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每一處安葬點都插上了標識。 原文標題:300壯士歸來 埋骨他鄉70載347具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將士遺骸將于11月5日回國 昨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孫春龍介紹稱,今年4月10日,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將士遺骸尋找與歸葬項目啟動,至8月31日共計收殮遠征軍遺骸347具。這些將士遺骸將于11月5日經云南騰沖猴橋口岸回國。 據了解,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將士遺骸尋找與歸葬項目一期發掘地點為原中國遠征軍新一軍緬甸密支那陣亡將士公墓。 密支那戰役發生于1944年5月17日至8月3日。中國駐印軍共投入第14師、30師和50師三個師,協同美軍一起對日作戰。戰斗中,中國駐印軍第30師(隸屬新一軍)陣亡1044人、負傷2256人、失蹤51人。 中國遠征軍是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階段、為保衛中國西南大后方和抗戰“輸血管”而出征滇緬印抗擊日軍的英雄部隊。從中國遠征軍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個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近20萬人。 工作人員在收斂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 墓地原址已成學校和住家 7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密支那已不見往日戰斗的痕跡。曾經遠征軍的墓園也沒有了蹤跡。 今年7月底,剛剛下完雨的密支那,道路仍有些泥濘。遠征軍后裔鄧恭標告訴記者,在戰役結束后,攻打密支那的三個師,分別在密支那修建了三個墓地,其中新一軍墓地的看護人為士兵周朝貴、劉龍等人。劉龍在20多年前去世,他的兒子劉秋達仍可確認位于密支那達貢區住家以及第六中學所在地,就是當年新一軍墓地原址。 記者當時走訪發現,兩處所在地僅有一條土路相隔。據鄧恭標介紹,修建第六中學時,建筑工人就曾在工地發現了大量的遺骸白骨。 學校的對面曾經是一片荒地。隨著住家逐漸遷入,也在這片荒地上發現了部分的遺骸,側面證實這片區域曾經是墓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