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三年的各地中考來看,對本部分的考查呈現如下趨勢: 1.中考對簡單機械部分一般考查畫杠桿的力臂、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應用、連接滑輪組等內容,試題以填空題、選擇題和畫圖題為主. 2.中考熱點為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生活中的杠桿和畫杠桿的力臂. 2015年的中考命題方向預測:仍然保持前幾年的趨勢,亮點將是“結合最新的生活、生產、科技發展的新材料進行考點的考查”. 易錯考點: 1.杠桿力臂的畫法 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所謂力的作用線是沿力的方向所作的直線.力臂可能在杠桿上,也可能不在杠桿上. 力臂的表示方法:雙箭頭法、大括號法(如圖). 畫法:過支點作力的作用線的垂線. 2.使用滑輪組時,有幾股繩子承擔物體的拉力,在不計繩重和摩擦的情況下,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即F=G總=(G+G動).因此正確確定繩子的股數對于能否正確解題很重要. (1)確定承擔對物體拉力的繩子的股數的方法: ①首先分清動滑輪和定滑輪,再數一數直接跟動滑輪相連的繩子有幾股,就有幾股繩子承擔物體的拉力. ②確定繩子的股數時,出錯的主要原因是繩子的最后一股(繩子的自由端)是否計算在內.可采用以下方法判斷,看拉力的方向是否與提升物體的方向相同,如相同就計算在內,不同就不算數.比如:提起物體的方向向上,而拉繩子自由端的拉力向下,則最后一股沒有承擔拉力. (2)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動力F與物重G的關系: ①若不計動滑輪重、繩重及摩擦(理想情況下),F=G. ②若不計繩重及摩擦,F=(G+G動). ③實際使用時,由于存在摩擦,F>(G+G動). 其中G動為動滑輪的重力,n為滑輪組中承擔重物的繩子的股數. (3)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由η===可知,不同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動滑輪越重,η越小. 由η===1-=1-,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時,提升重物越重時,η越大. (4)使用滑輪組時,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與重物移動的距離h的關系是:s=nh. 若在等式兩邊同時除以t,則可得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與重物移動的速度v物的關系:v=nv物. (5)使用滑輪組來勻速拉動水平面上的物體時,若不計滑輪重、繩重及摩擦時,則繩子拉力F=f,其中f為物體受到的摩擦力. 專項訓練 一、 選擇題 1. (2014·黑龍江齊齊哈爾·模擬三)如圖所示,小陽利用滑輪組先后豎直向上勻速提升物體A和物體B.當提升物體A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小陽對繩子的拉力為F1;當提升物體B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2.5%,小陽對繩子的拉力為F2.已知小陽的質量為65kg,物體A的質量為90kg.假設在拉繩子的過程中,小陽對繩子的拉力與對地面的壓力始終豎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線上,不計繩重和摩擦.g取10N/kg.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F1=500N B. GB=600N C. G動=200N D.勻速提升物體A時小陽對地面的壓力是50N 2. (2013·四川雅安·模擬)工人們為了搬運一個笨重的機器進入廠房,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種方案(機器下方的小圓表示并排放置的圓形鋼管的橫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3. (2013·山西·模擬)小明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在杠桿兩側掛上不同個數的鉤碼,移動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三次實驗后得出結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下列能幫助他得出正確結論的操作是( ). A.去掉一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 B.去掉一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斜向下拉 C.去掉一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 D.增加鉤碼個數,再多次實驗使結論更具普遍性 二、 填空題 4. (2014·四川成都·模擬)如圖所示裝置中,均勻木棒AB的A端固定在鉸鏈上,懸線一端繞過一固定定滑輪,另一端用線套套在木棒上使棒保持水平.現使線套逐漸向右移動,但始終使木棒保持水平(棒和懸線足夠長),則懸線上的拉力T先 ,后 ( 填“變大”“變小”或 “不變” ). 三、 實驗探究 5. (2014·福建福州·模擬四) (1)圖甲是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杠桿上的A點掛四個重均為0.5N的鉤碼,用調好的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上的B點,使杠桿水平平衡,測力計的示數是 N;如果將測力計沿圖中虛線方向拉,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測力計的示數將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2)某同學利用身邊的塑料直尺和硬幣若干來驗證杠桿平衡的條件,如圖乙所示,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他測出從支點O到硬幣邊緣的距離作為力臂L1和L2的大小,他測力臂的方法是 (填“正確”或“錯誤”)的.如果將兩邊的硬幣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時做遠離支點的勻速移動,則杠桿 (填“仍平衡”“左端向下傾斜”或“右端向下傾斜”). (3)某小組同學在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提出了一些猜想.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該小組同學們按如圖丙所示的A、B、C、D四種情形組裝滑輪組.為了驗證猜想“兩個相同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其機械效率與滑輪組細線的繞法有關”,應選擇裝配圖中的 兩組滑輪組做對比實驗;按裝配圖A、B或圖C、D兩個滑輪組做對比實驗,可以驗證什么猜想? . 6. (2014·湖北黃岡·模擬)小明在學校參加植樹活動時,使用如圖所示的鋼絲鉗,剪鐵絲固定小樹苗. (1)他使用的鉗子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2)在圖中畫出動力F1的力臂L1和作用在這根杠桿上的阻力F2. (3)剪鐵絲時動力臂長為10cm,阻力臂長為2cm,若鐵絲被剪斷需要1000N的力,小明至少用多大的力才能將鐵絲剪斷? 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