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 距離春節只有6天了。還在外奔波忙碌的你,趕緊收拾行裝,準備回家過年吧! 小年到底是哪天? 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南方地區則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而鄱陽湖等沿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日子雖然不同,人們辭舊迎新的愿望都是一樣的。 俗話說,“小年”不小。這天以后,人們開始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關于小年的傳說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后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街上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鉆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人們為了祈福求順,常常在灶王像兩邊貼“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之類的對聯。 小年習俗 祭灶王 【小年】這天,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對聯、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祭灶】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 【大年三十】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輪到祭拜祖宗。 掃塵土 【掃塵】主要是將家里進行徹底清潔,主婦通常先將房里的床鋪家具遮罩起來,用頭巾將頭包好,然后用掃帚將墻壁上下掃干凈。掃屋之后,擦洗桌椅,沖洗地面。掃房之后,各店鋪、居民家煥然一新。 剪窗花 【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二龍戲珠,五福捧壽,蓮(連)年有魚(馀)等。 貼春聯 【貼春聯】家家戶戶都要做的。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沐浴 【沐浴】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發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后進行。 婚嫁 【婚嫁】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 【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吃麻糖 【吃麻糖】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關于小年的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傳湖北部分地區,小年忌宰殺。 河南有些地方忌諱搗蒜,認為小年搗蒜會把家里搗窮了。 臺灣則忌舂米,據說會有把風神搗下來之虞,恐怕給來年帶來風災。 古詩里的小年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當祭灶,只雞斗酒定膰吾。 ——蘇軾《縱筆三首》 面臉丹如朱頂鶴,髭髯長似綠毛龜。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間祭灶時。 ——孫緯《獻壽》 祝大家:小年如意平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