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門穴
穴位密碼網
作者微信號:zmm91420
文章
導讀:沖門穴歸屬足太陰脾經,有緩解治療腹痛、白帶異常、疝氣、氣喘等作用,沖門穴的位置: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詳見本文圖解沖門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沖門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沖門穴的位置】 【沖門穴的位置】位于腹股溝外側,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5寸,當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肌和腹橫肌起始部。皮膚由髂腹下神經分布。皮下筋膜分為脂肪層和膜性層。前者以脂肪組織為主,其 厚薄亦因人而異;后者以纖維組織為主,在腹股溝韌帶下方一橫指附 著在闊筋膜。兩層之間有腹壁淺動靜脈、肋間動靜脈(下位)及皮神經經過。上述由淺入深之腹壁肌由第6至12胸神經和第1腰神經前支支配。穴位的內上方深 部, 腹肌的深面, 有從髂外動脈發出的腹壁下動脈,并有靜脈伴行。腹股溝下方,有股三角,其內有股動、靜脈和股神經。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沖門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陰、厥陰之會。別名:慈宮、上慈宮。 (2)慈宮、上慈宮。慈,仁慈也。宮,聚散之所也。上,上部也。慈宮名意指本穴的上行氣血非高溫之性,雖為炎上,但卻不克肺金,如脾土之母對肺金之子有仁慈之性,故名。 【沖門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腹痛、疝氣、帶下、小便淋瀝、產后血崩、白帶異常、氣喘、小兒抽筋等。 【作用功效】沖門穴,健脾化濕,理氣解痙。 【穴位配伍】沖門穴配大敦穴治疝氣。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針刺方法】沖門穴,直刺0.5-1寸,避開動脈血管,腹股溝酸脹,可擴散至外陰部。 【艾灸方法】沖門穴,艾條灸10-20分鐘,艾炷灸3-5壯。 【按摩手法】用雙手拇指指腹按壓沖門穴,用力方向由內向外,每次30秒左右,每日可多做幾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