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反之謎 韓信在楚王位上只待了四個月,朝廷就發生了一件事。有一天,劉邦急急召見群臣,說:“有人告發楚王韓信要謀反,怎么辦?” 這個告密者到底是誰,《史記》中沒有說,只說“人有上書告楚王信反”。當時韓信已經是個光桿司令,假如是劉邦想收拾韓信,直接動手即可,沒有必要采用欺詐的手法。所以,可以斷定,這個告密者是存在的,而且摸透了劉邦的心理。韓信與劉邦并非心心相印,早在楚漢戰爭期間,劉邦被項羽圍困固陵,急切希望韓信來解救。但韓信卻趁火打劫,向劉邦討要自己剛攻占下來的齊地,而且要封他為齊王。起初劉邦不肯,但因為保命要緊,再加上手下人的勸說,最終咬著牙讓韓信做了齊王,但是心里一定記著這個仇。所以,即使韓信沒有造反之意,由于偏見,劉邦也會相信韓信要造反。大臣們都認為告密屬實,所以異口同聲地罵道:“亟發兵,坑豎子耳!”翻譯過來就是:“趕快派兵攻打,活埋了那個王八蛋!”但是考慮到韓信是個打仗的天才,劉邦的臣子中沒有與之對抗的人物,于是劉邦最終采取了陳平的調虎離山之計:劉邦假裝巡視云夢(今湖北江陵一帶),把韓信誆去,然后只用一個壯士就能生擒他。 韓信收到消息后,意識到劉邦來者不善。他左思右想,自己到底哪里出了問題?最后想到了自己的老鄉,曾經追隨項羽的大將鐘離昧身上。 當年項羽自殺,鐘離昧并沒有陪項羽共赴黃泉,而是逃到楚地,投奔好朋友韓信。在此期間,劉邦曾通緝過鐘離昧,但一直毫無線索。韓信認為,大概是有人告密,捅出了此事。韓信有點后悔當時收留鐘離昧了。這時有人建議韓信殺了鐘離眛去謁見高祖,高祖必定高興,也就不用擔心禍患了。韓信思之再三,當面與鐘離眛商議此事,鐘離眛說:“劉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你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討好劉邦,我今天死,隨后亡的定是你韓信。”說完鐘離昧自殺而亡。據說鐘離昧自殺前,說韓信:“你真不是一個仁厚之人!”這件事說明韓信并不是一個好朋友,但也說明,他在當時沒有背叛劉邦的念頭。 不過,韓信想錯了。當他提著鐘離昧的首級見到劉邦時,還沒來得及解釋,就被劉邦命武士綁了起來,放在隨從皇帝后面的副車上,啟程回臨時國都洛陽。韓信被綁后,長嘆道:“果然像人們說的那樣,‘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當然應該被烹了。”劉邦不想讓人當作是這樣的人,他爭辯道:“你還不知道我為什么要抓你。是因為有人告密,說你要謀反。”韓信聽了,也不多辯,任其縛綁。 回到洛陽,劉邦思來想去,認為韓信謀反并無實據,再說韓信就算有謀反的念頭,但畢竟功大于過,于是只把他貶為淮陰侯,讓他住在長安,軟禁在自己身邊。 韓信無故被貶,自然牢騷滿腹,常常稱病不朝。他自視甚高,認為和絳侯周勃、穎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是羞恥的事。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并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榮耀。”韓信出門后,悵然嘆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劉邦當然明白韓信這是心中不服,但也沒有采取措施,對他的軟對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這種情況沒有持續多久,又有告密者告發了韓信。這一次,告密者留下了姓名,這個人叫欒說。 在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了韓信“謀反”的故事:陽夏侯陳豨被封為巨鹿郡郡守,前來向韓信辭行。韓信支開左右,與陳豨在庭院里散步。他拉著陳豨的手仰天長嘆道:“你可以同我說知心話嗎?我有話想同你講。”陳豨也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他表示“唯將軍令之”。韓信說:“你所管轄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親信寵愛的臣子,若有人說你謀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謀反,陛下就會產生懷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謀反,陛下定會大怒而親率軍隊征討。你去上任后,我為你在京城做內應,就可圖謀天下了。”陳豨了解韓信的才能,表示一切聽從韓信的指示。漢十年(前197年),陳豨舉兵謀反,自立為王。劉邦親率大軍前去征討,韓信稱病,沒有跟隨出征。 欒說的哥哥是韓信的舍人,也就是家臣。很可能是在處理一些事情上不符合韓信的心意,韓信就把此人囚禁起來,同時還聲稱要嚴厲制裁他。就在欒說與哥哥見面的時候,這位家臣把韓信要謀反的消息告訴了欒說,欒說毫不遲疑,立即上書呂后,告發韓信與陳豨密謀造反一事。他說,韓信還與家臣謀劃:在夜里假傳詔旨,赦放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領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 不久,陳豨果然自稱代王,聯合韓王信、燕王綰舉趙代之兵反叛,劉邦親率大軍北上征討,呂后及蕭何守衛國都長安。呂后和蕭何秘密商量后,認定韓信肯定是和陳豨商量過謀反的事情。 聽了呂后的話,蕭何也覺事態嚴重。經過密謀,兩人決定:由蕭何去見韓信,詐說叛軍已經被劉邦平定,陳豨已死,諸侯與群臣皆入朝祝賀,也請韓信入朝致賀。韓信相信了蕭何,跟著蕭何到了長樂宮。結果可想而知,韓信進宮見不到皇帝,只見到了一大批武士。呂后可沒有劉邦那么仁慈,連問都不問,就將他殺了。隨后,呂后又下令滅了韓信的父、母、妻三族。 韓信被殺后,劉邦回到洛陽,聽了這個消息后,又喜又嘆。至于韓信是否真的要謀反,劉邦沒有問。于是,“韓信謀反被殺”就成了歷史上的重大謎案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