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欖君說:最近,各地高考分數線陸續公布,有人說分數決定一切,也有人說不應用分數來判定孩子,高分低能的例子大有人在,讓許多父母陷入了糾結:分數到底重不重要?應該如何看待考試分數?今天,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家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袁語分享了她的觀點。 1 這依舊是一個以分數論英雄的人才選拔時代 我們曾經歷幼升小,7.5%入學率的競爭,那時候孩子才7歲; 我們也曾經歷小升初,4%入學率的考核,那時候孩子12歲; 我們還將面臨高考,2015年一線城市211大學的錄取率是13.9%,西部城市僅有4.3%,那時候孩子大約在18歲; 哪怕孩子不參加國內高考,選擇出國留學,托福、雅思分數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我們可以說分數不重要嗎? 有人可能會說:“九年義務教育,你干嘛不讀對口學校?” 好吧,據我了解,對口學校的升學率是30%,而一類高中的升學率是95%以上,你說孩子是做這30%更容易呢?還是做95%更容易? 或者你還會問,“一定要讀大學嗎?那么多不讀大學的人,不也功成名就,混得好好兒的嗎?” 當然,孩子未來的路不只有讀大學一條。如果你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未來要干什么,那么恭喜你,你完全可以因材施教。 然而,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孩子,甚至到了填大學志愿表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那么,對這些孩子來說,知識儲備就成了他未來生存之本。 所以讀大學,仍然是大多數普通孩子要走的一條路。 況且,如果孩子在學習階段都不能把自己的任務完成好,卻指望他走上社會后,能夠突然大放異彩,工作能力超群,我想這個概率大概比中福利彩票還要低。 2 擇校,不僅是為了增加孩子進入高等學府的機率,更是出于他們的人生安全考慮。 最近幾段駭人聽聞的校園暴力視頻在網上瘋傳,這些視頻讓我既心痛又害怕,我首先想到的是:如果我的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該怎么辦?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竭己所能,為孩子選擇一個安全的環境,看著孩子平平安安地長大。 所以,在我們家長之間,有一句口口相傳的話:寧愿去好的學校學死,也不能去差的學校被打死。 不可否認,當下仍有一些家長是在用最原始的方式愛孩子,他們的孩子囂張跋扈、不明事非,自認為錢和父母能解決一切問題。在他們眼里,生命與尊重根本不值一提,甚至連最基本的道理都講不通。 名校有更優秀的老師,他們懂得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去引導孩子,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宜學習與成長的小環境。然而,大多數對口學校則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我們選擇一所好的學校,不僅是為了孩子前途,更是為了孩子的人生安全。 3 要讀好的小學、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學,無一不和分數相關。分數如此重要,然而有的專家卻天天說:素質教育比分數更重要、綜合能力比分數更重要、情商比分數重要、人際交往比分數重要...... 其實我真的很想問問專家——“素質教育的好壞用什么來衡量?綜合能力高低用什么來評比?情商高低有考核標準嗎?” 我們成年人都知道,只要有選拔,就一定有比較;只要有比較,就一定有衡量標準。我們不否認綜合素質的重要性,但前提是教育部要能拿出smart的評估標準,否則,所謂的考核就很容易淪為錢權交易的工具。 我們沒錢沒權,只能拼孩子、拼分數。我們寧愿分數成為重要且唯一的衡量標準,這樣至少能孩子有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有一個可以公平競爭的平臺。 所以,道理誰都懂,但在教育資源與學生數量不能完全匹配時,當教育質量仍然要分高下時,當社會無法為孩子的個性化發展提供空間時,請不要再說分數不重要。萬一孩子哪天真的考砸了,沒能進入好的中學、好的大學,你們是無法為他們的人生負責的。 4 當下,時髦的教育理念是:孩子回家后,家長不要問作業,考試完后不要問分數,以免給孩子帶來過大壓力。 家長確實可以不問,但社會要問,學校要問。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讓家長不問,有幾個能做到? 于人的一生來說,少時的分數確實不那么重要。但是,在學生時代,在升學的節骨眼上,分數卻又無比重要,它是大多數普通孩子,唯一可以用以證明自己,為自己爭取到更好機會的籌碼。 當我們的孩子還未覺醒,還未能理解自己為什么要努力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有責任督導他們學習, 所以不可能不問分數。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他們天生就喜歡讀書,視讀書為最大的樂趣。對于這類“學霸型”孩子,你不必和他強調分數,因為他已經足夠自覺,分數也很漂亮。 舉個例子: 兒子班上的女學霸,天生愛學習。在我們焦慮孩子分數的時候,她媽媽焦慮孩子天天只知道學習,沒有娛樂沒有玩耍,擔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當然無需對其強調分數的重要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分數不重要。所以,圈子里的人都明白,說分數不重要的,都是學霸的家長。 在我們這個以分數論英雄的人才選拔時代,分數真的很重要。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媽媽,我們關心孩子分數,就像領導關注我們業績一樣。分數決定了孩子能不能進入好學校,業績意味著我們能不能升職加薪。 當然,當我們過問孩子分數的時候,也要注意技巧。我們要幫助他分析可進步的空間,幫助孩子樹立新的目標,肯定他現在的付出,而不只是糾結于一串干巴巴的數字。 5 我們要告訴孩子的,不是分數不重要,而是分數很重要。考高分與培養品質、能力、情商同樣重要。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當然,孩子有可能確實拿不到一個理想的分數,但我們接納這樣結果的前提是,孩子你必須先努力。 最后,我要告訴所有父母: 不要再說分數不重要。分數的重要性從來都不與品質、綜合能力相對立,反而是相互促進。學習能力也是孩子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 我們不能因為某些高分低能的案例,就否定分數對學生的重要性,也不要不加研究地去說那些高分低能的案例是被應試教育逼出來的。 家庭教育的方式、家庭教育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是否高分低能。更多高分高能的案例,足以證明:分數、品質、情商、素質,是可以并駕齊驅的! 這才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我認為,這也應該是社會和教育界努力的目標。 作者簡介:袁語,一個14歲孩子的媽媽,執證心理咨詢師(國家二級)、執證人力資源 管理師(國家高級),持續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與親子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