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630年,陜西。“八大王”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里,來了一名10歲的孩子。如果是在現在,10歲的孩子恐怕還在父母懷抱里撒嬌。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明朝末年,連年饑荒已足以讓一個小孩子拿起武器,與不公正的命運相搏斗。 張獻忠見這孩子長得瘦弱,卻相貌堂堂,預料其日后必能成為一名大人物,便將他收為養子。于是,這名叫李定國的孩子,就跟隨在張獻忠左右,南征北戰,形影不離。 二 李定國并沒有學習過軍事,也沒有機會閱讀兵書,在行軍作戰方面,他就像一張白紙。好在通過大量實戰摸索出的經驗,李定國無師自通,迅速成長為張獻忠旗下一名智勇雙全的戰將。 17歲,李定國部下已有兩萬人馬,跟隨張獻忠攻打河南和湖北,屢立戰功。 21歲,李定國創造了一段極為經典的戰例。他喬裝成明軍差官,率20多騎連夜飛奪襄陽,獲得了明督師大學士楊嗣昌所儲軍資10余萬。此戰后,張獻忠結束了失敗,開始了一系列的勝利。 由于李定國驍勇善戰,被譽為“小尉遲”“萬人敵”。1644年,張獻忠在四川成都建立大西政權時,年僅24歲的李定國被張獻忠封為安西王、安西將軍,監十六營。 三 就在張獻忠在四川創建大西政權的同一年,清軍入關了。 1645年夏天,清廷一邊派兵進攻四川,一邊對張獻忠進行利誘,表示張獻忠如果“審識天時,率眾來歸,自當優加擢敘,世世子孫,永享富貴”。張獻忠置之不理。 1646年初春,當清廷平定了李自成農民軍、南明弘光政權后,以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和吳三桂等統率滿漢大軍,全力進攻張獻忠。張獻忠不甘示弱,北上抗清。 在北上前,張獻忠“盡殺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撲殺之”,表示視死如歸的決心。同時,把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和艾能奇4名養子叫來,說:“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為人所擒,汝終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統,未必遽絕,亦天意也。我死,爾急歸明,毋為不義。”張獻忠要養子們在他死后歸順南明、抗擊清廷。 當年11月,張獻忠在北上抗清時,不幸中箭身亡,時年40歲。張獻忠死后,孫可望、李定國等人按照他的遺愿,率部南下云南,與南明政權會合,擁立永歷帝,共同抗擊清軍。 四 1652年,是李定國一生抗清事業的頂峰時期。 當年初,清廷命令定南王孔有德、平西王吳三桂分別率部,兩路夾攻云南,意圖將南明政權緊緊包圍。 為打破清軍的包圍,李定國決定主動出擊。他自率一部進攻湖南,另由劉文秀為主將進攻四川。 在這次征戰中,李定國除了率領8萬人馬外,還帶著一支神秘部隊:50頭戰象。當年7月,李定國與孔有德在嚴關進行激戰。50頭戰象的出現,讓清軍馬匹驚慌失措,導致孔有德大敗,只身逃回桂林。李定國迅速揮師直搗桂林。孔有德在走投無路之下,點火自殺。 孔有德之死,讓清廷大震。 桂林之戰后,李定國攻取了廣西全境。隨后,李定國按照原計劃,繼續北上,進攻湖南。兵鋒所指,勢如破竹,銳不可當。甚至出現了李定國軍隊還沒抵達、清軍就跑光了的現象。 清廷極為恐慌,趕緊派敬謹親王尼堪任定遠大將軍,率領15萬精兵前往湖南長沙。尼堪是努爾哈赤之孫,少年時代就投身軍營,身經百戰,立功無數。尼堪作戰極為勇猛,1645年,他追隨多鐸南下攻打南明弘光政權,攻破了南京后,又一路窮追猛趕,將已逃到安徽蕪湖的弘光帝抓獲。 面對強敵,這注定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激戰。李定國沉著指揮,在衡州之役中,他利用尼堪的性格特點,誘敵深入,將尼堪引入包圍圈,一刀斬殺! 尼堪之死,讓清廷再次震動。順治帝聞訊,下令輟朝三日。 根據《晉王李定國列傳》記載,李定國兩蹶名王,讓清廷一聽到李定國的名字都感到害怕,“清君臣聞警,上下震動,聞定國名,股栗戰懼,有棄湘、粵、桂、贛、川、滇、黔七省與帝媾和之議。”這就是說,清廷一度打算放棄湖南、廣東、廣西、江西、四川、云南、貴州7省,與李定國平分天下。 五 不幸的是,由于李定國軍功顯赫,在大西軍中威望很高,引起了孫可望的嫉妒。孫可望對李定國百般牽制,削弱他的權力。為避免內部互相殘殺,李定國被迫離開湖南,轉戰于兩廣。 在廣東,李定國最初進展順利,但在關鍵性的新會之戰中,李定國過于輕敵,加上鄭成功沒有按照約定如期出兵,導致新會之戰大敗,前功盡棄,不得不退回廣西。當李定國退回南寧時,身邊只有6000將士。 在那以后,李定國就一蹶不振,不復往日輝煌。1659年,李定國在清軍咄咄逼人之際,為保護永歷帝脫離險境,在永昌境內的磨盤山阻擊追兵。盡管敵眾我寡,但李定國率部頑強作戰,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后,擊敗清軍。清軍“死傷甚眾,卻三十里”。這是李定國生前策劃指揮的最后一場激戰。 在李定國的阻擊下,清軍不敢繼續追趕永歷帝。永歷帝得以逃亡緬甸。一年后,吳三桂攻入緬甸。大兵壓境,緬王被迫將永歷帝獻給吳三桂。1662年6月,吳三桂在云南昆明將永歷帝絞殺。 李定國獲知永歷帝被吳三桂絞殺的消息,痛哭流涕,“恢復事尚可為乎?負國負君,何以對天下萬世!”6月27日,李定國死于勐臘,終年42歲。 李定國是清軍入關后、全國各地堅持抗清事業的一面旗幟。白壽彝在《中國通史》中這樣評價:“李定國是明末清初杰出的農民領袖和抗清英雄,他寧死不屈的氣節,聯合西南各兄弟民族共同反抗民族壓迫的動人事跡,三百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稱頌。” 【參考資料:《永歷實錄》《西南紀事》《懷陵流寇始終錄》《小腆紀敘》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