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韌帶損傷體格檢查之一 來自脊柱甘露語林 00:00 09:54 脊柱甘露語林·公益音聲組 郭媛媛 讀誦 脊柱甘露語林于近期所發布之「人體膝關節前交叉韌帶三束:MRI譜與3D觀」、「美國骨科醫師學會:膝關節前交叉韌帶之損傷預防計劃」,將人體膝關節前交叉韌帶三束之MRI觀、3D觀、損傷預防計劃,呈現于眾 人體最易損傷之關節,首為膝關節;踝關節次之[1,2];膝關節韌帶損傷與不穩可影響日常行走與功能;其診斷需要關節解剖結構與生物力學之深入理解 骨科醫師之體格檢查——視、觸、動、量,為診斷疾病之基本功;諸多特異體格檢查技術,有助于診斷膝關節韌帶損傷,甚至較影像診斷更為準確;需要之時,MRI固然可行,然則,不能取代病史與查體 結合美國羅徹斯特大學Robert D. Bronstein與Joseph C. Schaffer之文[3],脊柱甘露語林,跬步前行,將膝關節韌帶損傷體格檢查之最新見地,呈現于眾,普為饒益


圖1 人體膝關節ACL之3D重建圖像:前內-內側束為藍色,前內-外側束為綠色,后外側束為紅色;a.前面觀,b.前外側觀,c.外側觀,d.后外側觀,e. 截骨觀 ACL損傷而致膝關節不穩,可追溯至1845年;于西醫學界歷史中,盡管前抽屜試驗廣為應用,確切出處,尚不明晰;可追溯至1875年George Noulis之論文,描述了前抽屜試驗,及如今稱作Larchman試驗之檢查 患者仰臥,屈髖45度,屈膝90度;足固定于檢查床(檢查者坐于其上);檢查者于脛骨施加向前之力,觸摸于關節線是否向前移位;向前移位增加提示ACL功能不全;然則,麻醉下,前抽屜試驗敏感度僅50%,歸因于內側半月板后角,如門檻,阻止脛骨前移,即使ACL撕裂

圖2 Larchman試驗:一手固定股骨外側,另一手置于內側,施力前移脛骨 
圖3 Pivot轉軸試驗:檢測不穩;患者平臥,髖被動屈曲30度,檢查者右手將小腿內旋20度,膝關節自然伸直;另一只手持小腿近端,以增內旋力;逐漸屈曲,維持內旋;屈曲30-40度時,脛骨對股骨之位置變化,或伸直過程中前半脫位,是為不穩 概述:內側副韌帶MCL為寬而扁之束帶,包括淺層與深層組分;淺層MCL(sMCL)起于股骨內上髁,覆于脛骨內側髁,鵝足之深面;sMCL首要功能為對抗外翻應力;故爾,膝關節接觸或非接觸外翻應力可傷及sMCL;值得注意著,MCL與ACL功能密切,可致多結構損傷;對III級MCL損傷,ACL損傷見于78%之情況 查體:MCL查體始于觸診;典型MCL損傷影響股骨附麗點,以此處之壓痛為特征 外翻應力試驗:MCL完整度評估,最好之試驗;疼痛或松弛,即為陽性;鑒別內側半月板撕裂,外翻應力防松之時,內側疼痛;依據Bronstein之經驗,兩種體位——膝關節伸直位和屈曲20度-30度位,而行外翻應力試驗,以防松后方關節囊,凸顯MCL功效;與健側對比,亦為重要;完全伸直位外翻不穩,提示深層MCL、sMCL和至少一個交叉韌帶損傷;很少需拍片 前內側抽屜試驗:膝關節屈曲90度,足內旋于15度位,于脛骨施加向前之力;有助于鑒定后斜韌帶與后內側關節囊之功效;不對稱性前移增加,提示后斜韌帶與后內側關節囊之損傷
外側副韌帶LCL為窄索樣束帶,起于股骨外上髁之近后端,止于腓骨頭內側,股二頭肌腱深層;LCL主要功能為對抗內翻應力;屈膝90度,將踝置于對側腿上,可直接觸及LCL 典型LCL損傷影響腓骨附麗點,往往為壓痛之處;查體類似于外翻應力試驗;LCL于屈膝30度時檢查,最為可靠;亦應于伸直位與屈膝30度,兩種體位,以行檢查;伸直位松弛,提示損傷嚴重,LCL、后外側角PLC和/或相關交叉韌帶損傷 不同于MCL損傷,單純LCL損傷罕見,常伴有后外側結構之損傷;后外側角主要結構:腘肌腱和腘腓韌帶;外側關節囊、弓狀韌帶、豆腓韌帶提供靜態穩定,股二頭肌、腘肌、髂脛束與腓腸肌外側頭提供動態穩定;此諸結構之主要功能為提供旋轉穩定 單純PLC損傷罕見,占膝關節韌帶傷不足2%,且見于多韌帶損傷,高達87%;盡管罕見,影響較大,當盡快確定;25%之PLC損傷與腓神經損傷具有關聯度
1. 急性踝扭傷恢復策略:休養 VS 鍛煉。脊柱甘露語林,2016年11月22日 2. 人體內踝三角韌帶之構成與形態變異。脊柱甘露語林,2017年3月30日 3. Bronstein RD, Schaffer JC.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Knee LigamentInjuries.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17 Apr;25(4):280-287. PubMed PMID: 28291144. 
形之正 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 聲之平 不求響之和而響自和 德之崇 不求名之遠而名自遠 ——《格言聯璧》
本資訊基于國內外最新循證醫學研究,旨在饒益大眾、學術傳播,非醫療實踐之唯一準則;本資訊內容不應用作醫療糾紛判定的依據;本資訊所涉及內容不承擔任何依據本資訊制定及履行過程中所產生任何損失的賠償責任。 此文為脊柱甘露語林微信平臺原創作品,授權及投稿事宜敬請聯系平臺投稿郵箱(jzglyl@yeah.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