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 高血壓病屬眩暈,頭痛等范疇。多因臟腑受損,氣血陰陽失衡導致。起初可因七情過激,引發肝陽風火升動,上擾于巔;或年高陰虛,肝陽偏亢,夾氣血上沖;陽虛病人多因濁陰上擾;患病日久,痰瘀互結,脈絡不暢,清竅因之閉遏,從而病情頑固,血壓持高不降。可見,此病早期易治,后期難痊。多數本虛標實,極易引發他癥。 人之五臟,唯肝易動而難靜,每因情志不遂,即可動之,發為肝陽上亢,風火上旋。臨床所見此型多屬1期高血壓病。血壓時而增高,時而正常,多隨情緒波動或精神緊張而變化。多見于陽旺體質。此時通過調肝多可獲效。調肝之品,我多以白芍為主,它能斂肝陰,生肝血,平肝陽,從而糾正肝之陽亢。現代研究表明,白芍可以解除血管平滑肌痙攣,擴張外周血管以達到降壓目的。此降壓原理頗適合早期高血壓病。此證若肝火明顯者可加磁石潛降之;陰虛明顯者可加龜板調補之;郁火明顯者可加川楝子疏散之。 引起肝陽上亢的另一主因為陰虛。人過四十,陰氣自半。陰不斂陽,則肝陽化風上旋,發為高血壓。中老年人,陰虛與陽亢多數同時共存,且相互影響。此時治當滋陰,潛陽同施,使陰與陽趨于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個人認為,滋陰應以何首烏,山芋肉,枸杞子等善補腎填精之品為佳。正所謂“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潛陽應以磁石,龜板,牡蠣等質重潛降之品為佳。因重鎮之品最善平潛浮越之肝陽。滋陰潛陽法可改善病人高級神經活動障礙而降低血壓,乃治本之法。陰虛日久及陽或潛陽太過均可導致陰陽兩虛。陽虛失于蒸化,濁陰上犯,亦可發為高血壓。此時在溫陽的基礎上,我多選加葛根,黃芪升清陽以降濁陰。 平素嗜食肥甘或勞倦傷脾,常使痰濕內生。風陽夾痰上犯清竅,亦可發病。此類病人多數偏胖,且血脂粘稠。此時化痰降脂乃為正途。我首選石菖蒲,海藻等。諸虛日久,皆可致瘀,風陽夾痰久旋于上,亦可致瘀。一旦阻于清竅,則眩暈,頭痛乃作。故瘀血型多見于2,3期高血壓病。此期病人全身小動脈硬化變窄,外周阻力加大,終端器官受損。這些無不與瘀血有關。活血之法可以降低血黏,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降低外周阻力,保護受損臟器。事實上,此期病人多數痰與瘀同時存在,且為高血壓持高不降的主要原因。他們此時就算陰平陽秘,心曠神怡,血壓也難以下降。唯有痰瘀去,才有望恢復正常。我曾經治療過一些腦血栓或冠心病病人,他們同時伴有高血壓。施以活血化痰之法,當主病漸漸治愈,血壓也隨之平穩,甚至有的無需再服降壓藥。此乃明證。 分型 1肝火上擾:面紅眩暈,頭昏目脹,急躁易怒,每因煩勞或惱怒而加重,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用藥可選夏枯草,羅布麻,梔子等。 2陰虛陽亢:頭暈耳鳴,失眠心悸,頭重腳輕,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弦細數。用藥可選白芍,龜板,磁石等。 3陰陽兩虛:頭暈頭痛,心悸氣短,失眠多夢,肢冷畏寒,夜尿頻多,舌淡苔白,脈沉弱。用藥可選龜板,何首烏,巴戟天等。 4痰濕內盛:頭暈如裹,周身困重,胸悶脹滿,咳嗽痰多,肢體麻木,舌淡苔膩,脈濡或滑。用藥可選半夏,石菖蒲,白術等。 5瘀血內停:頭痛眩暈,失眠健忘,口唇色紫,目下發青,舌暗或有瘀斑,脈弦澀。用藥可選丹參,地龍,益母草等。 保養 1戒煙限酒,注意低鹽低脂低糖飲食。 2適當運動,并保持充足睡眠,生活起居有規律。 3避免情緒激動,緊張,培養樂觀心態,保持心情愉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