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探求病因大家中醫是一款專為中醫師和中醫愛好者打造的實用工具。目前APP匯集了數百本經典醫書,整理歷代名家醫案數萬例,新增中醫名家講課音視頻,更有多位中醫明師開設各自頻道指導學習,讓使用者方便、系統地學習中醫;支持中醫師創建個人醫案,發送問診單,信息存儲云端,讓中醫師診療更方便。各大應用市場搜索“大家中醫”即可下載使用。 一、風寒襲表 《靈樞·歲露論》云: “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 《素問·舉痛論篇》曰: “寒氣入經而稽遲,泣(澀)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故當機體感受風寒之邪時,會出現腠理收縮,汗孔緊閉,筋脈牽引拘急等癥狀,若局部受寒,則有關節疼痛不利。 這與“空調病”的表現如頭痛惡寒,身形拘急,肢節疼痛,全身關節疼痛,以及頸痛如落枕,轉頭困難,背如負重,腰痛如折,脈浮緊等相一致。 臨床大多醫師認為“空調病”因寒起病的理論依據也在此,但此觀點不免忽略了風邪的特性,令許多患者延誤病情。 在中醫基礎理論看來,過敏性疾病的發生與風邪善行而數變的特性相似,并且祛風藥在治療過敏性疾病的療效已經得到證實。 “空調病”不僅可表現為傷風感冒和局部關節不利,還可能是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哮喘的先兆癥狀。 二、暑濕侵襲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曰: “炎暑間化,白露降,民氣和平,其病滿身重”。 “空調病”好發于盛夏酷暑之時,暑濕之邪本易侵犯機體。 此時人一旦進入空調環境,即會由于機體外感于寒而將暑濕內閉,濕邪又易阻滯中焦。 故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等一系列癥狀,如惡心欲嘔,納呆,口中無味,或腹部脹痛,便溏或大便排出不爽等。 故現代醫家常以藿香正氣散類藥物治療“空調病”。 然若因此百姓人家皆以為藿香正氣散能治療空調病,而不及時調理機體,久病則易損陽致虛,故對“空調病”的辨證論治實有必要。 三、燥邪犯肺 《性理大全》謂: “燥屬次寒,如盛夏暑熱熏蒸,則人身汗出戢戟肌肉潮潤而不燥也。冬月寒凝肅殺,而人身干槁燥冽”。從現代醫學角度解釋,低溫環境可使人體的汗腺與皮脂腺收縮,皮膚黏膜極易干燥,這與“空調病”眼睛、咽喉以及皮膚干燥發癢等癥狀十分相似。 就燥邪襲人的病位而言,則以肺系病變為主,邪在肺衛,故可出現發熱惡寒 ,干咳無痰,鼻咽干燥等,這可能是咽炎、鼻炎急性發作的原因之一。 四、疫癘之邪 《素問遺篇·刺法論篇》曰: “升降不前,氣交有變,即成暴郁”。空調環境通過對空氣的處理,改變了大氣陰陽相交,極易形成疾病的暴發,患病人群均有發熱、噴嚏、鼻塞、流清涕等相似的癥狀。 探析病機,指導用藥雖然“空調病”的臨床表現紛繁復雜,疾病后期還會出現寒熱錯雜、虛實并存的情形,但是“空調病”的發病特點卻始終與其病因的侵襲過程緊密相關。 筆者認為“空調病”的發病過程可以分為邪犯經絡、邪入臟腑、正虛邪戀三個階段。 一、邪犯經絡 《內經·痹論篇》曰: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若關節暴露于低溫空調環境中,則風寒濕三者俱全,邪氣客于關節,易致局部氣血凝結阻滯,令肌肉、經絡痹阻而拘攣作痛,可采用溫和灸與回旋灸相結合的方法治療。 《中寒論辯證廣注》云: “其中于陽而為寒病者,以始入太陽”。凡風寒邪氣侵犯機體,則首犯太陽經絡,衛強營弱,則有發熱惡寒、周身酸痛,可予麻黃桂枝各半湯加減,奏溫經散寒、宣發肺氣、調和營衛之功。 二、邪入臟腑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曰: “天氣通于肺”。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 “諸濕腫滿,皆屬于脾”。 故邪入臟腑主要涉及肺脾二臟,且與疫癘之邪趁虛而入相關。 《素問·風論》曰: “風者,百病之長也”。風邪襲肺,若兼夾寒邪發病,可表現為發熱惡寒,鼻塞流清涕,脈浮緊,舌淡紅,苔薄白。如過敏性鼻炎遇空調冷氣即作,當溫肺散寒。 或兼夾燥邪發病,表現為惡寒發熱、干咳少痰、肌膚干澀、口鼻咽干燥等,如經空調感染肺炎支原體,當清肺潤燥。 或風寒襲肺,衛閉營郁,則有表寒里熱證,應予大青龍湯解表發汗、清宣郁熱。 《景岳全書·暑證》云: “此以暑月受寒,故名陰暑,即傷寒也”。故陰暑證大體表現為外有風寒襲肺、內有暑濕困脾的臨床癥狀,至于表重里輕或是里重表輕則是個體有別。 陰暑證當予藿香正氣散類藥物以解表散寒、化濕和胃。 《素問·本病論篇》指出, “三虛”相合易發疫癘。 而空調環境與人體正氣不足、氣候異常、脾胃受損三者均有聯系,故易發生疫癘之邪致病的情況。 三、正虛邪戀 《靈樞·癰疽》曰: “寒邪客于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 “空調病”中后期由于血受寒則凝,故體內多有瘀血停滯,治療時需注重活血化瘀。 《太平圣惠方》云: “風寒之氣客于肌膚,初始為痹,復傷陽經,隨其虛處而停滯,與血氣相搏”。 《溫熱論》說: “濕勝則陽微”。 可見久病寒濕會損傷人體陽氣,更易受邪氣侵犯,故病程后期勿忘溫補陽氣。 本文選自《遼寧中醫雜志》,作者楊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