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腦中風后遺癥是指在腦中風發病一年后,還存在半身不遂或者語言障礙或口眼歪斜等癥狀,中醫認為中風后遺癥主要是由于中風之后氣虛血瘀,脈絡瘀阻,風痰阻絡,或肝腎二虧,精血不足,筋骨失養所致。中藥治療此病,具有無耐藥性、藥效持久、安全、療效顯著的優勢。 痰濕瘀阻,心(陽)氣衰微: 組成:瓜萎10g,薤白10g,半夏10g,川芎20g,丹參30g,漢三七3g(分沖),水蛭6g(分沖),茯苓15g,桂枝10g,白術10g,炙甘草10g,人參20g,生龍牡各30g。一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溫陽化痰,活血化瘀,補腎潛陽,回陽救逆。 主治:腦中風后腦梗塞、冠心病、心力衰竭者。 痰濕血瘀,腎陽虧虛: 組成:瓜萎10g,薤白10g,半夏10g,川芎10g,紅花6g,丹參20g,大蕓10g,巴戟天10g,陳皮10g,遠志10g,石菖蒲10g,桂枝30g,甘草6g。一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溫陽補腎,活血化瘀,化痰祛濕。 主治:用于腦中風后遺癥半身不遂,語言騫塞,喑啞無語者。 氣滯血瘀,瘀血阻絡: 組成:柴胡10g,枳殼10g,川牛膝10g,桔梗20g,甘草6g,桃仁10g,紅花6g,當歸10g,赤芍10g,川芎10g,葛根30g,地龍30g。一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疏肝理氣。 主治:腦中風后遺癥之渾身發熱,心煩急躁,失眠頭痛者。 痰濁上犯,清竅瘀阻: 組成:法半夏20g,膽南星10g,陳皮10g,赤芍20g,丹參20g,川芎10g,葛根30g,茯苓10g,升麻10g,天竺黃10g,羚羊角2g(分沖),石菖蒲10g,天麻10g。一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化痰降濁,醒腦開竅。 主治:腦中風急性期昏迷不醒,語言騫澀不利,痰多不能吐出者。 氣虛血瘀: 組成:當歸10g,黃芪60g,川芎10g,生地12g,赤芍10g,地龍30g,葛根60g,蔓荊子10g,人參20g,龍眼肉10g,龍骨15g,牡蠣15g。一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益氣健脾?;钛?,通絡散結。 主治:腦中風后遺癥之肢體麻木不遂,功能活動不便利者。 正氣虧虛,風寒濕郁: 治療:祛風散寒,活血化瘀,升陽開竅,健脾利水。 方藥:大小續命湯加減。麻黃15g,桂枝20g,杏仁10g,白芍20g,附子15g,干姜10g,炙甘草30g,黃芩10g,防風10g,防己10g,當歸10g,人參20g,生石膏30g,升麻10g,葛根30g,石菖蒲10g,羌活10g,紅花10g,蜈蚣3條。水煎服,文火一直煎2小時,取汁300毫升,分三次服用。 陰虛陽亢,氣血逆亂: 組成:枸杞子10g,菊花10g,生地12g,山萸10g,赤芍10g,川芎10g,丹參20g,漢三七3g(分沖),龜板15g,白芍15g,龍骨15g,牡蠣15g,懷牛膝60g。一日一劑,水煎服。 治法:滋陰補腎,平肝潛陽,活血化瘀,醒腦開竅。 主治:高血壓腦梗塞。 展文國,男,副主任醫師。甘肅省中醫藥學會省腫瘤專業委員,中西醫結合內科專業委員,裴正學教授入室弟子。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在中國中醫藥報上發稿50余篇,評為2014年度中國中醫藥報“優秀通訊員”。并被甘肅省衛生廳定為裴教授學術思想繼承人。擅長治療心腦血管病、消化疾病、婦科病等常見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魯維德,男,45歲,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中醫傳承博士,師承我國著名中醫裴正學教授,目前在甘肅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工作。 馬生昌,男,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治療中堅持辨病與辯證相結合,注重調護病家本氣,擅長運用針灸、中藥、穴位貼敷、穴位埋線等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尤其對頸肩腰腿痛的治療療效顯著。 版權聲明:由文國中醫心腦血管論壇編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