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繪制在絲巾上的“絲綢之路”地圖、畫在羊皮掛件上的旅游圖、旗袍上的手繪地圖、印在背包和鞋子上的地圖、刻在竹簡上的地圖,甚至鏡子里也“藏”著地圖……日前,當記者第一次走進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地圖文化創意產品展示大廳,就被這里陳列的數百種地圖文化創意產品深深吸引。 這些創意地圖顛覆了以往人們對傳統地圖“高冷”的印象,讓地圖的文化底蘊通過藝術化、生活化、實用化展現在世人面前,已開始在業內獲得聲譽。 大廳里有幅極具民族文化特色的鏤空剪紙地圖,正是這一抹“中國紅”,在第26屆國際制圖大會上獲得“專家評審委員會其他地圖產品類一等獎”,這是我國參加歷屆國際制圖大會在該類別地圖作品中獲獎等級最高的一次。專家委員會給予的評語是:“關于傳統中國民間藝術的制圖應用,非常驚奇和精致。” 在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地圖文化創意中心產品設計室里,幾名設計人員正忙于創作作品。為啟發設計靈感,辦公室四周陳列了很多從各地“淘”回來的奇珍異品,每個人桌上也都堆放著許多創意小玩意。設計人員胡啟璐告訴記者,她正在畫山脈紋路。她所負責的“一二一”工作室屬于手繪工作室,部門“創作”的這些美圖基本都是在手繪板上按照繪畫技法手繪出來的,比普通地圖更好看,還保留了地圖位置精準的特點,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地圖與文化、科技的完美結合,開拓出無限創意空間,為傳統地圖帶來新的應用市場,前景廣闊。不可否認,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發展,電子地圖成為手機標配,市場競爭激烈。就在國內外制圖工作者將關注點都放在電子地圖領域時,青島勘測院地圖文化創意中心另辟蹊徑,運用各種藝術手法和先進生產工藝將中國特色文化融入傳統地圖,把紙質地圖和電子地圖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結合在一起,豐富了地圖應用,開創了地圖文化創意產業的先河。 “‘文化創意+地圖’實現了地圖由傳統單一的地圖產品到多元、現代、高科技的新型地圖文化創意產品的轉型升級,使傳統地圖產業形成‘跨界、融合、滲透、提升’的發展態勢。”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院長張志華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