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作品 我從二十幾歲隨老師制顏色,到目前為止,我對(duì)于使用顏色可以說以心所欲了。但事實(shí)上并不是如此?;B的品種越來越多,中國畫固有的顏色盡管善于搭配,仍然是不夠應(yīng)用——隨類賦彩。 于非闇作品 有人說中國畫是富于象征性,綠點(diǎn)的可以用墨,蘭的可以用青,覺得更富于藝術(shù)性。誠然,但中國工筆花鳥畫的特點(diǎn)之一就是鮮艷明快,比真的還要美麗動(dòng)人。那么,不明了顏色,不善于施用顏色,在花鳥的表現(xiàn)方法上,就好象失掉了一個(gè)很重要的構(gòu)成部分。 有一點(diǎn)必須說明,那就是使用顏色時(shí),必須是由淺到深,逐步加濃,不應(yīng)該一下子就使用很濃的顏色。在使用顏色時(shí)要保持干凈,稍微沾染塵垢的顏色,應(yīng)該洗去,即不應(yīng)再用。 于非闇作品 石青、石綠、朱沙、白粉都需要隨用隨研,最好放在小型乳缽里。這小型乳缽是西藥使用的最好,用后出膠時(shí),用滾水一泡,也不至于炸裂。藤黃是柬埔寨王國出產(chǎn)的最好,唐代所謂“真蠟之黃”就是此物。 洋紅無論是德國的、法國的、英國和日本的,只要色彩鮮艷,沒有惡臭(刺鼻的腥氣)和不沾染筆毛(白的羊豪筆,蘸上兌紅的羊豪筆,在水中一涮,筆毛仍保持潔白)的,才是頂好的洋紅。洋紅不能代替胭脂,胭脂也不能代替洋紅,它們是各有好處的。 于非闇作品 在這里我再補(bǔ)敘一下著色的襯托方法,這是我寫那本《中國畫顏色的研究》時(shí)所沒能夠?qū)戇M(jìn)去的。 朱砂 無論土涂朱砂,或是暈染朱砂,都必須先用薄薄的白粉(不要鉛粉)涂一遍,候干,再涂染朱砂,這樣做,不但是易于涂平,也易于停勻,便于罩染洋紅或胭脂。在絹上涂有朱砂,絹背面也要涂上一層薄粉,顯得朱砂更加鮮艷奪目。 赭石 在絹上畫樹木枝干,用水墨皴擦?xí)炄?,覺得恰到好處,往往一染赭石,反倒顯得晦暗無光,再用墨去醒(使得更清楚一些),在絹上往往會(huì)造成痕跡,不夠協(xié)調(diào)。我見揭裱宋畫,在絹背面的樹干上染重赭色,正面不染赭石,我畫樹干就用此法。 于非闇作品 頭綠 石綠中的頭綠,是重濁的顏色,向不用它作正面的敷染。但是絹上的花鳥畫,卻非用它托背不可。我從揭裱宋元畫和水陸佛道像畫上得到了很多方法。例如,正面紫色,背面托頭綠,正面石青,背面也托頭綠。 石青 石青顏色越嬌艷的越難于薄施淡染。但是著色對(duì)它的要求卻是薄施,忌厚涂。畫翎毛,有的需要翠藍(lán),有的需要重青,有的卻需要薄薄板的一層青暈。在未有石青前,要翠藍(lán)的先暈染三綠,要重青的先暈染胭指,要薄撥一層的先暈染赭墨或花青,然后再用石青去染。這絕不是一下就可以染成的。在絹畫上,前面用石青,后面必托石綠,有的還托淺的三綠,使它起到相互襯托,行家鮮艷的作用。 于非闇作品 提粉 這也是花鳥畫著色使得更加鮮明、更加活脫、更加跳出紙上的一種方法。這是唷染顏色完成之后,還覺得不夠脫離紙上,有些“悶死”在畫面不夠跳出,必須用粉將“悶死”畫面上的提醒出來。畫白色的、粉紅色的、黃的、淺綠的花朵,都要使用提粉的方法,使它更加顯豁明朗。 聲明: 本平臺(tái)內(nèi)容包括原創(chuàng)、編輯整理和轉(zhuǎn)載。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并就有關(guān)事項(xiàng)聲明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