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是戰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并稱“戰國四大名將”。李牧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績,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后者則是圍殲戰的范例。 衛青是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于以戰養戰,用兵敢于深入,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霍去病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羧ゲ∩朴陂L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戰,每戰皆勝,深得漢武帝信任,與舅舅衛青被稱為帝國雙璧。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 陳慶之是南北朝時期梁國的將領,出身庶族,受傳統觀念影響較小,用兵靈活,他用兵的最大特色是重視士氣,善于把握戰機,打運動戰。陳慶之旗下有7000精練的子弟兵,因上下皆披白袍,故稱白袍軍(也稱為陳慶之兵團)。白袍軍善于以寡勝多,數次大破北魏軍,曾率三千騎兵沖陣擊敗20多萬敵軍,時人稱“名軍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李靖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善于用兵,長于謀略。李靖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貞觀四年(公元630年)的定襄會戰,李靖率領三千精銳奇兵,冒著嚴寒,以一次精彩的大迂回穿插直搗突厥人的陰山老巢。 狄青的部隊是北宋大軍中少有的敢于同西夏軍隊正面硬碰硬作戰并取得勝利的部隊,他的騎兵沖鋒讓西夏精銳鐵騎聞風喪膽。作戰時,狄青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卻從不盲動,往往選擇在最準確的時刻發動最致命的打擊。 南宋抗金名將中韓世忠擅長水軍作戰,劉琦擅長城池防御戰,惟獨岳飛是唯一一位擅長騎兵作戰的將領。岳家軍的大多數戰馬都來自于同敵兵(包括偽齊部隊、金兵部隊)作戰時繳獲的戰利品,在無數次的失敗與碰撞中,岳家軍累積出戰勝金國騎兵的經驗并組建了一支專門對付金兵的背嵬軍。背嵬軍是岳飛軍中最強大的騎兵隊伍,遠勝于女真人最強悍的重裝騎兵軍團。 徐達是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是第一位從南京達到北京的人物。他的“火龍騎兵”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成建制裝備火槍武器的騎兵軍團,他第一次創造性的將騎兵的快速機動沖鋒與火槍的迅猛射殺完美結合。在一次又一次的騎兵對沖戰里,蒙古人賴以取勝的復合弓在火龍騎兵的槍林彈雨下成為了可憐的燒火棍。 袁崇煥的關寧鐵騎是明末最能打的一支騎兵部隊,利用這支部隊,袁崇煥曾先后戰勝了努爾哈赤、皇太極這對久經沙場、鮮有敗績的軍事天才般的父子,關寧鐵騎因此成為中國古代史上的八大精銳部隊之一,創造了中國騎兵最后的輝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