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小楷,稍有書法常識的人就會想起魏晉。魏晉小楷既是后世書法大家變法的基礎,又是小楷的最高境界。書風發展古質今妍,這是基本規律。但浸透著儒家道家思想的書法崇尚的最高境界是文質兼優,所謂“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當今時代,看人先看顏值,所謂喜歡一個人,始于顏值,羨于才華,終于人品;但許多人欣賞書法,止于看顏值。 何昇明獲得首屆“大享經”全國書法展特等獎、獎金一萬元的作品“大享經”全國書法展特等獎作品局部小楷自楷書鼻祖鐘繇之后,大體是有兩條發展脈絡:一條是按照古樸敦厚一路,可謂“質”;一條是秀雅流美一路,可謂“妍”。鐘繇楷書渾樸自然,王羲之、王獻之小楷雖然流美端莊,但飽含古雅質樸之氣,結字仍然具有天然之趣。小楷至唐,法度登峰造極,但天趣漸失。因唐代魏晉墨跡仍存于民間,去魏晉不遠,書法古風仍存。后來楷書大多以唐代為師,古意遂失;日趨工整規矩,失去了天趣;至明清兩代,官方的館閣體楷書工整規矩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藝術不同于技術,書法的點畫結構不是越精確越標準越好。《莊子》中有一個混沌之死的寓言:“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倏與忽時相與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這段話的大意是: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渾沌。倏和忽常跑到渾沌住的地方去玩,渾沌對待他們非常友好。倏和忽商量著報答渾沌的恩情,說:“人都有七竅,用來看外界、聽聲音、吃食物、呼吸空氣,惟獨渾沌沒有七竅,讓我們試著給他(渾沌)鑿出七竅。'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渾沌開一竅,到了第七天,渾沌就死了。 這段話的寓意是:人的本性是無為和自然的,如果有意地加上心機、智巧等等小聰明,人純凈的本性就會遭到破壞而死亡。館閣體小楷境界不高的原因就是人為的截鶴續鳧、違背自然的小技巧太多了。 書法就像中央之帝混沌,它的最高境界是渾樸,這就是鐘王書法之所以高的原因,膜拜鐘王書法不僅僅是崇古。 八零后何昇明的小楷取法鐘王(王羲之),結字扁方,分行布白章法取橫無列,縱無行的形式。這種章法最容易發揮一個人的藝術個性,最富有自由率真的筆墨情趣(這種章法不是考進士寫策論給帝王官員看的,不要用實用的標準否定它),它不求一見鐘情,需要細細品嚼通篇的參差錯落和渾然一體;真所謂取法乎上者也。由是觀之,何昇明的書法在短短幾年間入選全國展30多次不是偶然的。 臨鐘繇《宣示表》 看下面的臨作小紙片,比看作品和整片臨作更有意思,它才反映了真實的學書狀態。 臨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何升明,男,1980年生于廣西欽州,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2014年至今書法入選全國展30多次。 首屆嚴寅亮杯全國書法展最高獎,首屆大享經全國書法展最高獎,首屆浩嘉杯全國知名書法家作品展三等獎,入展第三四屆大愛張掖全國知名書法家作品展,第四屆四部書法展,首屆朝圣敦煌全國書法展,首屆劉禹錫杯全國書法展,第二屆全國手卷書法展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