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陳緒勇 北京大學醫學博士 來源:腎上線微信公眾號 慢性腎臟病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常見到什么程度呢? 你隨機在街上選取100個人做腎臟相關的檢查,大概會查出10個人有這個病。從小孩到老人,任何年齡階段都可以發生。 除了我們常說的“慢性腎炎”,還包括糖尿病引發的糖尿病腎病,高血壓引發的高血壓腎病,各種藥物引發的間質性腎炎,以及一些先天性腎臟疾病、遺傳性的腎臟病等等。 在臨床上,不同的慢性腎病患者,疾病結局差異巨大。有的確診后,直到壽終正寢也沒發生腎衰竭;有的確診后,幾個月或者幾年時間就快速進展為尿毒癥。 而即便是尿毒癥患者,疾病結局也不一樣,有的尿毒癥患者通過移植或透析能活幾十年,有的卻沒兩年就去世了。 什么樣的慢性腎病患者的疾病結局更好?他們通常都具備哪些特點? 1 發現早、重視早的患者 腎病的癥狀非常隱匿,只有一部分人因為“水腫、肉眼血尿”等癥狀或是體檢,及時發現,很多人因為沒癥狀也從不檢查而忽視了腎臟健康。因此這個病也被醫生稱為“沉默的殺手”,早期發現并且足夠重視,并不容易。 但,越早確診,意味著留給醫生的余地就越多,患者預后相對就越好。 我們把慢性腎病分為5個期: 1)腎小球濾過率在90ml/min/1.73m2(以下省略單位)以上,叫慢性腎臟病一期; 2)二期是腎小球濾過率在89~60; 3)三期腎小球濾過率是59~30; 4)四期腎小球濾過率是29~15; 5)腎小球濾過濾低于15是慢性腎臟病五期。 如果發現時,腎功能尚處于1-2期,是比較早的。4期才發現,是比較晚的,也不少人發現時就已經5期了,5期也被稱為終末期腎衰竭(尿毒癥期),表示要為腎臟替代治療(透析或換腎)做準備了。 2 哪些類型相對更好 慢性腎病包括很多種類,不同疾病類型,預后也會有差別。 在各種腎病中,急進性腎炎、淀粉樣變性腎病,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大量蛋白尿的糖尿病腎病、已經肌酐升高的多囊腎、持續不緩解的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癥,這些疾病類型,通常腎功能更不容易穩住。 而微小病變、膜性腎病,通常預后相對更好。 處于中間的IgA腎病、紫癜性腎炎、狼瘡腎炎等,個體化差異比較大,不但跟發現早晚,還與患者的蛋白尿、血壓等指標控制程度有關,如果指標持續控制不佳,持續蛋白尿大于1g、血壓高等情況更容易出現疾病進展。 3 懂得保養、更懂得配合醫生的患者 一個發現早、疾病類型也不錯的患者通過不斷“作”,可以“作死”自己;一個發現晚、類型本來沒那么好的患者可以通過積極治療、配合好醫生,平時好好保養,反而笑到最后! 慢性腎病的抗爭路程是一條長長的路,起跑線不代表一切。我們臨床看到太多患者起跑線在前,卻因為各種無知卻沒能笑到最后。 患病后的各種常識,是必須慢慢學習的。 懂得保養,更懂得配合醫生的患者,才是笑到最后的患者! 4 心態樂觀、平和的患者 心態的調整貫穿于慢性病始終。好心情,是治病的良藥,心態樂觀,積極向上的人,預后更好。 5 最終要的一點:定期隨訪的患者 慢性腎病患者不論去看多么頂級的專家,也不能抱著“速戰速決、指標好轉就再也不用管了”的心態。 因為慢性病的治療過程通常比較長,觀察期也很長。達到一個穩定狀態,可能幾個月,也可能是幾年的時間,這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有的人急的時候恨不得坐火箭看專家,要求必須立刻馬上達到病情緩解;不急的時候整年整年也不去復查。這樣對待一個需要長期管理的疾病,是絕對不行的! 病情處于急性狀態,需要1個月左右的時間隨訪一次。病情穩定,3個月左右隨訪一次。非常穩定的,3~6個月隨訪一次。 定期隨訪,才能為持續的腎功能穩定保駕護航! 腎上線 想了解北大畢業的醫生團隊打造的腎病科普 關注微信公眾號:腎上線 如有病情咨詢,點擊文末下方藍字閱讀原文下載我們的掌上腎醫AP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