得者,仍然是絡繹不絕。
不是說美國怎么樣,咱們中國也怎么樣。中國人嗎,要有志氣,美國往東,咱非得往西——但你再他娘的有志氣,也不能和人性抬杠!美國的社會制度,是通過社會關系博弈出來的,毛病一大堆,混亂又不堪,但偏偏是切中了人性的隱密規律的。
如果美國政府,停下掐架干點正事,比如說提高科研人員待遇什么的。情況又會怎樣呢?
(04)
英國天文學家,格林威治天文臺臺長詹姆斯·布拉德萊,他發現了光行差現象,還根據六萬多次的觀測,編制了一本比較精確的星表,因而大名遠揚。
英國女王聽說了,就趕緊跑來看稀奇,問過詹姆斯的年薪,女王當時就驚呆了,說:哎喲媽,誰給你們制訂的薪資標準?咋這么低呢?飯都吃不飽,還讓不讓人快樂的玩天文了?不行,我要立即下令給你們加薪……
詹姆斯聽了,急忙阻止:可別,千萬別加薪……
女王:咦,還有不愿意給自己加薪的,你腦子沒毛病吧?
詹姆斯道:大嬸,我腦子肯定沒毛病,有毛病的是你的腦子!
你想想,如果天文學家薪水高了,在這個位置上的,還會是天文學家嗎?
(05)
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臺長的話,言猶在耳。
不管是英國美國還是亂七八糟的什么國,只要你敢把錢往科研項目上堆,很快你就會發現,一伙雞毛蒜皮的怪人正坐在錢堆上,耀武揚威舞舞喧喧,真正的科學家,早被這些怪人踢得滿地亂爬了。格林威治天文臺的臺長,是知道自己玩不過那些怪人的,寧肯薪水低點,也不要把那些壞蛋全招來。倒是有些國家非常理想主義,把博士什么的統統放開了,結果呢?許多官員人手一張博士文憑,搞得現在博士文憑的可靠程度到底有多高,成了一個天大的懸疑。
大家對屠呦呦沒有評為院士而抱不平。可要成院士,先得成為斗士。千萬不要以為學術的象牙塔里,就是一片祥和寧靜,象牙塔里也是人,人性中該有的東西,一樣也少不了。牛頓偉大吧?一粒蘋果都能砸出個萬有引力來,三定律什么的大家現在還得學。可在爭名奪利時,他對胡克的不擇手段,卑劣無極限,至今令人齒寒。
善未易明,理未易察。主導人類社會的規律,是人性之間的博弈法則,舉凡直線思維,多半是悲劇收場或是收到反面的結果。說到底,直線思維不過是對世事表象的情緒性發泄,疏離了規律本身,必然遭受到規律的懲罰。
(06)
黃曉明和屠呦呦的比對,帶給我們一個思考:金錢是否真的污濁不堪,造成我們的性靈的毀滅?
中學時,課本就告訴了我們,金錢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它是價值尺度,又是世界貨幣。這兩個專用名詞,前一個是金錢是衡量萬事萬物的標準——事實上我們知道,金錢并不意味著一切,但你認為不能衡量的一切,在別人眼里,可能都有個價碼,這事你抬杠也沒用,規律比你胖,胖就把你上,氣死你。
世界貨幣的意思是說,金錢是世界的通行證,你去美國去瑞士,揣著錢就可以去了——哪怕你要去韓國隔壁,兜里沒得錢,隔壁人民也不稀罕你。
金錢的這兩個特性決定了,它是一個很低很低的東西,低到了沒有絲毫道德屬性,沒有絲毫身份屬性——同樣一塊錢,在殺人犯手里是一塊錢,在正常人手中也是一塊錢。在王子手中是一塊錢,在貧民手中仍然是一塊錢。所以金錢最大的價值是平等,憎恨金錢的人有可能只是喜歡跟規律抬杠,不一定憎恨平等。但憎恨平等的人,必然憎恨金錢。
既然金錢意味著平等,你馬上會注意到,發達國家多半是祟尚金錢的,或至少曾有過祟尚金錢的歷史。而權力型國家,往往是即憎恨金錢,又經濟極端萎靡——這只是因為,憎恨金錢實際上是否定人與人的平等,而不平等的社會,所創造出來的巨額社會財富,會在不平等的現實對撞中湮滅,證明這一點的最鮮活的例證,就是韓國和他的隔壁。當然誰要是強找反例,也不是找不出來,但人類歷史如此漫長,我們要尋找的是反復性的、持久性的現象,唯其這之中才隱含著規律。
金錢是一種很低端、不可以太干凈的東西,它被制造出來,就是要為每個人服務,包括了泥陷于人性沼澤中的可憐性靈。如果金錢不是這樣子的低端,底層人將無緣享受到它的價值。
一個好的社會,對金錢應該是淡而泊之,祟拜金錢固然不對,視金錢為糞土也太過了。金錢這東西,其實就是條短褲。沒穿短褲沒法出門,但有了短褲也沒什么了不起,必要,必需,但最終目的是為人服務。這就是金錢。
(07)
大家可能都有聽過一個詞:科研成果轉化率。
這個詞是啥意思呢?
是說科學家的工作成果,甭管多么的偉大,但暫時沒法向大家收錢。非要完成實用化后才可以收錢的。這就導致了一個正常的現象——不是偉大的發明,大家就一定付錢的。而不偉大甚至很胡扯的東西,大家說不定反倒掏錢不倦。
昨天鳳凰歷史公眾號冒宇宙之大不諱,悍然掀開了愛迪生的底褲,揭發說電燈泡并非是愛迪生發明的,他是有錢任性,買下別人的專利——但鳳公號也承認,愛迪生在普及電燈方面做出了偉大的貢獻,這個普及就是轉化。
另一個極端案例,搞IT的都知道,昔年有基爾代爾其人,是電腦軟件開發真正的先驅人物。最早創造了磁盤操作系統(DOS),但最終貧寒潦倒而歿,比爾蓋茨卻踩著他大發橫財——就是因為,偉大的發明成果轉化,也是需要錢的,公眾看戲都會爽快的掏錢,但遇到這事,卻全都成了鐵公雞。
——是公眾挑毛撿刺,不肯為未轉化的偉大科學成果付錢,試問那些痛斥貓王或黃曉明的人,你為哪項未轉化的科研成果付了錢?明明是你自己不掏錢,卻捂住自家腰包罵貓王和黃曉明,這真是太扯了。
(08)
演藝圈中,能夠賺到錢的比例,絕不會比學術圈中更高。黃曉明能夠撈到盆滿缽滿,這跟他的人品有直接關聯。
曾在中國杯世界帆船大賽上遇到黃曉明,當時他的眼睛轉過來,一雙靈動的眸子轉動之際,透出無限的真誠。
當時我對身邊的朋友說:你看準了這個人,他那雙眼睛會說出極復雜的話。那雙真誠的眼睛,分明是在說:老板,你看我是個多么無公害的萌寵呀,請把你的錢掏給我,好不好呀?
你根本無法拒絕他。
他是個情商極高的人,即使演藝圈中也不多見。
黃曉明的謙和,應合了金錢的規律。金錢是下傾之物,唯其放低自己,才能讓金錢水一樣的流過來。同樣是藝人,誰有更高的演技,再加上切合金錢規律的處事態度,賺到的自然就多。學者是不論金錢的,但這規律也同樣生效。這個世界上,窮到凄慘的學者有,撈到盆滿缽滿的學者也不乏見,這跟他們的學術成就并非直線關聯。
許多學者,以他們的學識造詣,智慧累積,想撈錢真的不難——但他們多數不喜歡,他們要的就是個適度。他們比任何人更清楚,演藝圈的爭競是多么的殘酷,花開花謝,轉瞬之間。一代又一代的明星花期敗落,而學者依然在這里,唯其持久,綿延深厚,潤澤后世,才是學者的存在價值。
至于對那些沒有做學者的志向,也不想進入演藝圈的普通人來說,更應該學會掌握金錢,利用金錢。你務須要警惕那些詛咒金錢的人,普羅大眾與金錢無冤無仇,任何時候,金錢都不會拒絕普羅大眾——前提是,你需要拿起中學課本,復習一下金錢的規律。掌握規律你就是金錢的主人,一味固執昧卻規律,那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