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氣調神大論》是《黃帝內經》的第二篇文章。 在這里呢?先前我們已經做了很多的輔墊,就是所謂的《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到底是什么呢?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春天怎么養生,夏天怎么養長,秋天怎么養收,冬天怎么養藏。就是順應四時為養生的第一條,就是順應這個因天之序,就是順應東西南北,春夏秋冬才是它的養生之道,這是養生的要則。所以咱們先把題目解釋一下,它為什么不說《四季調神大論》?而是說四氣?而且它調的是神,它重的都是神的這個層面。那么四氣到底是指的什么呢?四氣就是指的跟四季相關(的氣)。這個呢?在《黃帝內經》里非常有趣。黃帝曾經問岐伯,到底什么是氣。然后(岐伯)就是他的老師在回答他的時候,就非常的為難,就跟他說,這個東西是先帝秘之,就是過去不讓外傳的東西,說你就得齋戒幾日才能傳給你。黃帝就說,那好吧,我就齋戒幾日。最后岐伯才告訴他,什么叫氣。他說的是,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候?現在正是春天,春光明媚的時候,大家可以到外面去看,什么叫候呢?候就是物候,就是樹木、事物這些事物的表現。事物的表現是什么樣子呢?他會告訴你,五天會出現一個變化。到了三五一十五天的時候,這個天地自然之氣,就會出現一次轉換。 你人體要想養生的話,你只有跟上這個氣。比如春天的氣全生發起來了,你還沒生發起來,這樣你就會得病。如果到秋天氣都開始收斂了,而你這時候還沒收斂,你也跟不上這個氣,你也會得病。所以這也是中醫里所謂的天人合一的這個概念的一個表現,那么這就叫氣。大家不要一說到氣,就去理解什么呢?呼吸之氣。古代的那個氣不是講這個概念,它更多的是在講節氣,也就是二十四節氣。而四季,我們現在所說的春夏秋冬,是各占幾個節氣?一年是二十四節氣,一個季是占六個節氣。所以這個時候他就說氣,這里面最關鍵四季里面,不是單純地說一個春夏秋冬的概念。而是告訴你,在春夏秋冬中,氣是不斷地在發生變化的。這個時候發生變化,我們人的情志,就要跟上這個變化,就可以養生。它就說《四氣調神大論》里面,它主要是講春天是怎么樣養生的,他會告訴你。然后夏天養長,它生長收藏,都是四季里面氣的表現。然后化,原先我已經講過了,所謂化,就是四氣全有,就是乾卦的上九,見群龍無首,吉。化就是把生發生長收斂收藏全都包括在內,這叫中央脾土的特性,它全部都能吸收。跟我們原先講的那個東西南北,春夏秋冬是一樣的。我們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