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明儒學案
[清] 黃宗羲
卷五十九 東林學案二
御史錢啟新先生一本
黽記
文介孫淇澳先生慎行
困思抄
文鈔
來自: DonaldKing2589 > 《四庫全書類古籍》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明儒學案——文介孫淇澳先生慎行】作者:清·黃宗義
先生謂:“人心道心,非有兩項心也。人之為人者心,心之為心者道,人心之中,只有這一些理義之道心,非道心之外,別有一種形氣之人心也。蓋后人既有氣質之性,遂以發于氣質者為形氣之心,以為心之所具...
經濟文衡 前集 卷十一 ~ 卷十五
此段謂人心私欲道心天理之異。心説己喻但所謂圣人之心如明鏡止水天理純全者即是存處但圣人則不操而常存耳眾人則操而存之方其存時亦是如此但不操則不存耳存者道心也亡者人心也心一也非是實有此二心各為...
劉子遺書 四庫本(明 劉宗周)
此張子精言心學也戲言戲動人以為非心而不知其出于心思與謀心之本乎人者也過言過動人以為是心而不知其非心誠者心之本乎天者也心之本乎人...
明儒學案:甘泉學案2
知覺的是天理,便是道心,知覺的是人欲,便是人心,非概以知覺為天理、為道心也。總是喻之又喻,以至於化,為之又為,以至於忘,造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處,只好說有喻義之心而至於化,有為善之心而至...
《中庸》精義之一
《中庸》精義之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朱熹注:“喜怒哀樂,情也,其未發則性也,無所偏倚,故謂之中。...
吳飛:《中庸大義》與唐文治漢宋兼采之學
在其中,唐先生對于元同先生辨性理之學的《經訓比義》尤其推崇,說:“是書一出,而經學、理學始會歸于一。”言下之意,清初亭林先生所...
涂可國 | 儒家性情的內涵、義理與當代轉化——兼與余治平先生商榷
從歷史上看,孟子這里所說的“情”,宋代以后的學者絕大多數將之訓解為情實之情,譬如戴震就明確指出:“孟子……首云‘乃若其情’,非...
“氣”概念的幾個層次意義的分殊(四)
孟子說:“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勿暴其氣。”(《孟子·公孫丑上》趙岐注云:“志,心所念慮也。氣,所以充滿形體為喜怒也。”孟子的性善論可以說...
“性”“情”論—由新出楚簡中“性”、“情”二字的形義引發的思考_高華平
《禮記·樂記》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 《廣韻》卷第二《十四清》曰: “情?靜也。”如果說“情”字(或概念...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