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是中國歷史愛好者經久不衰的話題。在大家對戰國名將、三國諸將等爭論不休的時候,其實古人早已經給出了答案,這就是唐武廟64將。歷朝歷代的名將或位列其中,或名落孫山,“競爭”十分激烈! 三英戰呂布 唐武廟始建于唐太宗時期,是祭拜姜子牙的廟宇;唐玄宗時期開始在各地擴建,并增加張良;隨后再增添9人,共稱十哲;最后在唐德宗年間,新增古今64將(相),終成唐武廟64將。 后世又在此基礎上做相應的增減,宋徽宗時期,又形成宋武廟72將。拋開姜子牙,唐武廟格局為:十哲、左列32將(唐朝時左為尊)、右列32將,總計應為74+1將相。 十哲與左列 入選唐武廟的75將(相):西周1人、春秋4人、戰國9人、西漢10人、東漢9人、三國9人、西晉3人、東晉十六國6人、南北朝8人、隋朝4人、唐朝12人。秦朝太短,武將劃入西漢與戰國。部分跨越時代的名將,調整為單一時代。 戰國9人中,四大名將全部上榜,白起高居十哲,王翦、廉頗同屬于左列,李牧屬右列。宿敵樂毅與田單上榜,但樂毅高居十哲,地位遠高于右列的田單。 右列 兩漢共計19人,強漢之名實至名歸。守成之君漢武帝攜4將上榜,千古一帝名不虛傳。劉秀的云臺二十八將共6人上榜。 短短的三國歷史,入選人數竟然與戰國持平,看來三國歷史深受厚愛,這是自古而然!最有意思的是,三國9人中,吳國竟獨占4人:周瑜、呂蒙、陸遜、陸抗;蜀國3人:高居十哲的諸葛亮、關羽、張飛。而魏國僅張遼、鄧艾入榜。 關二哥 東晉十六國與南北朝,合計14人,其中南朝6人,北朝8人。這也從名將層面,相當可觀地說明了,當時整體北強南弱的局勢。另外,北朝8將中,一半為鮮卑名將。這也符合那段歷史時期,鮮卑立國最多的史實。 慕容 關隴集團八柱國中的于謹上榜,同時期的名將陳慶之卻并未入選。另外,韋孝寬與斛律光這對老冤家齊齊上榜。 唐武廟64將形成于唐朝中期,782年。而郭子儀剛去世1年,所以位列64將最末席。12位唐朝名將中,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占據4席,其中李靖、李勣(徐茂公)高居十哲。另外,尉遲恭上榜,秦叔寶未入榜。 秦叔寶 唐武廟64將并未涵蓋稱帝、稱王的名將,比如:劉裕、陳霸先。唐武廟64將中更有“沾親帶故”的名將:周勃、周亞夫父子;陸遜、陸抗父子;王猛、王鎮惡爺孫;慕容紹宗是慕容恪的后人等。 文末寄語,以唐朝鼎盛的武功,來評選中國歷史的將相,還是十分客觀的。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腦回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