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嚴重威脅到花生的生長,顯著影響花生的品質和產量,早期發病花生減產30%~40%。掌握花生病害防治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花生產量。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花生常見病害:青枯病、葉斑病、焦斑病、莖腐病、根腐病、銹病、黃花葉病、白絹病的危害癥狀以及防治方法。希望對花生種植戶有所幫助! 花生青枯病: 危害特征: 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始時,主莖頂梢第一、二片葉片先失水萎蔫,早上延遲開葉,午后提前合葉。1~2天后,病株全株或一側葉片從上至下急劇凋萎,色暗淡,呈青污綠色,后期病葉變褐枯焦。病株易拔起,其主根尖端、果柄、果莢呈黑褐色濕腐狀,根瘤墨綠色。病莖縱剖維管束呈黑褐色,橫切面保濕下稍加擠壓可見白色粘液溢出。 防治方法: 在發病初期可噴施72%農用鏈霉素或新植霉素、20%噻菌銅溶液、20%葉枯唑、春雷霉素等,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也可以用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等進行灌根處理,每株灌兌好的藥液250毫升,每10天1次,連續灌2-3次。另外,可在初花期噴施葉面肥或微量元素,促進根系有益微生物活動, 對抑制病菌的發展也起一定作用。 花生葉斑病: 花生葉斑病是葉部黑斑病、褐斑病和網斑病的總稱,病害能混合發生于同一植株甚至同一葉片上。褐斑病發生較早,約在初花期即開始在田間出現;黑斑病和網斑病發生較晚,大多在盛花期才在田間開始出現。黑斑病和網斑病發病較重,引起嚴重落葉。 危害癥狀: 3種病斑主要發生在葉片上,葉柄、托葉,莖上也受其害。先在下部較老葉片上開始發病,逐步向上部葉片蔓延,發病嚴重時在莖稈、葉柄、果針等部位均能形成病斑。葉片正面的葉斑周圍有清晰地黃色暉輪;葉片黃褐色至暗褐色。 防治方法: 在花生生育期內,自始花起根據病情每10~15天噴1次藥,連續噴2~4次,每次每畝噴藥液50~75升,能達到預防和控制病害發展的效果。常用藥劑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75%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80%代森錳鋅4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波爾多液200倍液(硫酸銅:生石灰:水為1∶2∶200)。生育后期不要噴施多菌靈,以防誘發銹病。 花生焦斑病 危害癥狀:花生焦斑病通常產生焦斑和胡椒斑兩種類型癥狀。 1.常見的焦斑類型癥狀,通常自葉尖、少數自葉緣開始發病。病斑呈楔形向葉柄發展,初期退綠,逐漸變黃、變褐,邊緣常為深褐色,周圍有黃色暈圈。早期病部枯死呈灰褐色,上面產生很多小黑點,該病常與葉斑病混生,把葉斑病斑含在楔形斑內。 2.胡椒斑類型癥狀產生病斑小(直徑小于1毫米),不規則至圓形,甚至凹陷。病斑常出現在葉片正面。在收獲前多雨的情況下,該病出現急性癥狀。葉片上產生圓形或不定形黑褐色水漬狀大斑塊,迅速蔓延至全葉枯死,并發展到葉柄、莖、果針。 防治方法: 花生開花后25--30天,每畝用15%的多效唑40--50克,加水75公斤均勻噴灑,能顯著地延緩植株伸長生長,使主莖高度降低,側枝長度縮短,從而有效地控制旺盛的營養生長,增強植株的抗倒能力。 選用1∶2∶200倍(硫酸銅∶石灰∶水)波爾多液,或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防治。病害防治指標以10%~15%病葉率,病情指數3~5時開始第一次噴藥,以后視病情發展,相隔10~15天噴1次,病害重的噴2~3次。 花生莖腐病 危害特征 1.幼苗。花生幼苗出土前即可感病,病菌通常先侵染子葉,造成子葉變黑腐爛,然后侵入植株莖基部及地下根頸處,產生黃褐色水債狀,后逐漸繞莖或根頸擴展形成黑褐色病斑。病斑擴展環繞莖基時,地上部萎蔫枯死。在潮濕條件下,病部產生密集的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表皮易剝落。田間干燥時,病部皮層緊貼莖上,髓部干枯中空。 2.成株。成株期發病,先在主莖和側枝莖基部產生黃褐色水漬狀略凹陷的病斑。病斑向上、下發展,莖基部變黑枯死,縱剖根頸部,髓呈褐色干腐狀,濕度大時,病株變黑腐爛。病部密生黑色小粒點。 防治方法: 齊苗后、開花前和盛花下針期分別噴淋藥劑1次,著重噴淋莖基部。藥劑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3%廣枯靈水劑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也可用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按1:1的比例混合,對水配成1000倍液噴霧。 花生根腐病 危害特征: 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莖基腐和莢腐,病株地上部表現矮小、生長不良、葉片變黃,終致全株枯萎。由于本病發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維管束,使病株根變褐腐爛,維管束變褐,主根皺縮干腐,形似老鼠尾狀,患部表面有黃白色至淡紅色霉層。 防治方法: 齊苗后加強檢查,發現病株隨即采用噴霧或淋灌辦法施藥封鎖中心病株。可選用96%惡霉靈3000倍液,可用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10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噴2次,噴足淋透,交替施用,效果更好。 花生銹病 危害特征: 發病初期,首先葉片背面出現針尖大小的白斑,同時相應的葉片正面出現黃色小點,以后葉背面病斑變成淡黃色并逐漸擴大,呈黃褐色隆起,表皮破裂后,用手摸可粘滿鐵銹色末。嚴重時,整個葉片變黃枯干,全株枯死,遠望和火燒狀。不僅嚴重降低產量,而且也影響品質。 防治方法: 1.防治時間。為有效防治花生銹病的發生與危害,在每年的5—6月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要特別關注正處于開花、插針期的春、夏花生和秋花生銹病動態。當出現發病中心,或發病株率達1.5%—3.0%,或近地面第1、2片葉有2—3個病斑時,要立即搶雨停空隙噴藥防控。 2.防治藥劑。①10%苯醚甲環唑600倍液;②50%膠體硫150倍液;③75%百菌清600倍液;④95%敵銹鈉600倍液;⑤硫酸銅、生石灰和水比例為1:2:200的波爾多液噴霧 3.防治方法。上述藥劑每次任選一種,在下午烈日過后噴殺,每公頃噴藥液量900—1125公斤,隔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即可。遇下雨天,配藥時每桶水加害立平增效劑5毫升,在噴藥后1小時內不下雨可確保藥效。 花生黃花葉病 花生黃花葉病毒病屬多發性流行病害。流行年份,發病率可達90%以上。顯著影響花生的品質和產量,早期發病花生減產30%~40%。 危害特征: 花生黃花葉病毒種傳病苗表現以黃花葉為主要癥狀。再侵染病株在頂端嫩葉上出現褪綠黃斑或網狀明脈,葉緣上卷,葉柄下垂,隨后發展成黃綠相間的黃花葉,網狀明脈和綠色條紋,病株中度矮化,籽粒變小。 防治方法: 花生苗期可噴施植物病毒疫苗500倍液,或32%核苷溴嗎啉胍8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600倍液,噴霧花生園,可以有效防治花生黃花葉病毒病。 花生白絹病 危害特征: 在高濕條件下,染病植株的地上部可被白色菌絲束所覆蓋,然后擴展到附近的土面而傳染到其他的植株上。在極潮濕的環境下,菌絲簇不明顯,而受害的莖基部被具淡褐色乃至紅色軟木壯隆起的長梭形病斑所覆蓋。在干旱條件下,莖上病痕發生于地表面下,呈褐色梭形,長約0.5厘米,并有油菜子狀菌核,莖葉變黃,逐漸枯死,花生莢果腐爛。 防治方法: 可用50%異菌脲、50%腐霉利1000倍液,40%菌核凈6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或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等對路藥劑交替噴霧施用2~3次,隔7~15天1次,注意噴勻淋足。也可在花生結莢期用 7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非常明顯。 以上就是花生常見病害的危害癥狀以及藥劑防治方法,希望多多了解,科學種植花生,年年增產豐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