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叔暉(1912-1985),女,字郁芬,生于天津,中國現代工筆重彩人物女畫家。她自幼酷愛繪畫,十五歲入中國畫學研究會師從吳鏡汀、徐燕蓀、吳光宇等名家習畫,后賣畫為生。新中國成立后,王叔暉先后在出版總署、新華書店管理處等文化部門從事美術工作,后進入人民美術出版社任創作員。她的連環畫創作,幾乎是與新中國連環畫發展同步的。畫家幾十年如一日,中國畫、年畫、連環畫各畫種佳作頻出,成就卓越,其中以連環畫《西廂記》為最佳。 1953年,為配合新《婚姻法》的頒布和宣傳,人民美術出版社將《西廂記》連環畫,列為重點圖書,這是由16幅工筆重彩連環畫構成的,反映婚姻自主的古典愛情故事。繪畫此作的重任,非王叔暉莫屬。從構思到完成,畫家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彩色版連環畫《西廂記》的出版,震動了全國,這部連環畫被譽為“中國工筆重彩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巔峰之作”和“難以逾越的藝術高峰”!美術界對《西廂記》的評價是:人物形神生動,環境充滿詩情畫意;色彩典雅端麗,線條流暢剛勁。10年后,此作榮獲首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一等獎。1957年,王叔暉潛心完成了128幅白描連環畫《西廂記》,是她從一千多幅畫稿中精選出的,傾注了她幾乎全部的情感和精力。王叔暉的《西廂記》使其成為工筆重彩連環畫的一代宗師。 1979年全國第四屆文代會期間,王大師應郵政部門的邀請,時隔20多年再續《西廂記》情緣,為特種郵票《西廂記》重執畫筆。一年后,年近七旬的王叔暉如期完成了“驚艷”“聽琴”“佳期”和“長亭”四幅工筆重彩郵票畫稿,并參照郵票特點做了修改。縱觀王叔暉的連環畫,她最擅長中國古典氣質的女性,其筆下的眾多女性形象,既有美麗善良的特點,又賦予這些女性忠貞、剛烈的個性,尤其是表現與渲染具有悲劇色彩的傳統愛情故事。如《孔雀東南飛》《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生死牌》等;同時,王叔暉也嘗試著描繪傳說中的巾幗英雄,如《木蘭從軍》中的花木蘭,《楊門女將》中的穆桂英等。 連環畫家,其中女性不多。而以一部《西廂記》被譽為大師的女畫家,僅王叔暉一人。 十二花神圖 一月梅花花神 江采萍 二月杏花花神 楊玉環 七月玉簪花神 李夫人 十月芙蓉花神 花蕊夫人 王昭君 林黛玉 鳳姐 寶釵 湘云 寶琴立雪 惜春作畫 ![]() 字畫收藏 | 讀書會| 展覽活動 | 出版運營 | 美文雜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