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承惠
昨日,武術界泰斗、國家一級演員、編劇、武術指導于承惠因肺病不治在故鄉山東離世,享年76歲。告別儀式將于今日在濟南舉行。
于承惠1939年出生于蓬萊,師承螳螂門,并創造了“螳螂穿林”的雙手劍構思,繼而形成螳螂劍法。1979年,寧夏武術隊邀請其擔任武術教練,從此,便開始在武術界嶄露頭角。1982年因在《少林寺》中出演反派王仁則一舉成名,之后相繼出演《黃河大俠》《南北少林》《東歸英雄傳》等經典武俠電影。他留給影迷的最后作品是2014年徐皓峰執導的《箭士柳白猿》。此外,還在《四大名捕》系列、《白發魔女之明月天國》等武俠商業片中客串。
與于老相識的山東體育學院教師李圣昨日在微博稱:“一年多來,承惠先生患病期間,武林界朋友予以了關切,但沒有留住先生。先生的離去,是中國武術界的巨大損失!”
“他的演技武藝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作為武術大師,他能把古代大多數門派已經失傳的雙手劍整理編纂出來,讓實戰類武術被競技類接納,在一片翻跟頭、跳躍的套路上,把它傳承下來,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徐皓峰
于老的成就被世人低估
口述:徐皓峰(導演、編劇、武俠小說家,曾合作《箭士柳白猿》《倭寇的蹤跡》)
于老傳承了中國傳統的實搏武術,他所出演的《少林寺》帶來了表演類武術和香港電影的成功結合。影片中,于老和李連杰的角色一反一正,動作極其漂亮。李連杰因此片后來事業如日中天,而于老并沒有作為電影明星繼續發展自己,雖然他后來也相繼做了武術策劃人、電影制片人,但大部分時間他把自己當作傳統武術家,而不是電影人。在一定程度上,于老后期一直是票友客串,因為《少林寺》對香港電影影響很深,說到反派就會提到王仁則,電影角色很容易臉譜化,所以,演了很多絕頂高手和大反派這樣的角色,很多人覺得他的形象無可替代。
但,世人看到于老的太少,其實他本人和影視形象完全相反,過著傳統文人的生活,他雖然取得了競技類武術的最高成就,姿態漂亮,且動作難度系數極高,但他自己在電影外的修為其實是內家拳實搏。而且他對表演有很高悟性,不同于群情激昂的武打演員,他的表演很含蓄,臺詞功底非常好,所以我的兩部電影用的都是他的真聲。他曾跟我說,“咱們可以將來合作一部沒有武打的電影,我也可以演得很好”。我也承認這點,但卻是被世人輕視的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