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過去:大蕭條時期的美國民居 如果僅憑猜想,很多人可能以為美國的窮人也跟許多中國人一樣,一輩子奮斗也買不起房,只能住在條件極差的居所。 事實上,拋開那些無家可歸者,流浪漢等,一般的美國窮人是衣食無憂,居有定所的,美國的窮人活的有面子。 窮人的活動板房,仔細看臺階下面的擋板,就是擋住輪子的。看了這樣的房子,你是不是也想當美國窮人? 奧巴馬宣布對買不起房的窮人的優惠政策。 美國窮人中難得見到白人 從式樣不同又很擁擠,可以看出是窮人住房 四戶人家的連棟房 在明州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房子 美國是世界上平均住房面積最多的國家! 據美國能源部統計,美國家庭的平均居住面積為71平方米,在所有西方國家中排在首位 而美國窮人家庭住宅為43平方米,比高收入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都要高,發展中國家自然沒法同比了,比如印度,平均住房面積只要美國的六分之一。 曾經提到活動板房、連棟房、獨立房,其實就代表了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的居住環境。 活動板房就是底下有輪子、隨時可以被拖走的,單層,一般沒有車庫和獨立院子,汽車都放在露天,價格幾萬美元 連棟房或排房是一座大房子分為4家、6家、8家等,可以是1層或2層,各自獨立,一般低于100平方米,有車庫,但共享綠地,價格10多萬美元; 獨立房則是我們中國人眼里真正的別墅了,房子一般為2層或3層(帶地下室),有2、3個車庫,有獨立的院子,面積可達150——250平方米,價格在30-40萬美元。 當然這是明州的情況,同樣的房子如果放到加州,恐怕得100多萬美元了。 次貸危機爆發前,美國70%的人擁有自己的房產,其房產包括土地,永久歸購買者,當然要年年交稅。 窮人則由政府提供廉租房,政府負擔租金的70%,個人負擔30%,美國的口號是“使每一個美國家庭都有一個體面的家和合適的居住環境”。 美國房屋貸款明文規定,月房貸還款不得超過家庭收入的35%,所以美國沒有什么房奴。 美國的房子便宜,原因之一是地價低,新澤西的地價差不多合每平米1美元,比爾蓋茨的豪宅占地5英畝,折合450美元1平米,還不到4000元人民幣。 美國的房屋大部分是木制結構,商品房都是裝修好的,而且帶基本的家用電器如冰箱、烤箱、洗衣機,設計壽命80——100年(中國30年)。 但是次貸危機之后,在美國隨處可見售房的廣告,你周圍的鄰居也會時不時地發生變化。 那就是某個家庭經濟狀況發生了變化,比如丟了工作,還不起房貸了,只好搬家到次一些的房子,或者房子被銀行收回。 在這一點上,美國人也是不含糊的,不搬走的可能動用警察,甚至有人的東西被扔到大街上。 三類房子的照片,不細看你知道它們都是什么薪資檔次的人居住的嗎?如果不了解內情,恐怕這些房子在我們眼里都像別墅。 即使活動板房的住戶,他們的房子周圍也是花草環繞,擺設精致,極富情趣的。你從房子的近地段有一圈擋板,就可以判斷這是活動板房。 活動板房是那些有工作、但收入不太高的人所有,他們的家庭年收入恐怕在幾萬美元以下。若家庭年收入再稍多些,就可以買連棟房了。 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曾做過一次大規模調查,其中家庭年收入2萬美元以下家庭擁有的住房共有2327萬幢,占美國家庭擁有住房的20.99% 那可是純粹的窮苦人家,真真正正窮人,他們擁有住房的比例占到美國家庭擁有住房總數的五分之一! 年收入2萬到4萬美元的中低收入家庭,他們擁有的住房為2772萬幢,占美國家庭擁有住房總數的24.9%。 兩者相加,美國年收入4萬以下的占總數41.8%的家庭,擁有住房卻占到住房總數的45.89%! 所以,美國的房子可不是像中國某個房產大鱷說的專給富人蓋,北京不是窮人住的地方云云 美國基本做到了居者有其屋,美國政府好像深受杜甫的影響和真傳,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就是美國式貧富差距,窮人不是窮得買不起房,而是住房面積和檔次比中高收入家庭低。 我們中國家庭最大的事——房子,美國窮人卻不成問題。 在明州,多數人都居住在散落到各處的住宅小區,只有到首府明尼阿波利斯,才會看到高樓林立,這些往往是寫字樓、政府機構等 但你也會在市區邊緣看到一些在美國比較“怪”的樓,從外觀上看有點像我們的住宅單元樓,但有些破舊,還看得到陽臺懸掛的衣物等。 一打聽,原來這就是給低收入者的廉租房??上]機會進去看一看。 強調一點,在美國,窮人可不是住在窮鄉僻壤,而是住在市中心的。越是富人,才會專門找沒什么人的林區、山野蓋房子,還自己修路,要的就是僻靜和個人隱私。 據報道,46%的美國窮人家庭擁有自己的房屋,75%的美國窮人家庭擁有一輛汽車。 沒有房子的窮人申請到廉租房,只需繳納不超過家庭收入30%的租金,差額部分可憑住房券向政府兌取現金。 在紐約的黃金地段有座叫“孔子大樓”的公寓,就是當地政府為低收入的華人提供的廉租房。 有些窮人覺得租住在公寓樓不舒服,如果想自己買房子,也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種購房優惠,比如可申請抵押信貸證書,10年內享受個人所得稅的抵免。 凡有能力支付月供款、但無力支付首付款的美國家庭,可申請低收入家庭特別資助,政府將為他們交首付款和辦理房屋過戶手續的有關費用 廉租房的申請往往需要一個過程,“排隊”是免不了的,不可能“立等可住”。 至于美國的農村,絕大多數人不用交稅,年銷售額10萬美元以下的農場屬于資源有限農場,不用交稅,而大農場主也只是交5%左右。 一個導游告訴我們,農民每年閑置70%的地,政府給補貼,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救助站(庇護所)——無家可歸者的“家” 有些人因自然災害等原因突然失去家園,有些中產階級丟了工作還不起房貸,房子被銀行收回,他們怎么辦?并不會露宿街頭,他們可以去救助站或稱“庇護所”。 美國的庇護所一般設施齊全,無家可歸者可以申請到這里來免費吃住,這里有家庭間、男人間、女人間,有獨立或共用的、衛生間。而食堂、電視圖書室、健身房、教室、電腦室等一應俱全。 無家可歸住在這里,短的一兩天,長的一兩年。庇護所還為一無所有的人提供衣服和洗漱用品。也為社會上的人提供免費午餐,任何人只要簽個名就行 住在避難所須遵守相關規定,不準吸毒、喝酒,按時熄燈、起床,白天必須出去找工作或接受社區的免費職業技能培訓。 找到工作之后,收入的10%用于交房租,65%由庇護所代為保管,攢夠了2500美元,就可以離開庇護所到社會上租房子獨立生活了 既然有庇護所,為什么還有人睡在路邊或廢棄的車廂里,或流落街頭呢?這些人多半是酒鬼或吸毒者,他們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受約束,就喜歡流浪,這是他們選擇的生活方式。 在美國,各州有各州的法律和實際情況,不同州完全可能千差萬別。在紐約等大城市,也有一些人根本無家可歸,住在山頂上的破棚子里。市中心一些廢棄的樓房,也可能被窮人占據而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