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件幸事,有人愛,有事做,有期待
人生中有三件幸福的事:有人愛,有事做,有期待。
讀書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再壞也壞不到哪。
做人要有正確的渴望帶動生命前行我能夠走到今天,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內心有一種渴望,希望明天能比今天更好,希望明年能比今年更好,希望之后的五年能比現在的五年更好。因為有了更好的渴望,人生自然會被引領著前行。當然,你心里的渴望到底是什么,要先弄清楚。有渴望很好,但是這個渴望要建立在正向的志向上,保證做人做事不能偏離正軌,才能讓自己的道路越走越寬。
人有兩種生活方式,第一種是像草一樣活著,盡管活著,每年也在成長,但畢竟只是一棵草,即使充分吸收了雨露陽光,也長不高。人們可以踩過你,但是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痛苦,更不會因為你被踩了而憐憫你,甚至可能壓根就沒有把你放在眼里。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樹一樣成長,即使年輕的時候什么都不是,但只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被踩到泥土中間,依然能吸收泥土的養分,順利成長起來。在長成參天大樹以后,遠遠地,人們就能看到你;走近你,能享受你帶來的綠色。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梁之材。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做人和成長的標準。
書都沒讀過,怎么仰望星空
我人生中有三件幸福的事:有人愛,有事做,有期待。對一本好書的期待常常讓我覺得幸福。每次出差我都會帶上一堆書,雖然實際上根本沒有時間看,基本上只是背來背去。朋友嘲笑我帶書不看的愚蠢,我自己想想也覺得好笑,但下次出差還是接著帶,好像沒書在身邊,靈魂就沒了安全感。生活中有許多東西值得牽掛,我就滿足于自己對書的牽念,并樂此不疲。
有一句話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明師指路。”我有幸得以認識和見識那么多良師益友,他們影響我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不過,不管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還是明師指路,都不能解決本質問題,所有上述這些事情都只是基礎,我們必須開悟、通透,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在人生道路上。
一個人如果希望自己獲得成功或者活得充實,需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重復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個性,個性成命運。我們的個性并非都是天生的,許多時候,我們的行為方式、思維習慣、應急反應都是基于過去養成的習慣。所以,很多時候決定命運的是我們面對事情的態度,而非事情本身。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把握住有限的生命,我們才能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讀書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再壞也壞不到哪里去
我三四歲的時候,我母親說你長大以后要當個先生。在我母親心目中當農民太辛苦了,我母親希望我這樣生活——變成一個白面書生,不用干農活,還能拿上公糧,當時就是這么一個概念。當時我母親養五頭豬,賣的錢歸自己家里所有,零花錢用在我身上的只有一項——買書看。我四五歲時給我買連環漫畫,五歲以后已經認識了五六百個中文字,已經自己開始讀小兒書了,我到六年級就可以讀《水滸傳》了,家教的影響就在這兒。
盡管我父母沒用他們讀書的行為來影響我,但是我讀書的時候他們每一次都是鼓勵,只要我開始讀書,家務事就可以全部放到一邊去了。我為了躲避家務事,就會假裝讀書,我一假裝讀書,就真的讀進去了。所以會發現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如果說合理的話,并且還給予鼓勵的話,這個孩子會沿著要求成長。所以你就明白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多大。
孩子只要從小到大是在讀書的環境中間長大的,這個孩子再壞也壞不到哪里去,就這么簡單,所以讀書非常地重要。如果孩子從小一天到晚就是吃好的東西,要什么給什么,爺爺奶奶拎著孩子到處亂逛,亂買零嘴,這樣長大的孩子,長大了好不到哪里去。
對孩子傳遞情商和逆商最重要
大家稍微想一下,大學畢業以后進了社會,學習能力盡管依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抗打擊能力!這就是逆商,是一個你能夠面對失敗毫不在意,并且面對某種有風險的或者需要突破的事情,你也敢于去嘗試的一種心態。當你有逆商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生當中出現的很多困境、痛苦、失敗,甚至是在為你未來一個更大的目標在做準備。
讓我們的孩子們有這樣的胸懷不太容易,但是我們大人是應該有這樣胸懷的,一旦有這樣的胸懷,就不會太在意你孩子的成績是班里第一名、第二名,上的大學是北大還是南大,還是東大的。因為孩子的命運是由多層因素組成的,你就會關注到,你的孩子有沒有逆商,能不能承受住打擊,打擊以后還能不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情,你的孩子有沒有情商,跟人打交道是不是特別流暢,做人做得非常到位,贏得周圍朋友的信任這種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
作為父母,你對孩子傳遞情商和逆商,比傳遞任何東西都要重要,先不要要求孩子考一個好大學,或讓他出國,這個東西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情商和逆商這樣的本領傳遞給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