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東華高級中學2017屆畢業生歡送會致辭 校長 簡期頤 尊敬的董事長,沈校長、萬校長,親愛的2017屆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六月是個充滿希望的季節,六月也是一個離別傷感的季節。當高三廣場火紅的木棉花開花落,棉絮飄飄,我知道,你們就要走了。作為你們的老師,你們的校長,你們的朋友,我盡管有萬般不舍,也只能目送你們,從木棉樹下出發,開始自己新的人生旅程。 今天,你們經過高考的洗禮,再次徜徉于熟悉的校園,在“飛躍”雕塑下深情瞻望高大的木棉時,可能有點詫異。記得百日宣誓,木棉花開,汪洋恣肆,燦若云霞;待到走上考場,滿地的落紅已變成送考的“紅衫”,不知不覺中,木棉花已變成木棉絮,如煙似雪,輕舞飛揚。花開絮飛,眾人期待,高三的故事,就這樣落下了帷幕。仰望枝頭,也許你會有些失望與遺憾,覺得景不如愿,情深難賦。但我想,花開的盛大固然應景火紅的青春,象征怒放的生命;飛絮的遠行不也正是一個個躊躇滿志的少年,向母校告別的身影嗎? 席慕蓉說得好:“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輕的你只如云影掠過。” 今天早上,我在來校的路上,聽到電臺中的一首歌曲,名字叫《少年》,歌中唱到:“我依然看到那些少年,站在九月新學期操場,仰望著天空清澈的眼神,想著無限的未來。”是啊!你們即將遠行告別的時刻,我卻依然沉浸在過去的回憶里…… 過去的三年,你們牢記董事長的教導: 你們“ 心中有祖國”。你們曾參加全國中學生歷史記錄大賽公益巡講,用少年的筆觸抒寫“身邊的歷史”;你們曾親歷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緬懷先烈,傳承“奮發圖強”的家國情懷。 你們“肩上有責任”。你們在成人禮上手舉憲法宣誓——少年心事當拿云,一片丹心在其中;你們自主舉行“世界地球日、環境日、森林日、水日、”等專題講座,承擔公民責任,弘揚環保精神。 你們“身上有正氣”。你們首創東華“35公里遠足拉練”活動,用腳丈量大地,倔強前行中仍不忘關愛和鼓勵;你們在“團隊建設與勵志成長”拓展中,拒絕冷漠,心系集體,勇闖魔王關。 你們身上還有著鮮明的東華印記——敢為人先,開拓進取。你們首開小組圍坐上課的先河,全面推進了“小組合作、自主學習”;你們全面推行用“導學案”引領課堂,極大推動了學校的校本教研;你們第一次實現了選修課“走班”上課,為2018“新課改”積累了經驗;你們首次將《雷雨》四幕劇完整的搬上舞臺,讓百年經典煥發了新的生命。 今天,你們跨出東華的門檻,走向湖海山川,走向天下世界。作為你們的老師,我希望能目睹你們的成長和收獲,但歲月漫長,你們未來將要成為的人、將要承擔的事,我終究無法預知。我目送你們像木棉的飛絮飄向未來的天空,我唯一希望的是:無論你飄向哪里,都像離開時那樣的潔白、純凈;無論你走向何方,都保有少年時輕靈的童心和想飛的翅膀。 孟子有句名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意思就是,偉大的人都是具有少年本真、童心未泯的人。縱使歷盡千帆,縱使年華老去,心中住著的依然是那個年輕人,依然擁有新奇、純潔、柔軟而善良的靈魂。像個孩子,才能長成“大人”! 所以,今天的最后一課,我只希望表達一句祝福——《愿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少年,是面對生活的未知, 仍懷有本真的好奇。 我們都曾是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觀察螞蟻搬家,呆看天邊浮云,幻想斗破蒼穹,做著哆啦A夢…… 有人只在孩童時好奇,有的人卻一生保持著好奇心。好奇心讓牛頓探究出“萬有引力”,好奇心使伽利略對于亞里斯多德兩個鐵球不能同時落地提出質疑。 有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少年的好奇被成長的煩惱所代替。此刻我們正在舉行畢業禮,成績還未放榜,你的心里是否還有幾分忐忑?你是用畏懼還是好奇去看待未知的結局? 高考既然已經結束,我們不妨放下對結果的執著。將目光投向遠方,用好奇看待未來,想想5年之后、10年之后,我們在哪里?東華會怎樣?中國會怎樣?我們還要經過多少歷練?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一次次高考呢? 100年前,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一文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話:“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希望也,故進取。……惟進取也,故日新。”“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希望你們畢業之后,依然少年,依然懷有好奇和本真,不要過分計較眼前的得失榮辱,惟思將來,你的生命將擁有無限的可能。 少年,是面對境遇的變遷, 仍有實現夢想的信念。 少年有夢,更要有圓夢的勇氣。我們曾想要改變世界,可不知不覺中卻被世界改變。殺死理想的從來都不是現實,而是容易妥協與放棄的自己。 蕭伯納說,“世界在這種人的手里改變:當他們在現實中尋找很久也沒有發現時,他們就索性創造了夢想。”一百年前,兩位美國少年看到會飛的鳥時,他們也夢想著可以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雖然他們模仿嘗試了千百次也沒有飛上天,在別人嘲諷的眼光中,他們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終于在1903年,他們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載人動力飛機——“飛行者1號”,他們就是萊特兄弟。 以夢為馬未必就要流浪云游,不忘初心也不等于不切實際,不要總是想著自由在高處,希望在云端,其實,對未來的真正慷慨,就是把一切獻給現在。 俞敏洪說過,“登上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種是雄鷹,一種是蝸牛。”也許,我們絕大多數人今生注定不是雄鷹了,那就讓我們做一只登上金字塔的蝸牛吧!為了理想矢志不渝、奮斗不息!即使沒有錢鐘書“橫掃清華圖書館”的氣魄,即使沒有俞敏洪5年讀800本書的狂熱,也要像你們的學長——2009屆考入北京大學的何思奇那樣,在大學仍像高三一樣生活,憑著對夢想的執著,將肯德基變成自習室,以一名從未經過奧賽培訓,并非數學專業的學生,而獲得“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金獎,進而追隨錢學森的腳步,免費進入加州理工學院深造。 少年,不僅要有來時的初心,還有要配得上理想的堅定。歲月匆匆,人生苦短,趁著年輕,趕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不負夢想不負勤”。少年,就應該有些英雄的氣概,有睥睨天下、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韶華辜負,再無少年。 少年,是凡塵濁世里, 仍能守護“善”的凈土。 同學們,你們即將走向你們的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也正是東華校訓“心止于善”的思想來源。古人說,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我們都渴望成功,或名滿天下、或富甲一方、或彪炳史冊、或著作等身,但一切“功名”的獲得,既需要天賦,也需要機緣。只有“立德”,看似艱辛,實則簡單,只要守護本真的善念,躬身篤行,就一定能夠到達。 古時候兩位著名的縱橫家,張儀和蘇秦,草根起家,懸梁刺股,縱橫天下,人稱“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可謂達到了成功的巔峰。有人問孟子,他們可以稱之為大丈夫嗎?孟子于是講了一句流芳百世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什么意思呢?就是說,評價一個人,不是看他世俗的成功,而應該看他精神的明亮、人格的圓滿。為了所謂的成功,靠欺詐、忽悠、不擇手段,不過是擅長些精巧的騙術,用錢理群的話說,就是“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 東華希望你們成熟,不希望你們世故;東華希望你們有大智慧,不希望你們耍小聰明;東華希望你們寬容通達,不希望你們狡黠油滑;東華希望你們擁有富足的生活,不希望你們被權欲和利欲誘惑。大家不要將世俗的成功作為唯一的目標。 請記住:人品才是最高的學位,良知才是最美的少年。 少年,是奔忙勞碌中, 仍能撥動“美”的心弦。 在你們高考的第一天——6月7號的早晨,我開車來到校園,偶然發現,在校園的上空中出現了一道彩虹。記得我們小時候,看到彩虹,都會歡呼雀躍,還會認真去數它的顏色,看究竟是哪7種。而現在,很難找到那樣的心情了,習慣了很多景色之后,就不會再覺得它美,因為行色匆匆,也不會再有駐足凝望的感動。 實際上,很少有成年人能真正看到自然,多數人不會仔細觀察,只是一掠而過,陽光只能照亮成人的眼睛,卻能透過眼睛照進少年的心靈。 世界上從來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古人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世上有許多美的東西,是不能夠僅憑物質來衡量的。看一部電影,聽一段音樂,或者安安靜靜地讀一本小說,背上背包獨自去旅行……讓心靈永遠有被美感動的能力,生活中許多不如意會慢慢消失。總有一種力量會讓我們淚流滿面,無關風月,只為年輕。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不要僅僅關注事業與成功,在為“有用”打拼之時,也要做一些“無用”的事。讓生活多一些美感和詩意,人生才不至于變成漫長無盡的枯燥之旅。請記住:“行止于美”既是光芒的人性,更是漂亮的人生。 最后,我想將扎西拉姆多多的幾句詩送給大家: 少年 你不能老去 不能 你要堅強地留在歲月的岸上 那些沉重的、流離的和虛妄的 都讓我去經歷吧 而你 只需要穿著你的一身白衣 讓陽光照進你 你要明媚地笑著 等我滿身風塵地 回來認取 再見了,同學們, 相聚時,我們是一團火;分開時,你們是閃亮的星。 愿你心中有愛,被世界溫柔以待。 愿你眼中有光芒,活成你想要的模樣。 愿你歲月輕狂時,仍可笑看夕陽。 愿你走出半生,年少初心還在。 愿你耄耋之年,仍有愛可依。 愿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郎。 2017年6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