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發病率越來越高,身邊患癌的人已屢見不鮮。可是,同一家庭、同一環境,為何有人患癌,有人卻相安無事?得癌癥,真的只是因為運氣不好?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泌生腫瘤內科蔡紅兵教授表示,腫瘤的發生非常復雜,熟知的原因有遺傳、環境甚至基因突變等,但不健康生活習慣在現代腫瘤發病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簡單說,多數癌癥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患癌都是命 VS 與不良習慣相關 不久前,美國《科學》雜志刊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基梅爾癌癥研究中心新科研成果稱,癌癥的發生來自于人體隨機,比遺傳或者環境因素占更大作用。 文章也對「隨機」進行了解釋,即人體細胞分裂產生兩個新的子細胞,但在基因復制的過程中出現一種隨機性錯誤。這種錯誤本身,成為了致癌的原因。 這一研究結果一出爐,就被越來越多的人解讀為 「大多數癌癥發生因運氣不好,都是命」。 這些年進行的防癌措施白做了嗎?對此,蔡紅兵教授認為,醫學界認為,癌癥的發生概率為三個因素的乘積,包括:1. 細胞分裂的次數;2. 每次分裂產生的基因突變數目;3. 突變基因是致癌基因的概率。 「上述研究,針對的只是突變基因是致癌基因的概率;遺傳和環境等因素,決定每次分裂產生的基因突變數目;不良的生活習慣等人為因素,則可影響細胞分裂的次數。」蔡教授解釋說。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導致組織器官的功能損傷,為修復或維持功能,組織器官的細胞分裂次數增加,使癌癥的發生概率增高,而這一部分可以提早預防。 2016年英國《自然》雜志的一篇報告也驗證了蔡教授的觀點,研究者綜合所有癌癥發病因素統計發現:90%的癌癥由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真正從父母基因中遺傳而來的癌癥只是一小部分。 有這6種習慣,別怪癌癥纏上你 蔡紅兵教授表示,出于對癌癥的恐懼,有的人忙著吃抗癌食物,有的人忙著做防癌體檢,其實遠不如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有效。 建議市民健康飲食,鍛煉身體,盡可能接近自己的理想體重,不抽煙,喝酒要適量,盡量減少陽光暴曬。 不良習慣一:大魚大肉,三高飲食結構 早有專家表示,1/3的癌癥是由于飲食不當導致。 特別是近年來,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膳食纖維成為老百姓主要的飲食結構,油炸食品、大魚大肉、吃得太精細等,都促進了癌癥的發生。 蔡紅兵介紹,「三高」飲食習慣首先容易導致「三高」疾病,屬于代謝紊亂綜合征,本身就容易發生腫瘤。 此外,代謝的變化容易發生炎癥反應,很多通路與導致腫瘤發生的通路相同。 因此臨床上分析,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卵巢癌、胰腺癌、腎癌,食管癌、胃癌、甲狀腺癌的發生都與之脫不了干系。 不良習慣二:抽煙喝酒 抽煙,喝酒無疑是大部分癌癥的「親密戰友」。 以抽煙為例,有八成肺癌由長期吸煙引起,對全球80%男性肺癌患者及至少50%女性肺癌患者產生直接影響。 蔡教授指出,香煙煙霧中約有60種是已知的致癌物。 香煙吸入肺內,會形成一種氧化應激狀態。煙霧對肺部的損傷很大,會導致組織壞死,人體本身的能力會努力去修復這樣的組織。 主要辦法就是誘導干細胞生長分裂,來產生新細胞來彌補壞死組織,長期吸煙就會產生反復的「破壞-修復-破壞-修復」,容易導致基因突變增加。 除了對可直接誘發肺癌的發生,吸煙還與食管癌、喉癌、口腔癌、咽喉癌、腎癌、膀胱癌、胰腺癌、胃癌和宮頸癌有一定關系 而IARC(國際癌癥研究機構,隸屬于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把「酒精和它的初級代謝產物甲醛」一起歸類為1類致癌物,在人體和動物中都有最高等級的致癌證據。 蔡教授介紹,酒精導致癌癥的具體機制,因癌癥種類不同而不同。 比如在肝癌發生中,酒精就先引起肝硬化。而在上消化道腫瘤中,則主要是因為乙醇在唾液中轉化為乙醛,使唾液中乙醛的濃度達到血液中的10~100倍,從而導致上消化道癌變。 不良習慣三:久坐、缺乏運動 上班一坐就一天,回家癱倒在沙發里不想動……別以為久坐的危害只是傷頸椎、脊椎,也會增加癌癥的發病幾率。 蔡教授解釋道,首先,適量的運動對身體的新陳代謝、機體的免疫力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而降低多種癌癥的發病風險。 久坐不動則會導致攝人的脂肪、蛋白質的消化分解和排泄較慢,由于腸道代謝產物長時間停留在腸內,從而增加有害物質對腸道刺激時間,增加直腸癌的發病風險。 此外,缺乏運動極易導致人肥胖,肥胖已被證實是多種癌癥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如結直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食管腺癌、腎癌、膀胱癌等。 不良習慣四:熬夜 美國癌癥研究協會研究人員很早便發現,在癌癥發病率方面,每晚睡眠<7小時的女性比積極鍛煉身體但睡眠更為充足的女性高出47%。 雖然當時尚沒有明確睡眠過少究竟如何使人更易患癌癥,但醫學界很早便將睡眠充足和健康聯系在一起。 蔡教授分析, 主要原因是睡眠不足會減少人體自由基清除劑——褪黑素產生,從而難以對抗細胞產生的氧化損傷,同時易產生胰島素抵抗,這些變化都與癌癥發生有一定關聯。 睡眠不足還可以引起機體免疫力的降低,動物實驗表明,徹底剝奪小動物一周睡眠,小動物即可因免疫功能受損而導致感染死亡。 人在極度勞累,睡眠不足時也會更容易感冒。長期睡眠不足,則可能導致免疫機能受損,而使癌細胞逃脫免疫細胞的殺傷而癌變。 不良習慣五:處于不良情緒下 癌癥的發生與情緒也有很重要的關系,壓抑情緒,太過追求完美、不懂得宣泄,被視為「癌癥性格」。 蔡紅兵教授認為,情緒致癌可以從中醫的角度上找到論證。 「如果你在不愉快的環境中就餐,心情就會受到影響,必然會直接影響脾胃功能,使脾胃運化失調,肝氣不舒,日久就會導致氣滯血淤,給癌癥的發生創造條件。」 不良習慣六:吃得太快、太燙和太飽 除了飲食結構不合理會導致癌癥的發生,錯誤飲食習慣也能增加患癌幾率。蔡紅兵介紹,餐桌上最常見錯誤有三種:吃得太快、吃得太燙、吃得太飽。 吃的過飽過快會導致人體消化系統出現功能絮亂,從而引起胃酸分泌不規律,進而引起淺表性胃炎、消化道潰瘍,從而誘發胃癌; 另外吃得過飽過快,則使人體膽汁分泌異常,進而引起肝臟損傷與功能失調,為肝癌的發生埋下隱患; 而吃的太燙,容易對口腔或食道的黏膜造成燙傷,長期以往使食管腸上皮化生,屬于癌前病變。 身體不聽話,總有點小病小痛,但又不想跑醫院? 體檢報告出來了,數據一堆看不懂? 都把問題發給我們的萬名醫生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