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癡呆,即阿爾茲海默癥(AD),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以進行性認知障礙和記憶能力損害為主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變性疾病。本病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高而增加,65歲以上患病率約為5%,85歲以上為20%或更高。此外,該病多與性別、遺傳、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且約5%的患者有明確地家族史,因此老年女性、有明確家族史的人群尤其需要注重該病的防治養護。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及環境污染嚴重,老年性癡呆成為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癌癥之后的”第四大殺手”,給家庭、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老年性癡呆屬于中醫學“呆病”“健忘”“癲病”的范疇,中醫學認為與心、肝、脾、肺、腎等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尤以腎為關鍵。 疾病病機為年老體衰或久勞久病等引起腎精虧虛,脾胃功能減退,氣血生化無源,腎精氣血虧虛,無以充養精髓,從而導致腦海神明失養、元神失用而出現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表情呆滯、反應遲鈍、動作笨拙等一系列腦髓空虛的表現;或者因為飲食、情志、勞作等失調引起氣血津液運行失調,痰濁上蒙,瘀阻腦絡,清竅被蒙,神機失用,也會導致健忘呆滯、哭笑無常等表現。 中醫治療在補脾益腎治本的同時,兼顧佐以化痰開竅、活血化瘀、養肝息風、清心瀉火等。一般認為,腎虛和痰瘀風火為老年性癡呆發病的根本原因,且二者相互影響,運用補益和祛邪治法,能夠針對主要矛盾,往往療效理想。 中醫治療本病的優勢在于: ① 從中醫整體觀念出發,辨證論治,全面整體調節,能夠取得較好療效。 ② 方法多樣,針灸、推拿、耳穴貼壓、穴位敷貼、藥膳等療法有助于改善臨床癥狀 ③ 以“未病先防,已病防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論觀點作支持,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患者可服用枸杞、鹿膠、龜膠、蓮子、山藥、黃芪、茯苓、胡麻仁、核桃、大棗、百合、桑葚子、赤小豆等藥食兼宜、補益性平之品。 【五仁健腦糕】 原料和制法:枸杞子、棗仁、桃仁、核桃仁、大棗各10克,與糯米250克混合放入盆或大瓷碗中,加水適量蒸熟。 用法:任意食用。 功效:健腦補腎。 【枸杞子粥】 原料和制法:枸杞20克,小米100克,豬瘦肉末30克。洗凈后,放鍋內共熬粥。 用法:服時加少許鹽調味,可經常食用。 功效:滋陰補腎。 本文選自《滬上中醫名家養生保健指南叢書》之《常見老年病的針灸推拿預防和護養》 叢書總主編:施杞 本冊主編:趙粹英 (桃仁 百合 蛤蚧) |
|
來自: donglianghua > 《腦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