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色牡丹花頭畫法步驟 1.用羊斗兼毫調白粉蘸少許曙紅側筆寫出。 2.左右兩筆側寫點厾成花房形狀。 3.由內向外點寫花瓣。 4.點寫過程中注意內部緊湊,外部松開。 5.花房中部用濃曙紅加強花房與花瓣的對比層次關系并強調花瓣的結構關系。注意外形呈不規則的幾何形體。 6.用小狼毫筆蘸石青在花房中間點寫雄蕊,藤黃調白粉點寫雌蕊,花托和干莖以草綠調胭脂用大蘭竹筆寫出。

深紅色牡丹花頭畫法步驟 1.用羊毫兼斗筆調大紅勻稱后,筆尖蘸少許胭脂調墨,逆筆側鋒分三筆寫出。 2.由里向外逆筆點厾內側花瓣,注意結構方向。 3.再逐層向外點寫,點厾過程中注意用筆有方有圓。 4.成型后用重色點寫花房并收拾花瓣形狀,一般花型以不規則五角形體為佳。 5.用小狼毫筆蘸石青在花房中央點寫雄蕊,藤黃調白粉點雌蕊,花托和干莖用蘭竹筆調草綠蘸胭脂中鋒寫出。

牡丹花蕾(花蕾初綻)畫法步驟 1.用羊毫兼斗筆調白粉蘸少許曙紅由內向外點厾。 2.注意初綻花蕾的形狀,中部包緊外部松開,用重色點寫花房并收拾花瓣,注意用筆有方有圓。 3.用大蘭竹筆將少許藤黃、花青調成草綠色,再在筆尖蘸曙紅調墨成為褐色,以中、側鋒互用點寫花托和干莖。

未開和初綻的花蕾結構示范

牡丹花頭的各種形態 牡丹花頭千姿百態,色彩斑斕,常見的有粉紅、洛陽紅、深紅、姚黃、魏紫、藍田玉等諸多名貴品種。初學者應注意觀察,具體畫法可參照花頭的畫法步驟。




葉子的畫法步驟 牡丹枝葉三叉九頂,葉有老嫩之分,畫時應心中有數,注意并考慮透視變化關系。 1.用羊毫斗筆調少許花青,筆尖蘸墨側鋒順勢寫出。 2.根據三叉九頂的結構關系再寫出一枝葉型。 3.趁未干時用蘭竹筆蘸墨勾寫葉筋,順葉型勾寫,注意三片一組。 4.用大蘭竹筆調草綠筆尖蘸少許胭脂順葉型畫出莖干,注意中鋒用筆。

一組花葉的畫法 具體步驟同上,注意組合的透視關系。

花葉不同方向的畫法展示,要有抑有揚。

嫩葉的畫法 畫嫩葉和成葉的方法基本相近,所不同的是嫩葉的葉片小,色彩嬌嫩,一般用小號狼斗調草綠(花青加藤黃),筆尖蘸少許褐色(曙紅調墨),根據葉型的組織規律或厾或寫,一定要注意透視變化,根據整幅畫面的取勢規律而為之。

老干的畫法 牡丹為木質草本植物,老干為多年生灌木,畫老干形同梅花出枝。一般以中號狼斗筆調淡墨,筆尖蘸濃墨或中鋒或逆筆寫出,畫時注意行筆的抑揚頓挫,力求蒼潤遒勁。枝頭為嫩枝的交接點,一般用褐色(曙紅調淡墨)蘸草綠(花青加藤黃)點寫葉芽。


范畫步驟 步驟一:經營位置,確定畫面所表現的形式和內容,用中型羊斗兼毫筆調淡白粉揉勻蘸頭青畫出(藍田玉)上方綻放牡丹,與下方半開牡丹,注意呼應關系。

步驟二:根據花頭的走勢及構圖需要,用大號羊斗兼毫筆調淡花青或淡汁綠揉勻,筆尖蘸墨順勢鋪寫花葉,注意葉的三叉九頂的結構透視變化關系,勾葉筋時力求用筆圓潤勁健。根據結構要求,應疏密得體。

步驟三:用中型羊斗兼毫筆調草綠蘸褐色(少許墨調曙紅),中鋒用筆,寫出花萼,嫩桿及葉柄,注意出枝穿插的結構關系,畫老干調淡褐色,筆鋒兩側蘸墨依結構規律用筆鋪寫,用筆時要有抑揚頓挫等變化,方顯老干之雄渾蒼勁。

步驟四:用小號紫毫蘸藤黃點出雄蕊,再用另一枝小號紫毫蘸白粉調曙紅寫雌蕊,注意點蕊時要確定在花房的中心位置。雌蕊呈放射狀向外畫出,待花蕊畫好后,根據畫面需要作適當調整,或加強或減弱,隨后補寫草地,收拾畫面,題款鈐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