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的脂質是維持人體細胞正常機能的必需物質,正常情況下是沒有危害的。當血脂升高的時候,我們稱為高脂血癥,俗稱“血脂稠”,就有可能是病態的。常見的血脂升高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攝入過多,另一個是合成過多和代謝不足(還有一種是遺傳因素造成的不在此類),后一種原因是高脂血癥的主要原因。那么,當我們拿到一張血脂化驗單時,就一定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我的血脂高么?我需要治療么?下面,我將就這兩個問題為您做出解答。 首先我們要知道化驗單上有哪些項目?這些項目又個代表了什么?一張血脂化驗單上會有以下幾個項目: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另外還有載脂蛋白等。我們常說的血脂就是前兩項及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首先說說高膽固醇(臨床成為高膽固醇血癥),膽固醇在血液中存在于脂蛋白中,存在形式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等。我們最常關注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因為他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非常密切,是“臭名昭著”的壞膽固醇。尤其在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加重中發生了極為重要的始動和促進作用。而當我們拿到化驗單時,常常會對比著化驗單上的參考值來估計自己是否患了高脂血癥,其實這樣的估計是不準確的。因為化驗單上的參考值是一個均值,代表亞洲大部分人的血脂水平,和循證醫學研究中對心血管系統能夠造成危害的那個值是不一樣的,因此并不能以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否超過參考值來決定是否治療,而是應該結合病友自身的情況決定。 根據目前的相關指南和專家共識,高膽固醇血癥的治療要參考性別、年齡、有無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等多種情況。對于極高危人群(如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糖尿病或二者兼而有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要控制的目標值是2.07mmoL/L以下;高危人群(冠心病或冠心病的等危癥,或10年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大于10%-15%),要控制的目標值在2.59mmoL/L以下;中危人群(10年冠心病發生危險10%-15%)要控制的目標值在3.37 mmoL/L以下;低危人群(10年冠心病的危險小于5%)要控制的目標值在4.14 mmoL/L以下。但以上這些并不是恒定不變的,最新的循證醫學指南對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癥(不穩定性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目標值推薦的是50%和1.8mmoL/L,及無論有無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增高,凡是急性冠脈綜合癥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的要使其繼續下降50%,增高者要控制在1.8 mmoL/L以下。因此,在拿到血脂化驗單時,千萬不要對照值是否在正常范圍來估計自己是否需要治療。 高膽固醇血癥的治療包括改變生活方式和口服他汀類降脂藥,但由于膽固醇大部分是來自于人體自身合成,因此,凡是經過復檢發現與食物關系不大的高膽固醇血癥均須正規服藥治療。 再說說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脂質,大部分組織均能夠利用甘油三酯分解產物供能,而且甘油三酯還能經過肝臟合成,甘油三酯正常情況下是在脂肪組織中儲存的。飲食中以肥肉含甘油三酯最高,因此,很多病友因此不敢再攝食肥肉。其實,甘油三酯對冠心病和心腦血管的危害遠不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一點已經在2011年發表的《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異常防治中國專家共識》、《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富含甘油三酯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證據與指南管理》中得到了證實,盡管專家共識并不否認甘油三酯可能與動脈硬化有關,但僅僅是可能而已,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而并不像膽固醇那樣已經是非常明確的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病的罪魁禍首。但嚴重的高甘油三脂血癥(≥6.5mmoL/L)患者容易患急性胰腺炎,因此當甘油三酯超過參考值上限2-3倍時也是需要治療的。目前治療高甘油三脂血癥的藥物主要是貝特類降脂藥和歐米伽3脂肪酸,而不是他汀類藥物。 總膽固醇也是我們時常關注的,盡管不如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般來說,總膽固醇受影響因素較大,尤其是食物,因此,當發現僅有此項升高時,只要不是特別高,我們往往會建議病友先控制飲食和加強鍛煉、減肥,1-3個月后再次復檢才考慮是否治療。如果已經具備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包括男大于45歲、女大于55歲;抽煙;高血壓;少運動;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或已經患了心腦血管病,或者總膽固醇值很高,又查不到其他病因(如甲狀腺機能減退癥),就應該立刻開始治療。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一種“好”膽固醇,值越高對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越大。 很多病友在患了高脂血癥后常常一廂情愿的認為只要不吃高脂肪食物就能是血脂下降,這是錯誤的,在本篇開頭已經說過,血脂大多數是自身合成,少部分是飲食攝入,因此,只要出現了上述各種情況,就需要對號入座去積極治療了。當然飲食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避免進食肥肉、動物內臟和大量蛋黃,另外還要加強體育鍛煉和減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