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以古典詩詞為代表,詩詞一直承載著陶冶情操和人倫教化的作用。 無論是屈原“九死未悔”的憂國憂民,李白的“應是天仙狂醉”的豪邁,還是元稹“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思念...短短的幾行字,寥寥數語,卻蘊涵著豐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韻。 ![]() 但現如今我國傳統文化教育令人擔憂:我們似乎只是將習得的詩詞知識只是用在了應試中,不僅是古典詩詞,許多學生甚至沒有了解過《四書》《五經》等。課程數量的限制也使得學生很少有時間去認真揣摩其中的韻味,而有的大學中甚至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 就在我們被才女武亦姝刷屏的時候,來自武亦姝母校的復旦附中語文教研組長黃榮華做過粗略統計:一個年級中,真正喜歡語文的學生大概占30%,而真正喜歡傳統文化的人又只占30%。 比如某期《中國詩詞大會》中一道題“謝公”指誰?正確答案“謝靈運”在高中課本注釋可以找到。然而課堂上,幾乎沒有老師會專門為學生講述李白和謝靈運的淵源。“考什么就教什么”是老師的思維,而“古詩文教育見效太慢,對考試無益”則是家長的想法。 ![]() 要知道,在青少年的心靈深處種下傳統文化的種子,對于文化血脈的延續、精神家園的建立至關重要。 我們一直淡漠著對青少年的傳統文化教育。鐘靈毓秀的中華大地上,人人隨手拈來幾首詩詞應是常態,而不再是僅憑益智節目填補知識“空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文化復興,少了騷客文人的風流雅興,這歷史就算再富饒蒼涼也會少了情趣。 在擁有燦若星河詩篇的國度,就讓唐詩宋詞喚醒我們的民族文化記憶。所以,今天分享給大家的是十首宋詞,帶你讀懂漫漫人生。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