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本質上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是維持人體生存與健康的根本保證。中醫里將人體中除血液之外,一切正常的水液統稱為津液。津液的主要來源是飲食水谷,進入體內后,經由脾的運化,生散,肺向通調,腎的氣化,肝的疏泄,上、中、下三焦的霧、漚、運行于全身;并發揮其滋潤器官、濡養全身,化生血液、充盈血脈,調節陰陽、維持平衡,參與代謝、排出廢物等生理功能,最終排出體外。 但是如果人體內的水多了,就成了“濕”。中醫里講平衡,過少則不足,身體會變弱;過多則為“毒”,給人體增加負擔。而“濕毒”給人體帶來負擔的首先就是脾。“濕”它是有形之邪,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會阻擋氣在身體內的運行,從而致使脾失健運,不能行其津液而濕從內生行成“濕毒”。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其中寒濕對身體健康影響最大。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濕邪傷人有內外之分,外濕多由氣候潮濕,坐臥濕地、穿未干的衣服、淋雨、吹空調、吹電扇、洗頭未及時吹干而浸入體內;內濕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喝冰啤酒,冰棋淋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那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 1.早晨起床看看你的舌頭兩側是否殘留牙齒壓迫的痕跡,也就是俗稱的齒痕舌。 2.看看舌苔的顏色,如果是粉潤紅潤,那就是比較正常的,舌苔顏色過于發白發黃,且比較厚實的,體內濕氣都比較重。 3.看看你每天的大便狀態,注意觀察大便是否成型,是否黏膩在馬桶上多次沖洗不干凈,是否每次大便都感覺便不干凈。
4.頭發愛出油掉發,油光滿面,愛長痘痘,濕疹等。
6.睡覺流口水、囗臭、身體浮腫有異味。 7.臉色蒼白暗黃,耳內濕(耳拌濕)。 8.機能衰退,對房身不感興趣質量不高。 9.睡覺打呼嚕,痰多咳嗽,手腳冰涼,小肚子大,常有脹氣。 10,常感到累,怎么睡都不夠,沒勁連話都不想說, 11眼袋下垂,肥胖,減肥后反彈,越減越肥 12.陰部潮濕(騷癢異味)菌類腐敗。 綜上所述有1-2種癥狀,說明體內定有濕氣,特別是有前3種癥狀的體內濕氣很重,不可乎視。 下面對照自己的癥狀,看看濕毒在第幾級 一級濕毒:在表皮 癥狀:皮膚騷癢、長濕疹、頭臉油膩、長痘。 二級濕毒:在肌肉 癥狀:酸、困、累、乏,如肩椎肥厚酸困,腰酸力乏。 三級濕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濕,俗稱風濕。 癥狀:肩周炎、肩痛、頸椎勞損、風濕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濕毒:在臟腑(子宮、卵巢、脾、胃、肺) 癥狀:脾胃虛弱、便秘、多痰、婦科炎癥。 五級濕毒:在身上(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 針對濕氣重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解決。 ★食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濕。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煲成粥或者煮水喝,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
★運動——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有助于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按揉穴位,除濕凊熱“自身求”。 1)豐隆穴:補益脾胃,祛濕化痰。 豐隆穴在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2橫指處。按摩豐隆穴時,用大拇指采用點按式按三分鐘,然后沿順時針揉十分鐘,后用大拇指沿豐隆穴向下單方向搓十分鐘即可。 2) 足三里:健脾胃第一穴,除濕少不了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之前上部,脛腓兩骨間,膝蓋邊際下三寸。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3) 陰陵泉:健脾祛,脾經的合穴 陰陵泉穴位在膝關節的內側,脛骨上端,髁狀下面凹陷處。按摩時要注意按摩時候一般為10分鐘左右。因為陰陵泉所在的徑脈是陰經,手法不要太重,以有明顯酸脹感即可 4) 承三穴:常按可消滅體內頑濕 承三穴在水腿肚子下方正中,這里肌肉分成“人”字形,承三穴就在人字中間。承三穴按上去非常的酸痛,開始只能輕輕地按,輕輕地揉,以感覺到酸脹微痛為宜。 ![]() 5) 曲池穴:能燥化大腸經濕熱 曲池穴在手肘的內側,在兩側肘部橫紋外側,按壓上去有酸重感。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曲池穴2分鐘,然后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 6) 消濼穴:消除體內濕氣 消濼穴位于人體臂外側,當清冷淵穴與臑會穴連線中點處。左右手握拳,互敲消濼穴,每天堅持敲10分鐘,或者揉消濼穴5分鐘,每天兩次。
![]() ★穴位貼敷祛濕散寒 穴位貼敷——也是目前祛濕散寒效果最好的一種方法,不經消化道,不走肝腎,通過刺激穴位,激發經絡之氣,祛濕散寒,補虛清熱,改善亞健康。你也可能聽過,生姜能夠祛濕,但是用發酵姜根粉做穴位貼敷療法,效果最好。 《金丹秘訣》說:“每臨臥時,一手握赤足,一手摩涌泉,多至干數,少亦百余.生精固陽,久而彌益。”涌泉穴為人體長壽穴,如果堅持每天貼敷涌泉穴,祛濕散寒,百病不生,美容養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