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看天命。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幽閑,半里乾坤開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后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只半。 《半半歌》是一部生活哲學,作者是一種多么悠閑從容的生活,沒有迷惘,快樂而充實,完全是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 常常聽人說:“我忙得連坐下來看云的閑情都沒有了。”日子過得似一張拉滿了弓,繃得人無法承受。 于是我們身邊有人患上了焦慮癥,有人出現了“亞健康”。 其實,原來生命中點點滴滴的煩惱都與自己的觀念脫不開,領悟了生命的極限,為什么不可以把這張弓松弛一半呢? 人生最重要的事業是要讓自己生活得更愜意,其他一切榮譽、致富、產業,充其量只不過是人生的點綴而已。 古人說“盛名多累,隱逸多適”,雖然我們不能像古人一樣去“隱逸”,但可以選擇一個明媚的天氣,去爬一次山,去野外散一次心,聽風,聽水,看云,看星——回到完全幼稚的時光。 杭州靈隱寺中有一副對聯:上聯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聯是“萬事但求半稱心”,這副對聯道出的處世真諦與《半半歌》的寓意不謀而合。 生活逍遙自在,卻也完全不是無憂無慮,有點小小的壓力才有存在感,不斷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才體現自己的能力。這時候的人才是最快樂最幸福的,可謂半佛半神仙。 不知道“看破浮生過半”,不懂得“ 半中歲月盡幽閑”,怎悟得了人生苦樂呢? 幸福恰到好處的底線是什么?竟是個耐人尋味的“半”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