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世界大戰,很多國家遭到了空襲,洗劫,唯有這個國家一直安安靜靜地活著。 有些人說,因為它是中立國(中立國有用嗎?比利時,盧森堡也是永久中立國,最后還是被希特勒給干了),也有些人說因為戰爭雙方把錢存那兒了,其實,這些都不是重要原因,因為最重要的是這個國家全體一根筋,你想搞死它,未必有好處。 它,就是瑞士。 逗比魚為什么說想要搞死它未必有好處呢,因為那個國家擁有世界上最一根筋的雇傭軍。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那么有錢的國家,怎么會這么精于雇傭軍嗎?要知道雇傭軍可是拿命換錢,替人消災的組織。其實,瑞士人也不想,誰讓幾百年前的瑞士很窮呢。 瑞士在意大利,法國,德國,奧地利中間,說起來真是倒了霉,周圍都是大國盤踞,而且地理位置又是好山好水,人好窮的狀態。所以,瑞士人一直想著怎么賺錢。古代沒技術的時候什么最賺錢?答案是賣身。男人能賣的就是一副強健的身體。雇傭軍就是一伙賣身,賣命的人群。 歐洲盛產雇傭兵,為什么呢?缺人,戰多。打仗規模不大,頻率很高,所以雇傭兵有相當的市場,很多歐洲國家都有雇傭軍,在他們眼里是沒有國籍分別的,出錢干活,簡單干脆,誰給的多,就給誰打工。 這習慣還是在希波戰爭的時候養成的。希臘人都是城邦制國,人少,要和強大的波斯打,自然就得從外面引進人才。畢竟這個是隨時喪命的高風險職業,所以錢多,干的人少。不過,希臘人就是掏空口袋也得找來人對付波斯。到后來,伯羅奔尼撒戰役中,雅典和斯巴達也都引入了很多雇傭軍,最后斯巴達人還挖墻角,靠了波斯人的錢袋子支援,搞定了雅典人。 在這之后,雇傭軍就越來越吃香(這點和中國以及很多東方國家不同)。“山里人”瑞士各邦抓住商機,培植了很多雇傭兵,以供各國內戰,外戰,對掐,撕逼等。不過,較于其他國家而言,瑞士的雇傭兵雖然武器上并不先進,但卻很專業。他們擁有類似馬其頓 一樣的方陣,主要武器配備是長矛(這和馬其頓軍也是十分相似)。 圖中,大家可以看到的這種戟長約6至10英尺,頭上有重斧,背面是一尖鐵或鉤子,頂端是矛或梭標的尖頭,這樣的武器能一下子穿透頭盔,砍斷劍鋒或者擊倒馬匹,也可以當作短矛來用,它的彎鉤還能將騎兵拖下馬來。一般來說,他們以300人左右規模的連為基本作戰單位,其中約有250名長矛兵,排成16乘16的方隊,其余為戟兵或十字弓士兵。這種方陣最大的好處就是正面攻擊力強,靈活度不夠,因為一旦沖散,士兵容易亂了陣腳。不過,瑞士的雇傭兵在靈活度上并不差,這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方陣與眾不同,而是因為他們紀律非常的嚴明,訓練也很刻苦。 窮,沒辦法。瑞士雇傭軍和雇主簽合同都是按照給錢干活兒的,你要不給錢,或是隔天對手出更多的錢,這些你的“隨從”可能就跑對面去了。當然,一旦你有錢,雇傭了他們,他們會是最驍勇的一隊人馬,而且,他們是那種拒絕接受任何投降分子的人。 除此之外,讓瑞士雇傭兵名聲大噪的還是源于幾次保護行動。 第一次:羅馬之劫 1527年5月6日,神圣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發起戰爭,數萬大軍開進羅馬,負責保護當時教皇克萊孟七世的189名瑞士近衛隊,有147人英勇捐軀,成為梵蒂岡(羅馬城內的國中國)惟一保留下來的一支軍隊。(瑞士雇傭軍長期以來都為梵蒂岡教皇效力,當然,為教皇效力的就不能叫雇傭軍,只能叫近衛軍。) 第二次:法國大革命 1792年法國大革命,暴民攻擊法國杜樂麗宮(Tuileries)時,為保護法王路易十六及瑪麗王后,一共有786名瑞士近衛隊犧牲。 (世界著名雕像,位于盧塞恩的瀕死的獅子,就是用來紀念那些士兵的。PS:當年逗比魚實地去了一次,前面的池塘里全是各種國家的錢幣。) 也是這件事件之后,瑞士雇傭軍主要用來保護教皇。 第三次:保祿二世刺殺事件。 1981年5月,已故教皇若望-保祿二世在圣伯多祿廣場舉行例行的祈福彌撒,被刺殺,若望保祿二世腹部中彈、性命垂危,瑞士禁衛軍以最快的速度,將其送到醫院急救,才及時救回一命。 現在就讓我們再看看如今的瑞士近衛軍。(聽說下圖的盔甲剛換,之前那個沿襲了五百年。) 下圖就是用了五百年的款式: 瑞士的雇傭軍,以及瑞士在十四世紀到十五世紀的反抗擴張的戰役,讓周邊眾國膽戰心驚,所以,很少有人敢惹他。尤其是在《維也納會議宣言》最終宣布瑞士為歐洲的永久中立國。1860年加埃塔保衛戰后,瑞士雇傭兵徹底告別戰場。 (如今逛逛梵蒂岡的時候,說不定你還能看到這些彩色衣服的近衛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