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論治是中醫最具特色的診療方法。艾灸作為中醫針灸療法中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然而,艾灸也需辨證論治。什么體質的人適宜艾灸?這可能是很多想要艾灸的人最關心的話題。艾灸養生的關鍵就是針對不同體質的人采用不同的艾灸方法,以便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辨清體質再艾灸 中醫把人體體質分為陽虛質、陰虛質、瘀血質、痰濕質、氣郁質。艾灸之前,首先要清楚自己是什么樣的體質,再根選擇相應的灸療方式,才能達到預期的防病治病的目的。 1、陰虛質 這類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紅或有顴紅,常有灼熱感,手足心熱,口咽干燥,多喜飲冷,唇紅微干,冬寒易過,夏熱難受,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數。 2、陽盛質 強壯、聲高氣粗、好動的人,一般屬于陽盛體質。此類人平素喜涼怕熱,神旺氣粗,口渴喜冷飲,尿黃便結,病則易發高熱,脈洪數有力,舌紅苔薄黃。 此種體質的人不易患病,一旦患病,多為急性病、暴發病。所以飲食方面多用滋陰、清淡之品;運動量也要大一些,讓體內積蓄的陽氣盡快散發出去。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須常清其過盛之熱,適當補其耗傷之陰,經常進行涼泉、溫泉水浴。 3、氣郁質 此類人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黃或蒼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動,或憂郁寡歡,胸悶不舒,時欲太息(嘆息)。 病則胸脅脹痛或竄痛;或乳房小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或咽中梗阻,如有異物;或氣上沖逆,頭痛眩暈;或腹痛腸鳴,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紅苔白,脈弦。這類人相當于現代所稱的抑郁型或抑郁質。 4、痰濕質 平素身體肥胖,或嗜食肥甘,嗜睡惡動,口中粘膩。食量較大,多汗,既畏熱,又怕冷,適應能力差。病則胸脘痞悶,咳喘痰多;或惡心嘔吐,大便溏泄?;蛩闹∧[,接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頭身重困,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或婦女白帶過多,苔多膩,常見灰黑,或舌面罩一層粘液,脈濡或滑。 5、瘀血質 平素面色晦滯,口唇色暗,肌膚甲錯,常有出血傾向,皮膚局部有瘀斑,或身體某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有包塊,推之不動,舌質有瘀斑或瘀點,脈細澀,或結代。此類體質,重在氣血暢通。所以,要常常加強體育鍛煉,飲食上多吃些活血養血的食品;治療上應活血祛瘀,并配以補氣行氣。 以上體質都可以艾灸,陽虛的人更適合艾灸。做艾灸,除了腹部穴位之外,還可以多灸一下足三里和三陰交,灸之前之后多喝水,以防上火。一旦上火了,減少艾灸的時間就可以。慢慢來,開始上火、有排斥反應都不怕。 三大穴位強身健體 關元穴:恢復青春活力 【位置】:關元屬任脈,位于腹部前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 【功效】: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臨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統疾患。 【適宜癥狀】:各種生殖系統疾病。尤其擅長治療不孕不育、陽痿、遺精早泄、痛經、月經不調等癥。 足三里穴:效如參茸的滋補品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 【功效】: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為強壯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調理陰陽,健脾和胃,通經活絡之功。 【適宜癥狀】:一切虛損性疾病,如治療營養不良引起的貧血、產后術后、大病初愈、久患消耗性疾病等。是強壯身體,延年益壽的良穴。 三陰交——調理婦科疾病的神穴 【位置】: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功效】:健脾、益腎、疏肝、調經血、主生殖。本穴對增進腹腔臟器,尤其是生殖系統健康,有較重要作用??煞乐文行灾怨δ苷系K、婦女之經帶疾病。 【適宜癥狀】:各種生殖系統疾病。 溫馨提示 艾灸雖好,并不是人人都適合。由于灸法用火,火性屬陽,既能益陽,又能傷陰,所以于對于實熱證、陰虛發熱者,一般不適宜灸治。空腹、過飽、酒后,極度疲勞和一切熱性紅腫疾病者禁止施灸,防止暈灸。嬰幼兒、昏迷患者、感覺障礙、皮膚潰瘍處、腫瘤晚期、糖尿病、結核病、出血性腦血管疾病(急性期)、大量吐(咯)血、孕婦禁止施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