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一有腰腿疼,就懷疑自己是不是腰椎間盤突出。其實,真正的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青年患者占大多數,而老人多發的腰腿疼,很多是因為椎管狹窄癥導致的。談起腰椎間盤突出,可能很多人都比較了解,也能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腰椎管狹窄是怎么形成的,應該如何治療?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那我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椎管狹窄的那點事兒。
我們之前的文章里打過很多比喻,估計大家都已經明白,脊柱是由一塊塊帶孔的骨頭組合起來的,而這些帶孔的骨頭摞在一起,就形成了椎管。椎管里面主要走行的是脊髓,脊髓又分叉出很多神經根。這些神經根經過椎管兩側的椎間孔走出。 椎管的前壁由椎體后面、椎間盤后緣和后縱韌帶構成,后壁為椎弓板、黃韌帶和關節突關節,兩側壁為椎弓根和椎間孔。 椎管狹窄可以分為先天和后天兩種。 1、發育性腰椎管狹窄:這種椎管狹窄是由先天性發育異常所致。包括營養、外傷等原因造成的先天性椎管狹窄。大部分人開始可能不出現任何癥狀,但到中年以后,由于脊柱的一些老化或損傷,會有椎管狹窄癥的癥狀及體征出現。 2、后天因素導致的椎管狹窄:這個主要是因為脊柱的退化引發的: (1)間盤突出:當間盤突出時,突出的間盤會占用管腔的位置,從而導致椎管狹窄。 (2)黃韌帶、后縱韌帶肥厚:當脊柱出現退化不穩定時,黃韌帶及后縱韌帶受到的應力增高,常常會導致其變性或斷裂,而長期的損傷、修復過程必然使黃韌帶、后縱韌帶增厚,那么椎管官腔的空間就會變小,從而導致椎管狹窄。 (3)椎小關節增生:所謂的椎小關節,指的兩個椎體之間的關節。正常的椎小關節表面是有軟骨的,活動也比較自如。但是當脊柱發生退化后,關節表面的軟骨磨損,出現骨與骨之間的摩擦,從而產生骨質增生。(原理類似于我們的手經常干活、摩擦會長繭子。)這些增生的骨質占用椎管或椎間孔的位置,從而出現椎管狹窄。 (4)椎體滑脫:當椎體發生錯位滑脫時,因為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進一步變窄。 (5)脊柱外傷:脊柱受外傷時,特別是外傷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脫位時常引起椎管狹窄。 一般椎管狹窄的患者主要的特點是癥狀重,但臨床體征輕。 1、下腰痛:疼痛一般比較輕微,臥床休息則減輕或消失,一般腰向前屈沒有癥狀,后伸時癥狀明顯。 2、明顯的腰腿痛癥狀和間歇性跛行:這是椎管狹窄的癥狀表現最主要的一點。患者常在步行一、二百米,甚至是十幾米時產生腰腿痛,彎腰休息一會或下蹲后癥狀會立即減輕或消失,若繼續再走,不久疼痛又出現。脊柱后伸時癥狀加重,前屈時癥狀減輕。 3、馬尾神經壓迫癥:出現馬鞍區的癥狀與體征以及括約肌的癥狀,嚴重者可以導致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礙,甚至造成下肢不完全性癱瘓。 4、神經根管狹窄引起相應的神經根受壓迫或受刺激癥狀及體征。有些病人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另一些表現為持續性放射性神經根癥狀,多為酸痛、麻痛、脹痛、竄痛,疼痛的程度不同。神經根癥狀的部位與受壓神經根有關,表現為相應的神經根性分布區針刺覺減弱、痛覺異常、肌肉力量減弱及腱反射異常。 腰椎管狹窄并不等同于腰椎管狹窄癥。很多人片子上可以看到腰椎管狹窄,但沒有不適癥狀,這種情況是不需治療的。只有當影像上有腰椎管狹窄,并有相應癥狀,我們才稱之為腰椎管狹窄癥,這時候才需要進行治療。 1、臥床休息:急性期,也就是癥狀比較嚴重的時期,臥床休息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式。 2、口服藥物: (1)非甾體抗炎藥:主要用于急性期的消炎鎮痛。 (2)脫水藥:也稱作消腫藥??梢杂行У南窠浉乃[,減輕癥狀。 (3)營養神經類藥:如甲鈷胺片等。 3、理療與康復鍛煉:物理治療可以有效消除神經根水腫,促進血液循環。康復鍛煉可以增強脊柱的穩定性,防止病情的復發。另外使用腰圍(骨事匯微商城有售,可郵寄),防止腰椎的過度活動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 4、硬膜外封閉: 這個治療是一種往腰椎神經根受壓部位直接注射止疼、消炎藥的一種方式。因為作用比較直接,如果診斷正確,注射精準,效果往往非常好。有很多人打完之后癥狀會很快緩解或消失。 另外,硬膜外封閉注射,除了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外,還是一種有效的診斷方式,用這種方式,可以明確我們之前的診斷是否正確。 5、手術治療:原則是減壓、固定、融合。 李 邁 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院專家團脊柱外科首席專家、北醫三院主任醫師、脊柱外科研究生導師。 擅長:脊柱外科,重點為頸椎疾患和腰椎疾患。包括頸椎病、頸椎管狹窄、頸椎畸形、頸椎創傷;腰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等。 出診時間:周四下午 預約電話:010-527133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