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十月,已經算是入了深秋,漸冷的氣候讓我們慢慢遠離了夏季那些酸冷冰爽的菜肴,火鍋店的生意又開始興旺起來了,不過要說秋季養生,還是應該多進補一些溫和滋養的食物來潤一潤干燥的氣候,因此,各色的湯品就成為了秋天的主角。雖然云南菜并沒有深厚的靚湯文化,但應季時分的地道養生湯品,叫得響亮的也不少呢。 本文呢,小編就介紹一道湯菜以及這道湯菜背后的小故事。云南的汽鍋雞。 建水汽鍋雞是國內特有的名菜, 歷史悠久,久負盛名。早在清代乾隆年間,汽鍋雞就流行在滇南一帶。用汽鍋蒸制出的肉類可出奇效,能夠補虛養身、補血、健脾開胃。做法很簡單,但味道很醇正。 汽鍋雞,最有特色的當屬它的容器汽鍋了,正因其獨特的烹飪容器,讓雞湯除了滋味醇鮮外還有了獨特的養生特性。上好的云南汽鍋產自云南紅河的建水,不僅僅是汽鍋,建水自古就以建水紫陶而聞名全國,而在烹飪器具上更是獨樹一幟的發明了汽鍋。制作汽鍋雞的商家通常在店面前置一大鍋,內置沸水,鍋蓋乃特制,圓形,上鉆有數量不等的孔,孔上汽鍋套汽鍋像蒸籠一樣摞起老高,有雞、魚等品種。汽鍋分大、中、小三種,小鍋口徑約為375px,中鍋口徑約為625px(三口之家使用足以),大鍋口徑750px以上(多為飯店使用)。 汽鍋雞是滇中名菜,自然少不了歷史典故和來歷傳說。早在清代乾隆年間,汽鍋雞就流行在滇南一帶。相傳是監安府(今建水縣)福德居廚師楊瀝發明的吃法。那年皇帝巡視監安,知府為取悅天子,發出布告征求佳肴,選中的賞銀50兩。楊瀝家貧,老母病重,為得重賞,他綜合了當地吃火鍋和蒸饅頭的方法,創造了汽鍋,又不顧生命危險,爬上燕子洞頂采來燕窩,想做一道燕窩汽鍋雞應征。不料汽鍋被盜,楊瀝被問欺君之罪,要殺頭。幸而皇帝問明真相,免楊瀝一死,并把福德居改名為“楊瀝汽鍋雞”。從此汽鍋雞名聲大振,成滇中名菜。那時汽鍋雞的做法很簡單,但味道很醇正。 汽鍋的前身是陶制火鍋。汽鍋雞的前身是楊林雞。早年,云南楊林。建水等地用名貴藥材冬蟲夏草偎仔雞,叫“楊林雞”,煨雞的陶制火鍋叫“楊林鍋”。楊林鍋產于建水,建水陶器已有千年以上歷史。在清代,陶工師傅潘金懷用紅、黃、紫、青、白五色陶土燒結成彩色陶器。一九二一年,有一個叫向逢春的陶工,繼承了他家祖傳的手藝,創制了烹任用汽鍋。就這樣,“汽鍋雞”取代了“楊林雞”。汽鍋現由云南省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大量生產。人們形容建水陶“明如水,亮如鏡”,“體如鐵石,音如磬鳴”。六十年代周總理出國訪問,曾攜帶建水紫陶汽鍋、花瓶作為禮物贈送外國朋友。 解放初,時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的龍云(解放前稱“云南王”)用滇味佳肴“建水汽鍋雞”宴請中央領導,受到毛主席夸獎;1972年尼克松訪華,周總理安排的國宴中就親點了滇味名肴“汽鍋雞”。開宴時,揭開蓋子,熱汽撲面,香溢四座,雞肉滑嫩,湯鮮味美。么么撒,味道么太板扎了!據說尼克松品嘗之后,贊不絕口,對其美味佩服得五體投地,贊道:“味道太鮮美了,真想連整個汽鍋一起吃進去!”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