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狗皮膏,多數人會付之戲謔之言:不值錢的東西、騙人的貨色、揭不盡的小告......總之,大抵是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東西。而今時此景,拋開那些因某種現象而被玩壞了的詞喻義,我們一起來聊聊被譽為“國之瑰寶”,傳承千年的中醫外用藥之經典篇章——狗皮膏。 清順治三年,擅長內病外治的太醫院掌事姚本仁告老還鄉,遷居彰德府(今安陽市),設醫館“宗黃堂”配制姚家膏藥,因機緣巧合將膏藥涂在狗皮之上施于患者而治愈其遷延不愈之腿疾,故而得名狗皮膏。一代宗師膏藥依古方輔以甄選的生川烏、生草烏、羌活、獨活、青風藤等29味道地中藥材精粹而成,不斷創新、精致工藝、歷八代傳承而自成密派經典。不因尋藥艱辛而假手他人,不因價貴而以次充優,不因工序繁瑣而枉顧細節。 不畏艱辛尋藥路 為得精工自然成 無論是神秘的雪域高原、蒼涼的戈壁沙漠、茂密的原始叢林、還是濕潤的水鄉菏澤,每一味草藥都有適應其生長的最佳境域。人們把特定境域出品、品質優于他處的藥材,稱為“道地藥材”。為保證每一貼膏藥的質量上乘,一代宗師藥材采集團隊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前往道地甄選入方的中藥材。然入藥的29味中草藥因各自產地不同,想要聚齊須得常年奔波于尋藥之路上,其中不乏產于環境相對惡劣的偏遠山區、高原之上的藥材。如治療濕寒痹癥的特效藥羌活,因其喜濕耐寒而生長于海拔2000—4000米的林緣及灌叢內。陜西、四川、甘肅、青海和西藏等地皆有出產。其中青海曲麻萊縣因其海拔高、日照充足、水資源豐富等自然條件而成為優質羌活的最佳出產地。為了優中選精,一代宗師藥材采集團隊選擇每年的秋初前往海拔4226米的青海曲麻萊縣頂著高原反應帶來的身體傷害靜等三歲齡的純野生羌活地上莖葉枯萎,而后親自采收,挑選品佳者去掉蘆頭,清洗泥土運回藥館再行烘干以備后續萃取入藥之用。每逢此過程,采集團隊各成員都需得靜養月余方能恢復健康狀態。期間也曾有過從藥商處購買藥材的念頭,最后都以放棄告終。因為他們堅信:“藥為效根 ,只有親眼看著一根根羌活從土里挖出來才會安心!” (源自網絡配圖) 好膏須得狗皮配 散盡千金又何妨 既名狗皮膏,必是上佳狗皮與精選炮制的中藥材的有機結合,二者缺一不可。而狗皮膏之所以選擇狗皮作為膏滋載體貼敷病患處是因其性溫,不會與膏滋的藥效向左。而我們日常所見之狗皮膏多以牛皮紙、無紡布或膠布等替代狗皮,致使藥力難以滲入骨髓而降低藥效,故市井常有“千金易得,好膏難求”之戲說。 一代宗師膏藥為使得膏滋有效作用于病患處,不吝重金以求每貼膏藥都以特選的貴州黃狗腹部的狗皮入藥。此處狗皮緊致密實,厚度和舒適度俱佳才能使得膏滋的藥效十幾倍作用于病患之處,且藥效持久又易于揭落;更因其性溫和,使用過程不會出現皮膚過敏的癥狀。 古法炮制工繁瑣 方彰醫者父母心 一貼上品狗皮膏的產生,除了精選好的藥材與嚴格把關承載膏滋的載體,最重要的一環莫過于中藥藥材的炮制與膏滋的熬制。若這一環的其中任何一個細節出現紕漏,都將導致藥效的改變。以一代宗師狗皮膏的主藥生川烏、生草烏為例:二者皆為祛風散寒、溫經止痛的良藥,同時因其主要組成成分為烏頭堿,故二者又皆為劇毒之藥。為了用之利而趨其弊,在熬制膏滋的組方配伍上加入了一味解川烏、草烏藥毒的中藥防風(《本草求原》解烏頭(又名川烏、草烏)、芫花、野菌煮熱藥毒)以減弱其毒性至人體能夠接受的程度。 (生川烏) 同時,一代宗師膏藥始終秉持“制好膏 繁必循古法”的醫者之心精工以待膏滋熬制的每個細節,將精選后炮制好的藥材嚴格按照炒丹、煉油、火上下丹、成藥去毒、攤藥五個步驟進行熬制。全程以文火慢熬近八個小時,方得一鍋好膏滋,古法工藝雖繁瑣,亦不敢枉顧任何細節。 因此,一代宗師膏藥并非為得高價之利,只求醫者之心以對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