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詞:游 近日,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再次交火,雙方均指責對方挑釁在先并造成人員傷亡。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巴兩國關系時緊時緩,可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沖突幾乎從未中斷過。到底是因為什么讓雙方交惡不斷,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一說印巴關于克什米爾地區那點事。 英屬印度時期,南亞次大陸的內部問題錯綜復雜 說到克什米爾地區就不得不提英國在南亞次大陸的殖民統治。未獨立前的印度其實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英屬印度和土邦。當時的英屬印度包括11個省,如今巴基斯坦、印度大部分地區在當時是這些省的一部分。而在它們之間,還夾雜著大約五六百個土邦。這些土邦名義上歸王公貴族統治,但必須向英國稱臣,而且還要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以此來換取關起門來做皇帝的資格。印巴爭奪已久的克什米爾就是當時最大的土邦之一。 英屬印度末代總督蒙巴頓(箭頭所指)提出了“印巴分治”方案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大幅度減弱。到1947年8月14日,根據英國駐印度最后一任總督蒙巴頓提出的“分而治之”方案,英屬印度解體,誕生了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領兩個新國家,而各個土邦可自行決定是加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或者選擇獨立。迫于印度強大的壓力,大多數土邦都選擇了印度,少數土邦則選擇了巴基斯坦,但也有不畏強權的土邦想走獨立道路,比如規模和實力處于頂尖的海德拉巴土邦。面對這種情況,1948年9月13日,印度開國總理悍然決定采取軍事行動,派軍隊占領了海德拉巴土邦。無奈之下,海德拉巴只好向印度投降。從中不難看出,有些印度人就是野心勃勃! 1909年英屬印度的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分布圖,紅圈處就是克什米爾 與其它土邦相比,克什米爾的問題顯然要更復雜一些。首先,它處于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地理因素”起不了決定性作用。其次,當時克什米爾地區7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他們傾向加入巴基斯坦;但克什米爾的統治階級卻是印度教徒,他們比較傾向加入印度。因此,在印巴分治時期,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就沒能得到解決。 克什米爾地區地理位置示意圖 雖然此時的克什米爾地區仍是一塊“無主之地”,但并不意味著不重要。相反,它對印巴雙方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巴方而言,如果印度完全控制克什米爾,巴基斯坦的核心利益將受到嚴重損害;反之印度西北部將“無險可守”,包括新德里在內的縱深地區均將失去屏障。所以,從印巴兩國的國家利益上講克什米爾地區勢在必得。既然政治上談不攏,那只有靠拳頭說話。為此,印巴于1947年爆發了第一次戰爭。 簽署停戰協定的印巴兩國軍官 在第一次印巴戰爭后,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大約2/3的土地與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1/3的土地與1/4人口。這次停火奠定了后來雙方對克什米爾的控制范圍。1948年初,聯合國介入印巴沖突并建議雙方停火。按照聯合國的有關決議,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最終必須由當地公民投票來決定。雖然印巴兩國接受了聯合國的提議,可是雙方在如何舉行公民投票等問題上始終無法取得統一意見,結果到今天為止,投票事宜都沒能順利展開。在和平解決克什米爾問題陷入僵局后,印巴兩國又在1965年和1971年爆發了第二次、第三次印巴戰爭,仇恨進一步加深,直到現在都沒能和解。 印巴兩國近日圍繞克什米爾問題再次爆發沖突 如今,克什米爾問題依舊是印巴兩國主要的矛盾所在。隨著印度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其野心也不斷膨脹,印度軍方甚至聲稱要打贏“2.5場戰爭”。考慮到印度最近在中國洞朗地區的非法行為,此次的克什米爾沖突顯得更加復雜。倘若印巴雙方不加以克制任由沖突升級,那么這將不僅僅是印巴之間的博弈,整個南亞次大陸的格局或許都會發生驚人的變化。 報告車長!您有390萬銀幣與四輛金坦+金幣彈暫未領取 點擊查看獎品詳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