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羅生活出品 JALO HOME JALO HOME ∣ ISSUE 139 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么溜走,轉頭回去看看時,才回想起這些老門老窗、老地老墻的美 北京的九月,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不冷不熱,空氣中滿是富足、豐收的味道。 為了珍惜這份美好,這兩個周末,我們都租住在城里的四合院中,青磚紅門,院里有一棵棗樹,棗熟透了,風一吹,噼里啪啦掉下來,孩子就在院子里撿棗吃。 我細細打量著這座院落,寬寬的屋檐下掛著紅燈籠,院子里鋪著青磚;門窗是木頭的,外面是紅漆,里面是白漆,木楞嵌玻璃的樣式,占據了一面墻的位置;幾個房間的面積都不算大,但頂高卻很高。房間里的布置也很老式,有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中國的感覺,雖簡樸,但卻透著溫暖的家居感。 紅磚青瓦、木門、木窗、水泥地......這些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中國常用的建筑材料,曾經被我們決絕地拋棄,而如果你把眼界放寬,去歐洲、日本看看,也許,他們從來沒有大規模拋棄什么,各個時代的建筑材料都在照舊或者以升級的方式和諧共存著。 如果你愿意,今天的這篇稿子會告訴你,紅磚青瓦、木門木窗,依然可以在你現在的家里溫情地存在。 北京城里的小院,青磚紅門 院子里有棵棗樹,初秋的中午或者傍晚可以在院子里吃飯 我想要一個院子,初衷就是想給孩子一片自然的天地 木框窗 我這一代人,小時侯家里的門窗都是木頭的,松木的、楊木的,木材很多時候并不高級;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重新上一遍漆,紅色的、綠色的、藍色的,那時候,家里的爸爸們基本上都有刷漆的手藝。 一直覺得,高高瘦瘦的木質窗戶才是家里窗戶應有的樣子,如今的斷橋鋁、塑鋼窗,雖說在功能上有很大改進,但顏值上有些墊底了。所以,我一直在尋找一種工藝,不改變窗戶的外部面貌,因為大多數小區不讓隨意改變窗戶造型,卻能在內部鑲嵌一圈木框,這樣,從家里望去,窗戶是木頭的。 木門、木窗、水磨石地面,很自然的感覺 精致的木窗 格子形的落地窗,不像一整塊玻璃那么單調 這是歐洲常見的老式公寓的窗戶 雖說金屬材質的隔斷很酷,但更喜歡這種老式的木門 木窗的隔斷 木門 前一陣子看了幾座老建筑,無一例外地深深吸引我的是房子里的木門,高度、色彩、線條、氣勢、木材與玻璃的搭配比例,不知道都是高手所為,還是都是那個年代普遍的樣子,個個讓我愛不釋手,我甚至沖動地想把我們木門合作廠家的技術人員叫來,看看是怎么做的,好復制出來。 是的,我們一直都在尋找有年代感、有生命感的木門,可是一直不太順利,主體問題不大,主要是表面處理,想要隨意里透著精致,不那么容易。(我們賣的門主打彩色,簡歐樣式高貴又簡潔,戳這里看) 這個木門的結構非常美 瘦高的對開木門 和這個門比,現在的入戶門樣式簡直low爆了 木門嵌上玻璃會更有感覺 磨砂玻璃 與木門、木窗匹配的就是玻璃了。我曾到過一個朋友家,他買的是二手房,重新裝修時,衛生間的玻璃門被保留了下來,因為門上用了一塊磨砂玻璃,有深深的紋理,他說很喜歡,市面上很難找到,舍不得換掉。 我也喜歡這種帶著深深紋理的磨砂玻璃,厚重而有安全感,與今天普遍采用的磨砂玻璃不可同日而語。我還喜歡那種有點泛著綠色的磨砂玻璃,小時候家里的柜子上總是鑲嵌著幾塊,當年第一次見日用之道的碗柜(戳這里看),也是因為這種情懷而欣喜不已。 一直在尋找有這樣一種磨砂玻璃的廚衛門 可以像藝術品一樣的磨砂玻璃 日用之道的泛綠色的磨砂玻璃,設計師說找了很久 紅色地面 我成長的地方,人們喜歡用紅色的地面。高級點兒的,住在日本人留下的洋房里,鋪著刷著紅漆的木地板;普通一點兒的,在水泥地上刷上紅油漆,家家幾乎如此,定期重新上漆。 九十年代以后的裝修,人們還喜歡用紅色的地磚,暗紅色的,古樸里透著煙火氣。意大利和西班牙產的瓷磚,也包括現在的日本,經常會見到這種紅色,有點暗,有點舊,類似紅磚的感覺。 用紅色裝飾地面,在今天看來也是大膽的做法。我去過很多這樣的房子,從來不會覺得有什么突兀 整個房間的色彩搭配很贊 古樸的紅瓷磚地面 水磨石 水磨石也是記憶中的裝修材料,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的學校、醫院、公共場所,包括家里,都有水磨石的影子。上次我們推了一篇水磨石的文章后(戳這里看),很多朋友感興趣,我們也咨詢了一些專業人員,得到的答復卻是,目前好的水磨石從材料到人工價格都很高,比很多瓷磚的價格都高。 水磨石也可以做得很高級 水磨石已今非昔比,色彩是取勝的一個關鍵要素 綠色的水磨石墻裙 這樣的水磨石要比瓷磚還貴了 水泥地 水泥地可能是我說的這些老舊建筑材料里,最先恢復流行的了。只是,現在的水泥地面,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水泥地,不可同日而語。同樣是那種灰色甚至有些斑駁的感覺,現在的水泥地卻高級了很多,也貴了很多。 工裝領域,水泥地現在用得不少,但用在家里,說實話,我們也把握不太準。一則是環保,二則是施工工藝是否過關,如何確保經久耐用。 水泥地、水泥墻、裸磚,在家裝中也越來越受到青睞 水泥地、水泥墻也可以打造出溫馨的氛圍 紅磚、青磚 一直覺得紅磚的顏色和質感,是能媲美木材的,有一種煙和火的味道,溫暖。青磚也是,是有生命感的東西。前幾天,和人聊天,說起家里的裝修,他說自己找了些青磚,打磨之后鋪在家里,覺得特美,能想象得出那種美,素雅又不那么冷清。 阿爾托設計的梅里亞別墅,木、磚、火營造出的溫馨感 柯布西耶設計的Jaoul公寓里,使用了紅磚 紅磚墻,小戶型不太主張大面積用 青磚地面 小白磚 很多次,提起小白磚,有人會喜歡得不得了,也有人會留言說,有過去澡堂的即視感。我想說的是,今天的小白磚從材質的耐用性到表面釉面處理都已有很大改進,大可放心使用。如果合理搭配裝飾線條或腰線,還能打造出高貴的感覺,當然,只是平鋪的話也是妥妥的文藝范兒(我們找到的高品質小白磚讓我們很自豪,戳這里看)。 工字鋪的小白磚 加了腰線裝飾的小白磚也會很高級 過去的幾十上百年,中國的建筑和裝修風格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清末民國的建筑和裝修風格,也許跟現在能在山西或者徽州看到的民居一致,白墻黑瓦,深色的高宅大院,內部卻常常陰暗逼仄。 1949年之后,從前的底層民眾翻身做主人,很多自蘇聯東歐舶來的簡潔建筑材料和風格深深地影響了我們,說到底,我們這次談的木窗、木門、水泥地、小白磚、磨砂玻璃,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只是,這些最終被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吞噬,所有的火柴盒房子最終都用上了最新的建筑材料,這些材料在科學上也許是先進的,但在審美和情感上,卻并不讓人滿意。 我們無意回到過去,更無意傷春悲秋。我們只是說,你記憶里的一些飽含情感的建筑材料,也許可以重新回到你的生活,他們代表著不那么富裕的年代,但他們的簡約、簡潔風格跟現在的時代要求卻又驚人地重合了。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