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女 34歲 已婚 黃浦糖糕合作商店
1977年5月26日初診 經每后期1周左右(3月28日 5月4日)臨前乳脹,行則頭痛,偏于兩側由來10年,眩暈嘔吐,煩躁不安,平素大便干結,脈細,苔薄邊紫暗,又將屆期,肝陽上擾,氣滯不暢,擬平肝潛陽理氣行血。
炒當歸9g 柴胡4.5g 嫩鉤藤9g 石決明30g 川楝子9g 全瓜蔞打12g淮小麥30g 澤瀉9g 赤芍9g 丹參15g 白蒺藜9g 生甘草2.4g 5帖
6月7日復診 投劑后經行準期(6月3日)頭痛欲吐顯減,今大便不實,脈細,苔薄邊有紫點,擬前法出入。
炒當歸9g 丹參9g 赤芍9g 熟女貞子9g 云茯苓12g 炒白術9g 白蒺藜9g 谷精草9g 焦六曲9g 3帖 另消郁丸60g 分6天服
6月28日又復診 經期將屆,乳脹顯減,近有齒衄(去年齒衄血小板減少)口腔碎痛,夜寐欠安,脈細苔薄,邊有紫點,再擬調理沖任參清泄。
炒當歸9g 丹參12g 赤芍9g 大生地9g 丹皮9g 制香附9g 白蒺藜9g 遠志4.5g 澤瀉9g 熟大黃9g 5帖
按:經行期間或經期前后頭痛伴眩暈嘔吐,已有10年,發作時面色蒼白目難啟不能食,必須休息不能工作,屢經治療未效。常自服麥角咖啡因,后轉市級醫院神經科檢治注葡萄糖及維生素B6及維丙等當時略好,給苯噻啶后,發作次數稍減。繼即失效。1977年5月26日于經期前一因來院治療,根據經前每有乳脹煩躁等現象,可見系肝郁氣滯之故。肝陽上擾則頭痛眩暈,橫逆犯胃而嘔吐不能食,因予平肝潛陽理氣行血,宗逍遙散及甘麥大棗湯加減,取石決明,鉤藤,蒺藜,平肝潛陽,柴胡、金鈴,疏肝理氣,淮小麥、甘草,甘以緩急,當歸、丹參,養血調經,澤瀉、全瓜蔞、赤芍,瀉火通幽,藥后第1次經期即準(周期30天)乳脹見減,頭痛欲吐顯著好轉,并不須休息,照常工作,復診因大便不實,從原方加減,經凈后服消郁丸,第2次經期略后(周期34天)臨前乳脹極輕,關痛未作,微暈,癥疾基本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