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古人對伊尹推崇備至,諸多史料典籍對伊尹的圣德都有記載。如《尚書·君奭》:“成湯既受命,時則有若伊尹,格于皇天。”《論語》中“子曰:大賢唯有伊尹。”《孟子》說:“伊尹相湯,以王于天下”,“伊尹,圣之任者也”。《中國將相辭典》收錄自夏至清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定影響的878位將相,《中國歷代名師》記述中國歷史上有名望的52位名師,伊尹均獨占鰲頭。
關于其出身和交接成湯并得以起用的方式有兩種說法.《史記·殷本紀》記載:“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湯舉任以國政。”此為一說。另外一種說法則是:“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通返,來回往返),然后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歸納起來,無非第一種說法是伊尹在出仕之前身份地位不明,自降為有莘氏陪嫁給湯的隨從奴仆;后一種說法則表明伊尹在輔佐湯之前就已經是名士了,不過隱居而已。三國的曹操在一篇令文中是采納了頭一種說法,認為伊尹出身低微;但內心深處是不是真就覺得如此,也未必,說不定只是為了政治上更好的吸引、舉薦和任用人才故意這樣說。事實上,伊尹本來就是貴族出身。
[《孟子》等文中關于伊尹貧寒出身在甲骨卜辭中沒有任何證明。卜辭中的伊尹應該是商王族的一個重要的領袖,具有無比的權勢和威力,遠不是從貧寒起家輔佐成湯的一個輔臣可比。
查《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對伊尹的條目如下:
伊尹:伊是其族姓,尹是其官名
,或者以為是族長之稱。從卜辭來看,伊尹在商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相當崇高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伊尹和先王并祭,而位次居于先王之首,如“甲申卜,又伊尹五示”,(南明459)“丁巳卜,又于十示,伊又九”(粹194)
2.卜辭記載有求雨權威的只有上甲、河、岳、王亥、等幾位先王或者先公,而伊尹也有這種權威,如“丁未卜,惟伊(上止下它)雨”(后下38。6)
3.卜辭記載可以祈禱豐年的只有河、岳、夔、高祖、上甲、示壬、大乙、父丁等先公、先王和自然神,伊尹也可以,如“乙巳貞,其呼禾于伊”(京3892)
從卜辭來看,伊尹不僅和先王同時被祭祀,而且對于伊尹所用的祭祀方法也很多。]
伊尹輔佐成湯,推翻了夏桀的殘暴統(tǒng)治,開創(chuàng)了殷商王朝555年的基業(yè)。在成湯以后,伊尹又輔佐外丙(“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參加《史記·殷本紀》,下同)、中壬(“帝外丙即位二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為帝中壬。”)、太甲(“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沃丁(太甲之子),前后共5代商王,享年百歲。伊尹常為后世所推崇的,莫過于對不遵湯法的成湯之嫡長孫太甲“放之桐宮”,讓其思過三年,“攝行政當國”;太甲悔過后又重新迎回為王,繼續(xù)輔佐其修德齊政,“作《太甲訓》三篇”以嘉之,“褒帝太甲,稱太宗”。伊尹當政期間還主持規(guī)劃建造了偃師商城、鄭州商城等商的王都,規(guī)范統(tǒng)一了甲骨文,開創(chuàng)絲織業(yè),“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繡”(《管子》)。并發(fā)展中醫(yī)、中藥,“撰用神農本草為湯液”(《古今圖書集成》);“閔生民之疾苦,作湯液本草,今醫(yī)言藥性,皆祖伊尹”(《通鑒》)。伊尹是商成湯開國元勛、著名政治家、烹飪學、中醫(yī)學、藥性學、絲織業(yè)創(chuàng)始人。
伊尹在殷商一代的地位非常高,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多有祭祀成湯和伊尹的,歷代商王均把伊尹作為功臣與先王一同祭祀。誠如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副秘書長張國碩教授在《夏商時代都城制度研究》一書中寫到的那樣:“伊尹在商受到諸商王最隆重的祭祀,甲骨文中許多祭祀伊尹的卜辭,其地位幾乎比于先王。”其實,祭祀伊尹的規(guī)格是超過先王的。
[甲骨卜辭中有不少對伊尹的祭祀,有專祭,也有合祭。如:“丁亥貞:多寧以鬯侑伊尹黿示?茲用。”(《屯南》2567)“乙巳貞:其求禾于伊?”(《合集》33282)“其寧風伊?”(《合集》30259)“貞:黃尹不我祟?”(《合集》3484)等。另外甲骨文中還有“伊尹五示”(《合集》33318)、“伊五示”(《合集》32722)、“十立伊又九”(《合集》32786、32787)、“伊廿示又三”(《合集》34123)等,應當是指伊尹后裔為官于商王朝的世系。不僅如此,作為先臣神靈,伊尹可以寧風息雨,可以對時王祟禍,向他告祭攻伐,其神格權能可與一些著名先公先王相媲美。在那個“神不歆非類”的時代中,他竟然能與商王的先公先王一樣,享受著后世商王及族人們獨特的尊崇與祭奠。可見伊尹一族在商代地位之高。]
為什麼祭祀伊尹(有時又稱黃尹即史書上的阿衡)的規(guī)格如此之高?首先,伊尹和商湯一起建立了商王朝,他居功甚偉;其次,伊尹和商湯同族,都是帝嚳的后代。伊尹的先祖,帝伊堯是帝嚳之子,商王室也是帝嚳后裔。伊尹(黃尹)“丁族”和商王“辛族”是先商“十日干族”發(fā)展得最為強大的兩個部族,而帝嚳為“十干族”共祖(日父).伊尹先祖,帝伊堯登上帝位后,第一件事“巡狩瑯邪(今山東境內),登天臺,祀日神,筑城于野(該城即山東日照堯王城遺址,其規(guī)模宏大,國內罕見),命羲和歷象”(據南京六朝古墓出土的古本《竹書紀年》)對伊尹的祭祀規(guī)格之高,后者是重要原因。而傅悅雖功勛不及伊尹,也是商朝的“中興之臣”,但他并不能享有祭祀。在商朝近六百年中,伊尹族世襲尹權,太史等,并有封國丁國,黃國等。
在人間,商人稱伊人為「舊人」;在神靈世界,商人自然要伊尹的示為「伊尹

(舊)示」,簡稱「伊

(舊)示」或「伊

(舊)」。其意為源流久遠的伊人首領的示。這就是卜辭「伊尹

示」的來源。同時,商人出自少昊氏四叔,而伊人又是少昊氏的嫡系后裔,他們同宗共祖,伊人不僅源流久遠而且地位在商人之上。這樣,伊人首領伊尹才在商人始祖上甲之上受祭,伊尹事實上是商人的一種特殊的「遠祖」。于是「伊

(舊)示」或「伊

(舊)」的「舊」在后世逐漸變成遠祖之意。
伊字,在甲骨文中,字象人手持杖,以示有權力之人。本義是指統(tǒng)治者,管理者。

[如果能沿時光的河流,上溯到中華文明的源頭,然后順流而下,做一次漂流,其驚險程度,會比黃河漂流、長江漂流更驚心動魄。
上溯到3600年前的商代,你會發(fā)現地球上大多數地方蠻荒未開,而河南大地文明之光閃爍明亮。商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在河南發(fā)育成長,向四周傳播擴散。
在森林密布的河流兩岸,走在體格強健、穿粗麻布衣服的古人中,你會聽到他們在傳誦一個名字——伊尹。這人是那時候的英雄,商王朝的開國元勛!他輔佐商湯,打敗暴虐的夏桀,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武力改朝換代。
新的王朝“寬以治民”,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國力日益強盛,使天下萬方(古國)歸心,“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詩·商頌·殷武》)由此,眾多的古國逐漸匯集成一體化的國家系統(tǒng),華夏民族逐漸形成。
其后,商王朝打造出燦爛的青銅時代,成為中國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榮的重要時期。走過這段歷程,你才有機會看到后來秦皇漢武的恢宏、唐宗宋祖的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