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稻盛和夫 編輯|付迎爽——核心要點——
1. 作為人,何謂正確:做企業如做人。作為人應該以正確的方式做最正確的事情,公司無論如何都必須建立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規范規則、事項。即使大到如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也會因為企業沒有明確確立自己的“哲學”,發生財務丑聞而崩潰。 2.揭示高目標:哲學在企業經營中必不可缺,它用來表明企業的目的、目標,企業需要有什么樣的思維方式。用樹立高目標、持續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逼入絕境、極度認真生活的理念,打造具有“哲學”內涵的一流企業。 3. 樹立正確的為人之道:人要具備優秀的人格,企業要具備優秀的品格。以“作為人應有正確生活態度”的哲學,賦予企業優秀的品格。對于跨國企業的領導者來說,要具備做人的“德”行,不能“以德治人”,在海外企業的運行就無法成功。 4.將哲學付諸實踐:對于哲學,不是能不能領會的問題,而是隨時反思反省,不斷努力去領悟、去體驗。企業家應將哲學融入企業,付諸實踐,努力去實踐最正確的為人之道,磨練自己的靈魂,提升自己的人格,為員工創造幸福。 ——全文—— 我是承蒙介紹的稻盛。有這么多人來參加稻盛和夫(北京)經營哲學報告會,請允許我表示誠摯的感謝。大部分人是第一次聽我講話,所以,我想就企業經營中最基本的問題,就是經營哲學的必要性談談我的看法,講演題目就叫“經營為什么需要哲學”。 在座日本塾生中有人參加過此前盛和塾夏威夷的開塾式,聽過我類似的講話。但這個話題在企業經營中非常重要,希望再次傾聽以便加深理解。
我在27歲時,在幾位朋友的援助下創立了京瓷公司。公司創業時的產品是電視機顯像管里用的絕緣零件,這是用我在此前工作過的松風工業——一家制造電力絕緣瓷瓶的企業——開發的精密陶瓷材料制作的產品。 當時我還很年輕,剛從大學畢業不久,在松風工業我負責從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制造到銷售的一系列工作。就是說,不僅僅是研究新材料,而且從使用這種材料開發產品到制定生產工藝,設計生產設備,從日常的生產活動到與客戶打交道的營業活動,有關這個產品的幾乎全部工作都由我來承擔。 但是,就公司經營而言,我沒有任何經驗和知識。因此,在京瓷公司成立之初,300萬日元的資本金的籌措,為購置設備等從銀行借貸1000萬日元等等事情,即創建公司的準備工作應該如何進行,我都不懂。同時,從創業后第一個月開始,雖然只有28名員工,但為支付他們的工資獎金,資金周轉應該如何運作,我也摸不著頭腦。 當時,產品唯一的客戶是松下電子工業,我忙于去交貨,忙于收取貨款,努力工作,但作為經營者,到底應該怎樣經營企業,從一開始,我就煩惱不安。因此,“經營企業到底該怎么辦才好?”從理念到方法,我每天都認真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孕育出我的經營哲學的原型。 其實,時時從根本上思考事物應有的理想狀態,這種思考的習慣,從松風工業時期就開始了。松風工業連續虧本,到發工資時工資付不出,常常要拖延1星期甚至2星期,獎金就更談不上了。企業與工會總是紛爭不斷,公司內紅旗招展,一年到頭罷工不停。情況非常糟糕。 我想離開這個公司卻不能如意,公司分配給我的工作是開發新型陶瓷材料,我不得不投入這項研究。工資待遇低,缺乏像樣的研究設備,條件惡劣。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做出出色的研究成果,該抱一種什么心態來投入工作?這個問題,我每天都思考,煩惱不已。 從這時起,“為了做好工作,必須有這樣的思維方式,必須抱這樣的心態。”每當我有所感悟時,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記在研究實驗用的筆記本上。 當我開始經營京瓷公司的時候,我常常把記錄了我工作要訣的筆記本拿出來,再添加上在經營中新的體悟,將這些工作和經營中的要點重新整理,這就是所謂“哲學”。 就是說,我自己投身于工作,埋頭于經營,在實踐中,“究竟該怎么做,工作和經營才能順利進展?”我煩惱,我思索,在這過程中,終于領悟的有關工作和經營的理念、思維方式以及具體的方法模式,歸納起來就是“哲學”。 這種“哲學”我不僅親身實踐,而且認真地給員工們講解。但是,將這種經營的哲學灌輸給員工,讓整個團隊共同擁有的時候,往往受到抵制,有的人說,擁有什么思維方式,哲學,難道不是個人的自由嗎? 但是,企業這樣的集團,為了其中的員工們的幸福,需要揭示高目標,需要不斷發展成長,這就要求有正確的哲學,正確的思維方式作為共同的基準,在此基礎上把全體員工的力量凝聚起來。 特別是領導眾多員工的公司干部,必須是充分理解公司的思維方式、從內心與公司的哲學產生共鳴的人。“那樣的哲學同我的想法不合,我無法接受”,如果有這樣的干部,公司的力量就無法聚集起來。 當然,不光是干部,一般員工也要與公司一條心,一起朝相同方向努力奮斗。為此,他們必須加深理解公司的哲學、思維方式,大家共同擁有這種哲學。 但是,前面提到,這樣強調,一定會有人表示抵觸。盡管如此,但首先大家必須理解一個道理:企業是一個集團,為了實現高目標,大家在工作中必須配合協調,不管個人好惡,全體人員都需要擁有共同的思維方式,需要理解并贊同這樣的思維方式,這是做好工作、實現企業目標的前提?!皩⑵髽I哲學強加于人,我很討厭。”對于持這種觀點的人,應該很明確地告訴他:“你抱這種觀點,在這個公司我們就無法共事。你既然討厭我們用這種哲學來經營企業,那么你應該辭職,去找一家適合你想法的公司” 。 不理解、不贊同公司的哲學,而表面上又裝出理解贊同的樣子,彼此都不愉快,既然如此,你就應該去與你的思想哲學一致的企業。我認為這一點必須明確,沒有任何妥協的余地。 那么,經營為什么需要哲學呢?我認為有以下三個理由,可以說明在經營企業時,經營哲學不可或缺。
第1個理由,所謂哲學,首先是經營公司的規范、規則,或者說必須遵守的事項。經營公司無論如何都必須有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規范規則、或事項,這些作為“哲學”,必須在企業內部明確地確立起來。但是,在事實上,公司的這種規范、規則,或者說必須遵守的事項并不明確的企業比比皆是。就是這個原因,無論古今東西,各色各樣的企業丑聞不斷發生,歷史上一些有名的大企業甚至因為這類丑聞而遭到無情的淘汰。稍稍回顧一下過去,在日本,因食品作假的雪印乳業公司、因做 假賬粉飾財務數據的鐘紡公司,這類歷史上的名門大企業都消失了。在美國,大型能源企業安然公司,美國第二的世界通信公司,都因財務做假而崩潰了。 在中國,大型乳制品企業三鹿集團,因為對三聚晴氨事件負有責任,導致資不抵債而破產,這件事在日本也有報導。 以上的例子,起因都是企業忽視了經營企業必須遵守的規范規則。企業舞弊丑聞之所以發生,都是因為企業沒有明確確立自己的“哲學”,或者說這種“哲學”沒有在企業里面滲透。 在多數企業里,首先就沒有經營者會向員工們提出“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個問題。而我思考的所謂“哲學”卻正是針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同時,這也是孩童時代父母老師所教導的做人的最樸實的原則,例如“要正直,不要騙人,不能撒謊”等等。 “這么起碼的東西還需要在企業里講嗎?”或許有人感到驚奇。但是正因為不遵守上述理所當然的做人的原則,才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企業丑聞。 例如,為了獲利,“這種程度的違規沒有關系吧”,將公司內的規范規則稍稍扭曲,結果行通了。于是“稍進一步的違規也沒問題吧” ,規范規則更拋在一邊。這樣企業或者產品就會發生問題,如果將問題公開,企業可能蒙受巨大損失。于是采取“不如實公布,沉默以對”的態度。而由于內部告發、問題暴露時,企業又出面掩飾,做假報告等等。結果與論譴責企業說謊騙人、掩蓋真相,事態越加復雜,最終導致企業崩潰。 這就是出身于一流大學、擠身于一流企業領導人崗位的經營干部做出的事情。與這些企業精英們講什么“要正直,不要騙人,不能撒謊”,似乎太幼稚太愚蠢了,他們會一笑了之。然而,這么簡單幼稚的道理他們卻不能實行,這就是導致企業崩潰的根本原因。這么單純的哲學,企業的干部們卻沒有將它變成日常生活中的規范、規則和必須遵守的事項。換句話說,沒有將依據哲學的規范、規則和必須遵守的事項當作自己日常生活的指針、當作經營判斷的基準。 我認為,正因為缺乏這種樸實哲學的人成了大企業的領導者,才招致今天世界上許多大企業丑聞頻發。而其結果是造成了整個社會陷入極度的混亂。 所幸的是,因為我缺乏經營的經驗和知識,有關企業經營的規范、規則和必須遵守的事項,僅僅從“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句話中引伸出來,并用它來說服員工。 “作為人應該做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雖然是極為簡樸的判斷甚準,但正因為遵循由此得出的結論去做,京瓷從創立以來長達半個世紀,經營之舵從未偏離正確的方向。后來京瓷進軍海外,這樣的判斷基準更成為全世界普遍適用的哲學。
第2個理由,所謂“哲學”,它用來表明企業的目的、企業的目標,即要將這個企業辦成一個什么樣的企業。同時這種“哲學”還要表明,為了實現自己希望的、理想的企業目的,需要有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因此,這種哲學在企業經營中必不可缺。 京瓷公司剛誕生時,在日本的古都京都西側的中京區西京原町借了一間木結構的房屋,當時員工尚未滿百,面對他們我就反復強調:“要把京瓷這個公司辦成西京原町第一的企業,西京原町第一以后,就要瞄準中京區第一,中京區第一以后,接著是京都第一,實現了京都第一,再就是日本第一,日本第一后,當然就要世界第一。” 這在當時宛如一個夢想。 但這既是給員工們的一個夢想,也為了鼓勵作為經營者的我自己。但是說實話,在說出這種夢想的一瞬間,我自己心中也有疑慮。 當時西京原町已經有了非常有名的企業京都機械工具公司。當時汽車產業蓬勃興起,這個企業從早到晚滿負荷工作。要超過它成為西京原町第一,實在太難了。說到中京區第一,瞬間就會想到島津制作所,當時它就已經是制造理化設備日本第一的公司,近年來還出過諾貝爾獎的獲獎者。要想超過島津制作所,我自己也認為那簡直是白日做夢。 更何況是日本第一。僅看同行,當時就有“日本電瓷瓶公司” 和“日本特殊陶業公司” 兩家名門企業聳立在精密陶瓷的行業里,還是弱不禁風的京瓷公司卻要瞄準日本第一,未免太過荒唐無稽了。 然而,即便如此,我卻依然不斷向員工們訴說“日本第一,不,要瞄準世界第一” 。與此同時,為了成為世界第一的公司,干部員工應該如何思考,如何行動,從思維方式到工作方法,都要指明,就是說,必須在企業內確立這樣的哲學。
實際上,從京瓷還是中小零細企業開始,我就希望把京瓷做成精密陶瓷世界第一的企業。我不斷向員工們訴說為了實現這樣的高目標所必須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朝著這一方向,全體員工團結一致共同奮斗。 因此,在我的“哲學” 中,“樹立高目標” ,“持續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逼入絕境” ,“極度認真地生活” 這類表達克己的嚴肅的思維方式和人生態度的句子隨處可見。 我自己從年輕時開始,就強烈地意識到,必須揭示高目標,為了實現這種高目標,必須具備在“哲學”中提倡的那種嚴格的生活態度,并努力實踐至今。曾經有如下一段逸話。 日本有一家大型內衣企業華戈爾公司,總部設在京都。它的創業者塚本幸一先生活著的時候,常召集京都的企業家朋友喝酒聚會。塚本先生年齡比我大一圈,屬相與我相同,他很愛護我,像親兄弟一樣。當時京都還有一家叫羅希安的公司,也做紡織品。這家公司的第二代社長也常來聚會。他畢業于精英輩出的東京大學,后來在有財閥背景的大銀行住友銀行工作,子承父業當了第二代社長,大概比我小二、三歲。 他喜歡喝酒,經常喝得酩酊大醉。同他一起喝酒議論時,因為我持有“哲學”里的那些思維方式,即使在喝酒時也不免談及一些認真嚴肅的話題。 這時候,這位第二代社長就說:“不,稻盛君,我才不那么想呢?!?他主張人生應該過得輕松快樂。因為他頭腦聰明,又是名門之后,從沒吃過苦頭,才有那樣的想法吧。 我們爭論時,正好經濟不景氣,華戈爾的塚本社長正在擔心今后的經濟形勢。在辯論時我說:“正因為經濟環境嚴酷,在企業經營中更需要認真的慎重的態度”。這時這位第二代社長就說:“不,我不這么認為?!?爭論開始了。 這時候,塚本社長突然厲聲喝道:“喂!請你閉嘴!” 因為事情太突然了,我吃了一驚。性格開朗、喜歡與大家一起干杯的塚本先生扳起面孔,大聲呵斥,周圍的人,尤其是被斥責的那位當事人不免大吃一驚。接著塚本先生又說道:“你說什么呢,你以為你與稻盛君可以相提并論嗎?你與稻盛君無法類比,你還要比什么呢?” “稻盛君赤手空拳創辦企業,把京瓷做成了如此優秀的企業。我創辦華戈爾,也算搞到了現在的規模,即便是我也要對稻盛君刮目相看。而你呢,不過是子承父業,企業經營得那么差勁,你有辯論的資格嗎?有什么樣的哲學就會有什么樣的經營,這毫無疑義。針對稻盛君的哲學,你有堅持自己的哲學的資格嗎?” 就是說,輕松愉快地享受人生,馬虎隨意地經營企業,而經營業績竟可以超過認真辛苦、拼命努力的京瓷,如果是這樣,那么你的意見或許還值得一提。但是你淺薄的哲學只獲得了很差的業績,而你卻要與取得高業績的經營以及經營哲學唱反調,有什么意義呢? 當時,聚在一起的京都經營者朋友約有10余人,被塚本先生斥責的當事人,以及在場的其他經營者,或許多數人并不明白塚本先生說話的真義。 但當時,我痛切地感受到了塚本先生想要表達的意思。那是說,本來彼此瞄準的目標就不同,卻要比較達成目標的哲學和方法,這種比較沒有意義。問題在于“要攀登什么樣的山”。 例如,像遠足一樣去爬附近的小山,當然不需要任何訓練,輕裝去爬山就行了。但如果要樊登險峻的高山,就需要嚴格的訓練,需要充足的裝備。 更何況,如果想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那就需要具備高度的攀登技術和豐富經驗的人才,需要長期露營必備的充足食品和裝備,需要周密的準備。就是說,拿郊游爬小山與攀登珠穆朗瑪峰相比較,展開爭論沒有什么意義。 “要攀登什么樣的山”,這用來比喻企業經營非常貼切。就是說,京瓷從還是中小零細企業時開始,就立志要成為世界第一的陶瓷企業,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有這樣的思維方式,這樣的方法模式”,這樣的思考歸納成為“哲學”,這種“哲學”就是適合于京瓷攀登高山時所需要的準備和裝備。 “要攀登什么樣的山”,就是說,你想創辦什么樣的公司,因為目標的不同,規范公司需要的哲學、思想也不同。一旦樹立了高目標,那么很自然就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方式以及方法論。正因為如此,在我的“哲學”里就羅列著許多克己的、嚴肅的條目。 所以,每當京瓷的員工們去參加同學聚會時,從友人那里常聽到這樣的感嘆:“在那么嚴格的公司里面,你還干得不錯啊。”這是因為京瓷瞄準的是“世界第一”的高目標。 但是,認真想一想,從京瓷還是中小零細企業時開始,我就像夢魘般的不斷訴說要成為世界第一,努力奮斗到今天,京瓷果然成長為世界第一的陶瓷公司,這樣的結果證明了我的哲學、即我強調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是正確的。 如果說,我的“哲學”與我們要攀登的世界第一的高山不相適應,京瓷就不可能發展成為今天這樣的公司。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哲學”是已經被事實證明了的正確的經營哲學。所以,希望中國的經營者們,今后能夠堅定信念,認真學習這種哲學。
第3個理由。這種“哲學”可以賦予企業一種優秀的品格。企業經營非常需要優秀的哲學,就是因為這種哲學可以賦予企業優秀的品格。人要具備優秀的人格,企業要具備優秀的品格,要做到這些,就要弄明白“作為人應有的正確生活態度”,而“哲學”,正像前面提到的一樣,它就是用“作為人,何謂正確?”為基準進行對照,從中歸納出來的“正確的為人之道”。 這種“正確的為人之道”立足于具備普遍性的倫理觀之上,所以這種“哲學”的內容超越國境,在“全球性經營”中也能有效地發揮作用。 京瓷現在在全世界有很多生產據點和銷售據點,員工大部分是外國人,作為全球性企業在全世界開展業務活動。在語言、民族、歷史、文化完全不同的地區和國家開展事業,從事企業經營的時候,如何“治人”這個問題特別重要。
自古以來,“治人”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歐美常見的方法,就是用強大的權力來壓制人,統治人,這種辦法在東亞稱之為霸權主義,或稱“霸道”。 另一種方法,就是亞洲,特別是以中國為中心所倡導的“德治”的方法,就是用仁義來統治的方法。這種“德治”的方法叫做“王道”。 以力量來壓制人,即以力治人,就是以仁義治人,即以德治人,就是“霸道”和“王道”這兩種統治方法,自古以來就爭執不休。 翻開中國4000年治亂興亡的歷史,這一點看得很清楚。 某個時代,用霸道奪取政權的當政者用武力迫使人們順從,但過了不久,在睡夢中被人取了首級,用武力統治的當政者因武力而沒落。爾后群雄割據爭霸,由霸道統治的時代得以持續一段時間。但霸權主義終于走到盡頭,亂世過后,人們渴望治世,渴望以德而治的王道出現,受到民眾信任和尊敬、以仁義治國的當政者登上歷史舞臺。以王道治國的當政者人格圓滿,仁慈平和,因政治清明而出現盛世。但經過一段時期,不行使武力的統治者因過于溫和而遭到蔑視,于是反亂再起,施行王道的政權又被推翻。中國4000年的歷史可以理解為霸道和王道交替出現的歷史,從中可以看出,如何治人,對于任何一個時代的當政者來說,都是極為困難的課題。 創業后第9年,當時京瓷還是中小型骨干企業,在日本企業中算是最早進軍美國的,在斯坦福大學附近的庫巴第諾,就是現在的硅谷設立了事務所,派遣了兩名員工,開始在美國展開營業活動。工作忙碌起來以后,雇傭了當地一位日裔員工。這位日裔員工面孔同日本人一樣,但思維方式完全是美國人的一套,除了懂得一點日語之外,在各個方面都同我們持不同的意見,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后來在山迪埃谷設廠時聘用了一位美國的工場長,同他之間也總是意見對立,格格不入。 因為有了上述的經驗,我認識到在海外經營企業,歸根到底就是一個如何治人的問題。當時只要現場一發生問題,我就立即飛往美國,穿上與現場工人一樣的工作服到車間巡視,看到工作差的員工,就會“要這樣做,要那樣干”,直接批評、指導他們。例如看到當地的女工做裝配作業時手忙腳亂,就會走到她身旁,“你看這么裝如何”,教給她作業的方法。 這時,身穿西裝的美國工場長立刻趕來現場,抱怨說:“稻盛社長,你到這種地方來,讓我很難堪” ?!拔覀優樯玳L準備了單獨的辦公室,你只要坐在社長室,有事叫我們就行。我們會向你報告現場的情況。你穿著工作服,來到工作現場,與女員工一起,同她們做一樣的工作,這讓我們很為難。在美國沒有這種習慣,從日本來的社長這么做,會被人小看,怎么水準這么低。” 我并不介意別人怎么想,此后,我還是同在日本一樣,深入現場,與現場員工們一起拼命工作。有一次,看到一位工作極為馬虎的年長的美國員工,一幅厭惡工作的表情,將陶瓷原料放進貯料機械時,竟將原料灑了一地。 讓我逮著了,我嚴厲地斥責道:“干活怎么能這樣有氣無力,另外,將貴重的原料灑落一地,你怎么連一點成本意識都沒有?!蔽要q如烈火般怒斥他。這位年長的員工火冒三丈,即刻頂撞道:“簡直混賬,這樣的公司還干得下去嗎!”吐出這句臺詞后,他憤然離去。 后來我才知道,這位員工原來出身于美國海軍,是經歷日本沖繩戰役激戰取勝的勇士,經常使用東洋鬼子這種侮辱性的語言對付日本人,對于在美國工廠工作的日本員工,他平時就出言不遜,毫不忌諱:“像你這樣的日本鬼子有什么資格來指揮我”。所以,這次受到我這個東洋鬼子頭頭的嚴厲斥責,他當然受不了,于是就罵我混賬。 在沖繩戰役中獲勝,接著占領日本,后來凱旋回到祖國,這么一位身經百戰的勇士,卻要受到日本人社長的嚴厲呵斥,是可忍,孰不可忍?對于他而言,這樣的場面之難以忍受,超出我們的想象之上,他表達的態度或許可以理解。 面臨這類情況,收購了美國企業的日本企業往往忍讓再忍讓。但我卻毅然決然,嚴肅地指出他的不是:“你的作業態度,作為一位員工完全不合格”。我決不改變初衷,妥協示弱。美國是一個攜槍自由的國度,在美國對員工嚴加斥責,遭到忌恨,甚至說不定會遭受暗算,所以許多在美國工作的日本人因懼怕風險,很快就會向美國人作出妥協。在美國經營企業的日本經營者對美國員工,總是避免用嚴厲的言辭說話,在這樣的風氣中,我卻毫不含糊,始終采取堅決的態度。 因為我是這樣考慮的:“員工工作態度惡劣,就必須嚴肅地向他指出,要他改進,這不是霸權主義,不是以權力讓當地員工屈服、以便隨意驅使他們。因為我是社長,我有權力,可以隨時解雇你,就是說,可以用權力進行統治。但采用這種方法,只要我一轉身,員工就可以陽奉陰違,事情肯定做不好?!?/span> “回顧歷史就可以知道,在統治異民族時,常常會采用暴力壓制,迫使他們受范。但是,有力量壓制時,他們表面順從卻面從腹背,一旦壓制的力量松懈,他們會立即謀反。這雖然可悲,卻是人世間的常態。” 我意識到,最重要的是,在海外當地法人企業工作的員工們,對我、對日本常駐人員,是否信任、是否尊敬,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我注意到,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既不受信任、又不受尊敬,這樣的人在異國他鄉治人管人,當然不可能成功。同時,缺乏對企業領導人的信任和尊敬,員工們對企業就無忠誠可言,要做到不管領導人是否在場,都能一如既往、拼命工作,當然也不可能。 那么,怎么做才能得到對方的信任和尊敬呢?要贏得外國人的信任和尊敬靠什么呢?那就是優秀的人格?!澳鞘且晃蝗烁窀呱械娜?!”讓對方能做出這樣的評價,就是取得對方信任和尊敬最好的方法。 要贏得外國人的尊敬,必須具備特別優秀的人格,就是具備做人的“德”行,這個“德”字超越國界,普遍適用,萬國共通。不能“以德治人”,那么在海外企業的運行就無法成功。 要求跨國經營的21世紀,企業究竟能不能發展,海外的當地法人,從領導人到基層的員工,對于公司本部,是否抱有信任和尊敬之念,這才是關鍵,這一點決定了成敗。對公司是否抱有信任和尊敬之念,關鍵就要看這個公司是不是具備優秀的品格,優秀的品格能夠超越人種、語言、歷史和文化的障礙,能夠打動世界不同國家的人們的心,優秀的品格中充滿著美好的德行。 “由高層次的哲學所支撐的、具備優秀品格的企業,它們的員工就值得我們信任和尊敬。因此,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意見?!币尯M鈫T工由衷地說出這樣的話。因此,能夠賦予企業優秀品格、賦予員工優秀人格的高層次的哲學就非常必要。這是經營為什么需要哲學的第3個理由。
上面談的三個理由,包含在我的哲學之中。“盛和塾”雜志每一期都在解讀這種哲學,我的講話以《塾長講話》為題刊載,“盛和塾”雜志已經發行了九十九期,今后將依次翻譯成中文。 如果閱讀“盛和塾”雜志,大家就能理解,剛才講的三個要素形成了我的哲學。同時,大家在各自的公司里構建企業哲學時,可以用作參考。在企業里提倡這種哲學,與員工們共同擁有這種哲學,這時最為重要的是要實踐這種哲學。 下面這句歌詞說明了將所學付諸實踐的重要性:“圣賢之道,聽了唱了卻不做,毫無價值?!边@首歌叫“日新公伊呂波歌”,是我小時候在故鄉——日本西南的鹿兒島所學到的。當時的鹿兒島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實行“鄉中教育”,這是一種獨特的教育。在那里對“薩摩隼人”即精力充沛的男孩傳授劍道、柔道、相樸等武道,并教授中國古代典籍。 其中,還教“日新公伊呂波歌”,這是日本戰國時代的薩摩武將島津忠良,也就是日新公,為教育弟子所作的數數歌。日新公強調正確做人的重要性。 這歌開頭一句的意思是“無論你讀過、聽過多么好的道理,如果不親身實踐就毫無意義。”哲學也一樣,無論學了多少,因為是過于簡單的道理,將它變成自己的東西、認真實踐的人反而很少。 同時,實際上,學習和掌握正確的做人道理是一件難事。如果問我自己是否已經完全實行了正確的為人之道,答案是并沒有完全實行。 圣人君子以及開悟的人,他們能夠實踐真理而不覺得痛苦。但我們凡人,無論學了多么好的道理,完全實行總是難上加難。這一點自古以來大家都承認,因此,剛才的“日新公伊呂波歌”一開頭就唱那一句,現在還繼續強調這一條。 盡管人有只說不做的習性,但是,為什么我還要跟大家反復強調“必須在企業里提倡這種哲學,必須與員工們共同擁有這種哲學”呢? 因為,將哲學融入自己的血肉,付諸實踐,雖然極為困難,但理解“作為人,就應該這樣去生活”,力求接近這種理想的生活狀態,并為此而拼命努力的人,與不作這樣的思考、漫不經心地生活的人之間,人生和工作的結果可以迥然不同。 就是說,對于哲學,不是能夠領會或不能領會的問題,而是隨時反思反省,不斷努力去領悟,去體驗,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點同宗教——不管是佛教、基督教,還是道教——所倡導的戒律是一樣的。神佛有種種戒律,要求僧人和信徒遵守戒律。然而,即使是宗教界的權威人物,能夠完全遵守神佛戒律的人恐怕也沒有吧。 既然是凡人,想要遵守的事項就往往遵守不了,但是即使如此,還是要認真考慮,努力去遵守,隨時隨地翻閱經典和圣經,不斷自我反省,肯這樣做的人和不這樣做的人,其人生和工作的結果完全不同。 必須天天反省,天天反省自己,拼命努力去實踐正確的為人之道,這樣做就可以一點一點磨練自己的靈魂,提升自己的人格。我認為,這一條對實踐哲學而言,是最為重要的。 還有一點,在企業里實踐哲學、希望與員工共有這種哲學的時候,倡導哲學經營者的姿態很重要。 例如,在企業里舉辦哲學學習會,有時會遭到年輕員工們的抵制。因為經營者提倡大家學哲學,而充滿理想的年輕員工理解這種哲學后,就會拿這種哲學來同提倡哲學的經營者進行對照,如果經營者行為不當,年輕員工察覺后就會產生抵觸情緒。 前面已經提到,表達高層次思維方式的哲學,能夠完全實踐的人并不存在。所以,在給員工講解哲學之前,應該先表達如下的意思:“我提議大家要學哲學,好像我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似的,其實這種哲學我自己還沒有實行。我雖然是公司的領導人,但至今在哲學的各個方面都沒有很好實踐,從這個意義上講,我還是個尚未入門的小學生,但從今之后,我要與大家共同努力,終生去實踐這種哲學。不是說因為自己還沒有很好實踐,就不能在大家面前提倡哲學。作為社長,我至少要提出‘應 該這么去做?!?因為我希望通過學習哲學,年輕人能成長,公司能發展。如果大家認為我違反哲學,那么,希望大家超越我,擁有更出色的思維方式,來帶領公司向前進。這樣做,不僅能使公司發展壯大,而且能使大家人生幸福。” 越是高層的哲學,在讓年輕員工們學習理解時,越要采取謙虛的態度。講些豪言壯語,好像自己全都理解了、全都實踐了,這種態度在年輕員工們看來,不過是留下了笑柄。 能夠全部實行哲學的人不存在,自己也不例外,但努力要讓哲學變成自己的東西,這種姿態很重要。希望企業經營者理解這一點,與員工們共同鉆研,共同實踐。 沿著這個思路,最后我想談一談有關經營者、有關領導人資質的話題。 2002年4月我與位于美國華盛頓的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所(CSIS) 的前理事長戴維特?阿布夏先生共同創建了名為“阿布夏? 稻盛領導力研究會” 的領導人培訓機構,共同舉辦了活動。 因為我們抱有危機感,我們認為:“不管什么集團,集團領導人決定了這個組織的盛衰。領導人的資質對于組織具有巨大的影響,缺乏優秀資質的領袖人物才是今天這個世界混亂的原因?!?/span> 我有機會在“阿布夏·稻盛領導力研究會”發表講演,在華盛頓政界、官界、財界的名流們面前我講了下面一段話。 人類社會有各種各樣的組織,小至一個公益性團體,大至一個國家。在這樣的組織里一定有領導這個組織的中心人物,就是被稱為領袖的人物。 翻閱歷史可以看到,人們的命運很大程度上為集團的領袖所左右,好的領袖可以使集團發展壯大,壞的領袖把集團帶向悲劇的深淵。 有關領導人的資質,中國明代思想家呂新吾,在其論著“呻吟語”中說“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就是說,具有厚重性格,并經常對事物進行深入思考,是作為領導人的最重要的資質。同時,呂新吾又說“聰明才弁是第三等資質”。就是說,聰明能干,巧于辭令,不過是第三等資質。 然而,不論東洋、西洋,當今世界,呂新吾所說的、只具備第三等資質,即“聰明才弁”的人,被選拔為領導人,這種現象相當普遍。當然這種人會干事,作為“能吏”、作為助手使用,可以發揮很大作用,但是,他們是否具備充當集團領導人的優秀人格,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我認為,現在的世界上,許多社會之所以荒廢,根本原因就是很多集團的領導人只具備第三等資質。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好,把呂新吾所說的具備第一等資質的人,就是具備高尚人格的人選為領導人,極為重要。但是,人的人格既不是與生俱來的,又不是永遠不變的。人格會隨時間的變遷而變化。先天的人格或許因人而異,有的人生來人格就好,有的人不是。但即使具備優秀人格的人,終其一生,要始終保持其優秀的人格,極為困難。 這是因為,人的人格受環境影響,時時刻刻都可能向好的方向或向壞的方向變化。比如,原來很勤奮又很謙虛的人,一朝權力在手,就變得傲慢起來,變得面目全非,最后玷污了自己的晚節,這種事例很多。 另有一種人,前半生與社會作對,甚至在社會上興風作浪,但是在歷盡辛酸之后,以某事為契機,憣然悔悟,浪子回頭,晚年變成了具備優秀人格的人,這樣的例子也存在。既然“人格”是變化的,那么選拔領導人的基準,就不能僅用“當時”這一時點上他的人格如何,做出判斷。所以,我們在選擇領導人時必須同時考慮“怎樣才能提升人格”、“怎樣才能維持高尚的人格”。 現在不論哪個國家,許多著名企業和他們的經營者,因為丑聞而倒閉或陷入困境。這類企業都是那些有卓越才能的經營者通過非凡的努力建立起來的。 但是,因為這些經營者,他們的人格沒有提升,所以一旦功成名就以后,不知不覺中就放松了努力,不再拼命工作,只想自己一個人獨享經營成果,甚至不惜違規違法。 所以,最重要的是,領導人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努力維持自己高尚的人格。有人認為這話未免迂腐,但是我相信,這是防患于未然,避免領導人墮落變質,避免企業由盛轉衰的最有效的方法。華盛頓政界、官界、財界的許多要人對我的觀點表示贊同。接著,長期來在華盛頓政界中心活躍的阿布夏先生以美國第一代總統喬治華盛頓為例,發表講話。阿布夏先生說,美利堅合眾國獲得獨立、取得飛躍發展的原動力,就是因為具備偉大人格的喬治華盛頓成了美國的第一任總統。 亞洲、非洲和中南美洲許多國家,原來都是歐洲諸國的殖民地,它們從宗主國獲得獨立后,因為獨裁政治和內戰而陷入混亂。在長期持續的混亂之中,只有美國,自從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后,一直在繁榮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美國成長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具備偉大人格的喬治華盛頓當了美國的第一任總統。而且,當時美利堅合眾國國會授予了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的喬治華盛頓極大的權力。 如果將巨大的權力授予人格不成熟的人,后果不堪設想。但是,因為喬治華盛頓具備優秀的人格,所以合眾國國會排除了反對意見,為了讓他能夠順利貫徹自己的政策,而授予總統巨大的權力,這一條寫進了美國的憲法。 企業經營也一樣。在企業里,經營者被授予極大的權力,但是這種權力的行使,應該是為了保護員工,為員工創造幸福,而不可以用來壓制員工,不可以用來滿足經營者個人的欲望。 謝謝大家的靜聽。 作者簡介:稻盛和夫,日本實業家。京瓷、第二電信(現為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創始人。1984年創立“稻盛集團”,不遺馀力培育新世代經營者,其經營哲學被日本企業界奉為圭臬,被稱為日本“經營之圣”。 |
|
來自: 昵稱31728201 > 《營銷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