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麥肯錫嗎?在這簡單說一下哈,麥肯錫是世界頂級的管理咨詢公司,全球排名前100家公司中有70%左右都是它的客戶,這里匯聚了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培養了許多頂尖的管理思想家和商界領袖。 很牛很高大上,可能你會說跟我有什么關系,沒事,我喜歡接地氣,所以只想研究他對于像我像你一樣的普通人,職場人士來說,會有什么用處?請看下文。 那我今天就介紹一下曾擔任麥肯錫公司咨詢顧問,服務過的客戶包括金融、電信、計算機和消費品等領域的眾多知名公司的艾森·拉塞爾寫的《麥肯錫方法》這本書。 它將告訴我們:麥肯錫并不神秘,方法論鑄就神奇。通過學習麥肯錫的思考方法,能幫助你高效地解決問題。 這本書有點厚,大約有12萬字,今天我就精選書中的三個核心方法,分別是三十秒電梯法則、邊際效應遞減和考倫波策略。學好了這三個核心方法,就能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加穩、準、狠的走上一條職場能力快速提升的捷徑,讓你少走十年彎路。
你可以想象這樣的場景:你是一個創業者,在路邊突然偶遇正在等車的巴菲特,這時你會對他說什么,讓他在車還沒來之前決定投資你?可能你會覺得有點夸張,但在現實生活中,機會是轉瞬即逝的,而大多數人都缺少在極短的時間內可以把話說到點子上的能力。 麥肯錫公司就曾有過一次沉痛的教訓,當時他們正在為一家大公司提供服務,該項目的負責人在電梯里遇到了對方的董事長,董事長讓他說說現在的項目進展。負責人當時就懵了,沒有在電梯運行的30秒內,把問題說清楚,最終丟掉了這個重要客戶。 麥肯錫公司就總結了這慘痛的經歷總結出一個很有名的三十秒電梯法則,那具體怎么做呢?可以遵循三字訣——快!短!近! “快”是快速,在表達之前把你要說的內容爛熟于心,整理出一條清晰的表達脈絡;“短”就是簡明扼要,平時要多加練習,去掉不必要的表達;“近”就是不要遠離命題,在最終收尾的時候,聚焦你要解決的問題。 30秒內就足以做出完美表達,學會這一點,可以讓人集中精力思考,溝通更有邏輯,表達更簡潔清晰。平時多做練習,為每一個30秒的機會做足準備。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邊際效應遞減”,什么意思呢?在這簡單說一下:如果給一個快餓死的人一個饅頭,那么對他而言,這個饅頭就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但當他吃到第四個、第五個的時候,就不會有那種感覺,反而會覺得有些多余。 這對于我們的工作來說,投入的努力也符合邊際效應遞減的規律,也就是說,到一定程度后,你的同一份努力,所能換取的回報會越來越小。 舉個例子,有的人喜歡做事過于追求完美,然后還有一分鐘會議就要開始了,但他還在檢查PPT,發現可以潤色的地方,還急急忙忙的去修改。實際上,這種努力并不能加分,反而會加重焦慮,影響后續的發揮。 麥肯錫方法的建議是:在會議開始之前設置一個邊界點,比如1個小時,那你就在會議開始前的1小時,把所有資料都準備好。到了邊界點后,結束了所有準備,你只做演練性的工作,或者干脆休息,給自己緩沖時間來調整到最佳狀態。 提前設置邊界點,并不只是表面上將修改的工作時間整體前移,而是為了留有一定的空閑時間,這樣可以讓你最終從容不迫、沉著冷靜地投入更重要的工作。
考倫波策略中的考倫波是一個神探的名字,他非常擅長通過現場詢問獲得關鍵線索。 當談判陷入了僵局,不管怎么問都得不到答案時,他就不問了,而是輕松地站起來,跟大家告辭,并拿起自己的大衣假裝往外走。 走到門口時,他又會突然轉過身來,雙手合十指著太陽穴,隨意地說道:“對不起,剛有個事情我給忘記問了。”而這個時候,嫌疑人一說話就能讓他抓住漏洞的回答,成功破案。 考倫波用這個方法來發現對方的弱點,真是屢試不爽。因為被問者往往以為正式溝通已經結束了,就在考倫波準備離開時放松了警惕。這種狀態下,他們很容易卸掉偽裝,說出真實的信息。 在職場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比如和客戶洽談合作方案時,對方含糊其辭,不給出一個明確的態度,讓人心里沒有著落,這時你倒不如放棄繼續在現場糾纏,嘗試一下在送客戶出門的時候假裝不經意地問一句:“你對剛才的方案有什么看法嗎?” 日常溝通時,如果陷入僵局,不方便繼續深入交流,可以在之后的兩三天制造偶遇的機會,然后跟對方說,“我突然想起來有個問題要問你,前幾天那件事怎么樣了?”這時你也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總結一下,今天分享了世界頂級精英的麥肯錫公司的三個核心方法: 如果你想表述精準,可以進行限定的30秒自我訓練;想表現得沉穩,就在邊界點前完成工作;想成為獲得信息的狠角色,就在適當的時機暫停,合理運用考倫波策略。 我們不妨在工作中實踐一下這些方法:相比努力地做事,聰明又努力地做事,往往是更好的選擇,用頂級精英的方法少走十年彎路。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文章有點長,能看完的人都很強哈,文中哪句話你覺得很實用,記得留言點贊哈,一起加油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