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極富盛名。 這里素為“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更兼十代繁華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風流,甲于海內”,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相傳楚威王東巡時,望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王氣,于是鑿方山,斷長垅為瀆,入于江,后人誤認為此水是秦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 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的居民地。六朝時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云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宋代開始成為江南文化的中心。 從南朝開始,秦淮河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兩岸酒家林立,濃酒笙歌,無數商船晝夜往來河上,許多歌女寄身其中,輕歌曼舞,絲竹飄渺,文人才子流連其間,佳人故事留傳千古。 明清兩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明末清初,秦淮八艷的事跡更是膾炙人口。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槳聲燈影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 秦淮河及夫子廟一帶更成為文人墨客聚會的勝地,兩岸的烏衣巷、朱雀橋、桃葉渡紛紛化作詩酒風流,千百年來傳于后世。 烏衣巷更是六朝秦淮風流的中心,東晉時曾經聚居了王導、謝安兩大望族而名滿天下。 隋唐時期,秦淮河漸趨衰落,一度冷落,卻引來無數文人騷客來此憑吊,詠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南宋始建的江南貢院,成為我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于是秦淮逐漸復蘇為江南文化中心。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元宵節時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燈萬盞,秦淮兩岸,華燈燦爛,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槳聲燈影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明末清初,秦淮八艷的事跡更是膾炙人口。 秦淮河,更以秦淮八艷的事跡聞名于世。 于余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八艷。 在眾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個永恒的話題。 她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搖籃。這里素為“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更兼十代繁華之地,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