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從上了中文系,就中了中文的毒。 癥狀之一:就是喜歡沒事胡亂寫兩筆,大體上與本山大叔的“沒事走兩步,”差不多。寫好寫不好的就是為了圖一樂,美其名曰:“把玩, 把玩。”是不是有點八旗子弟的味道 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鄙人實在是寡味無趣的很。表面上看,人高馬大,實際上只是外強中干、徒有其表耳。籃球、足球與排球, 基本上不會。麻將、撲克也是一竅不通。 朋友同事聚會之時,完全是尷尬的存在。好在還有個手機游戲, 能勉勉強強的遮掩過去。這等寡淡,日子如何過得去?思來想去, 唯有東邊抄抄,西邊讀讀罷了。 故而自名曰:”東寫西讀。“ (二) 雖說自己的工作還是與寫作沾了一點邊, 好在自己不是賣文過活。沒有生計上的壓力, 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天馬行空。 黃遵憲有云:”我手寫我口”。心有所想, 口有所處, 落之于筆,靈感突來, 運筆呼呼成風,不亦快哉啊。 話雖如此, 還是有些不足。 首先, 自己就中了灰色理論之毒, 總覺的文章中不引些古文, 不寫點典故,不扯一扯這個理論, 那個觀點的, 就感覺寫的不夠深刻。有些時候, 滿篇的文章就是幾個理論的堆砌,毫無生氣。引用了點詰屈聱牙的名詞與概念, 就沾沾自喜。 好像是有點學問, 其實全無根基的去唬人罷了。時間一久, 都在一個圈子里打轉。 其次, 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前總是參不透讀書與旅行之間的關系, 總是一廂情愿的認為, 所謂的旅游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 到別人呆膩的地方去的一個過程。直到這個假期, 看到我的一個女同學旅游之后所寫的東西,驚為天人。才悟到這“讀書”與“旅行”其實就是個量變與質變的關系, 都說量變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有質的飛躍。 但有時候, 這量與質之間的過度實在是大有講究的,沒有一些外在的刺激, 你是無法點燃你內心靈感之火的,而旅游最好的藥引子。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假期之中, 有空的話還是多出去走走, 開開眼界的同時,也為文章添一點生氣。 (三) 寫到這, 啞然失笑。 這篇東西, 回避了一個根本問題, 其實就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賦這東西, 實在是沒法說,祖師爺賞不賞你這碗飯才是最關鍵的。每次我東翻西找、抓耳撓腮、上竄下跳, 著實折騰了一番之后也沒寫下一星半點,有時候苦思冥想、刮肚搜腸之后才能寫出些讓人不忍卒讀或者是不知是什么的東東。想到這,不免讓人喪氣。 轉念一想, 還是那句話, 自己又不是靠著這個吃飯。否則的話,真的就餓死了。幸甚幸甚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