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長說 如果我用思維導圖來寫段子的話,我現在一定是個走紅網絡的段子手! ● ● ● 看90后手繪思維導圖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生活藝術家 2013年初,燕郊剛下過一場雪。離開上一家培訓公司的我在冰天雪地里拖著行李箱,踏上了南下的旅途。 誰也不會料到,在回來的15天內,我便順利地在北京打包行李、寄到廣州,又在廣州找到理想的房子、搬家收拾妥當,并且中間輾轉寧夏、甘肅、江西培訓。 而在接下來的15天內,又順利地在廣州找到了新的工作,開始正式立足廣州。 對于一個還未滿23歲的姑娘來說,這一切來得似乎太過順利。面對搬家、租房、預算、時間、工作等一系列復雜的安排,在這背后支撐著我的,只是幾支筆,與幾張A4紙而已。 我的第一張圖:WBS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結構圖。以可交付成果為導向,對項目要素進行分組。它是項目管理中計劃過程的中心,也是制定進度計劃、資源需求、成本預算、風險管理計劃等的重要基礎。 對于轉移城市生活來說,需要考慮的層面非常之多。比如怎樣快速找到符合自己預算的房子?在找到房子之前住在哪里?比如手頭的存款足夠支撐你過多久沒有收入的生活?在此期間你準備如何增加收入?再比如行李怎樣打包、找哪家物流公司……等等等等諸如此類的事務,會讓你感到鴨梨山大。 一個WBS圖就可以很好地幫你分析自己的現狀,并作出規劃了。首先,我的項目名稱叫做“廣州計劃”,就是指從燕郊搬到廣州生活的計劃。 第一步,規劃自己的目標。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在最短時間內搬家至廣州,并且在廣州立足; 第二步,確定項目分解方式。我從金錢、租房、搬家、生活、工作、學習(當然要不斷學習!)六個方面來進行分解; 第三步,對各個項目進行分解。需要比較詳細的計劃,比如“租房”一欄,我的預計時間在3.17~4.17完成(實際完成是4.4~4.8,用了四天時間就完成。為什么這樣快?看下一張圖就明白啦),還有找房的方式(每天在網上尋找1個番茄鐘。關于番茄鐘的內容以后會專門分享么么噠),以及房租的預算(1800,押一付三),還有最后的可交付成果(4.17日前找到住所)。每一個子項目都會按照這樣的方式來分解; 第四步,畫出WBS結構圖。如上圖所示; 第五步,繼續細分。詳細到可以對每一項進行估算(成本和時間);第六步,驗證上述分解的正確性;第七步,編號;第八步,不斷修正…… 當然,WBS有很多相關的要求,這些都可以百度得到。我也是對照著百度來的步驟,嘗試一步步這樣進行。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但對于當時自己的狀況來說,已經大有幫助。這樣一張圖的優點在于可以非常直觀地了解到整個搬家項目的明細,讓整個項目有序地進行推動。 那么,怎樣才能更加直觀地掌控和調整時間的安排呢?那就該用到下一張圖了—— 我的第二張圖:甘特圖 甘特圖(Ggantt chart):以圖示的方式,通過活動列表和時間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項目的活動順序與持續時間。縱軸表示項目,橫軸表示時間。 對于分解后的WBS圖來說,很多子項目是可以并行進行的(比如網上找房和讀書學習),而另一些子項目是需要有先后順序的(比如租房和搬家)。要想直觀地推進這些相互關聯的子項目,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甘特圖來表示了。 第一步,明確項目相關的各項活動、項目。包括名稱、順序、開始時間、結束時間、任務類型和依賴于哪一項任務。這一步,可以參照上面的WBS進行確定,所以我的子項目分類依舊是六個方面(為了省事兒沒有分類到更加詳細); 第二步,創建甘特圖草圖。將所有的項目按照開始時間、工期標注到甘特圖上。由于是手繪,于是又用不同的色彩來突出標注每個項目的進度安排; 第三步,確定項目活動依賴關系及時序進度。在草圖上標注好之后,對各個項目聯系起來進行安排,并確保關鍵路徑過長(關于關鍵路徑,當時自己并未自學,之后在學習項目管理課程時才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所以當時并未有明確的概念); 第四步,計算單項活動任務的時間。可以參照之前WBS圖的相關時間,并進行微調; 第五步,計算整個項目時間。 在繪制完甘特圖之后,我發現對于整個搬家項目的推動,又在時間層面有了更多的掌控。這樣即便是中間遇到突發事件(比如期間跑去江西培訓),整個項目的推動也可以及時作出調整。 我的第三張圖:思維導圖 作為09年開始瘋狂繪制思維導圖的我來說,已經嘗試繪制過很多類型的導圖了。但這一次的“租房導圖”,又與常見的導圖有了一些不同。 這是一幅帶有加權評估的導圖,為我尋找理想中的房屋提供了強大的幫助。用這張導圖,我在到達廣州的第四天,就搬進了理想的房子(前期地段已經選好),并且一直居住至今(接下來就該畫買房評估導圖哈哈哈)。 租房評估導圖的繪制過程如下: 第一步:羅列找房的相關評估要素(一級分支)。對于尋找理想中的房子,我考慮了位置、環境、配套和價位四個維度; 第二步:完善各個維度的二級分支。比如“位置”的二級分支,是“離地鐵近”和“離圖書館近”,再加上具體可以評估的標準,比如“離地鐵步行小于15分鐘”,“離圖書館地鐵小于30分鐘”; 第三步:為每一個二級分支設定權重。滿分為十分,每個二級分支有各自的權重,代表著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比如權重最高的,就是“離地鐵步行小于15分鐘”,占了2.5分(25%),而“價格&位置”中的“樓層高于4樓”只占了0.5分(5%),也就是說樓層對于我來說問題不是太大; 第四步:制定選擇標準。我設定了,如果在中介看到的房子,加權評估大于6的話,那就納入可以考慮的范圍。而有兩套以上大于6的房子,就準備選擇得分更高的作為租房的選擇。 創建“外部管理系統” 進行到這一步,我在廣州的生活也已接近穩定了。而這一切,不只是因為WBS圖、甘特圖或思維導圖。而是因為,我用紙和筆為自己創建了一個外部的管理系統。 當你在工作或生活當中,遇到“好復雜啊頭好大”的項目的時候,只要拿起筆來,把它們分解、整理、排序、優化,你就會發現它變成一項項簡單、清晰、可執行的動作。 而這些通常只會在工作中見到的工具,對生活也是同樣有效的。 不妨現在就拿起紙筆,從小的“項目”開始練手吧! 這樣,當你遇到更大的項目時,就能夠輕松搞定啦^_^~ ● ● ● 社長問: 你有什么繪制思維導圖的經驗? 說出來交流交流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