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色彩在趙寒翔作品中具有特殊的表現力,而且敢于用非國畫顏色作畫,這對傳統的“水墨為上”是一個突破。) 敢用非國畫顏色作畫 趙寒翔突破傳統的水墨為上 趙寒翔,為人厚實,性情率真。黃河邊出生,長江邊求學。珠江邊生活。初次見到趙寒翔和他的彩墨花卉畫,趙寒翔是個充滿童真、讓人忘記年齡的藝術家。近日到訪趙寒翔的工作室,濃墨重彩的“趙寒翔的彩墨世界”滿桌的顏料,滿墻的彩墨畫。“趙寒翔在這幾年著重在彩墨花卉上花了些時間,在把西方的審美跟中國水墨結合方面下了些工夫。 ”作為“新傳統”方陣成員,趙寒翔從未止步,近年來他在將傳統筆墨如何化為代語言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嘗試與突破。他的彩墨花卉作品已經不再墨守傳統花鳥畫的布局,也不煞費苦心琢磨所謂的一筆一墨,不在乎世人雅俗的評判,只用酣暢淋漓的情感,在宣紙上盡情揮灑,一如得道高僧,在拈花微笑之中,漫天飄落,紅塵花海。他的彩墨花卉有“花非花,霧非霧”的妙趣,有“煙雨浮世,狂花傾城”的情感,有“穿透人心,因愛無憾”的力量。 他的彩墨花卉中你看不到具體的是哪一種花,哪一種葉,他的花只是一種概念,或者是象征性的,尤其是他的大潑彩的葉子的處理,有時疾如風暴,有時恬靜如夢幻,它所表現的花與葉只是一種花的性格,一種情緒,難怪許多業內的評論家們驚呼;趙寒翔的彩墨畫顛覆了幾千年來人們對花卉恬媚的認知。 (趙寒翔的彩墨花卉作品) 近年來,趙寒翔的彩墨作品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圈內人士和收藏家的認可。但在藝術創作上,趙寒翔還是不滿足于現狀,他認為學畫的人一定要有突破。“因為前代的大師們已經把山水,花鳥的筆墨玩到極致,你想有所突破特別難。目前,我正樂此不疲地探索古今中西結合的畫法,就是將中國畫的精神也就是大量的線作為脊梁、支柱性的東西。然后,把西方的色彩作為輔助,顏色會很豐富,但和中國畫的色彩又不一樣。這個難就難在,有時顏色用多了,難免會俗;不多,又會回到原來的傳統。所以,趙寒翔在彩墨花卉中把握用色這個度把握的很好”,每一作品用彩墨的手法把意境表現的 淋漓盡致! 大寫意花鳥作為中國畫傳統中的一種獨特形態,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高難度的藝術形式要求。這一形態直到明代后期花鳥畫大師徐渭筆下才見成熟,而后經過八大、“八怪”、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劉海粟、陳大羽等人的傳承與發揚,藝術積淀愈加豐富厚實。但隨之也出現了后繼者陳陳相因,索然無味的狀況。 (趙寒翔的彩墨花卉作品) 大寫意彩墨花鳥畫的精神支柱,是對自然野逸之美近于狂熱的激情。大自然中的花鳥生態,有著多種多樣的生命情態,而趙寒翔對于“野逸”情有獨鐘。這可能根源于童年的鄉村生活情緒,又拓展了成年后的大自然情結;也許,天性中的豪放灑脫和淡泊名利,才是內在動因。他的彩墨花卉既繼承了傳統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又突破了傳統中近于程式化的一套象征寓意的規范,而更多地傾注了個人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審美追求。在他反反復復地縱橫揮寫的荷塘景境中,“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寓意已不占主位,他更關注的是對種種荷塘野趣的追憶、感動和癡迷以及因此而激發出的強烈的藝術創造欲望。這才有了筆下金秋、初夏、月色、映日、遇雨等千變萬化的荷之美境,當然,他筆下那些不知名的野花閑葉,同樣也不再是某種客體形神的再現,而只是個人情感的宣泄。我敢推斷,對藝術本體語言多樣化的不斷創造所獲得的快感,恐怕也是他創作的推動力。 趙寒翔的彩墨大寫意,已演化為一種現代意義上的人性化和個性化。他不追求一枝一葉的意味和一點一滴的得失,也不迷戀那種賞心悅目式的“小美”,而醉心于創造一種似真似幻的、講究整體氣勢和整體精神的“大美”。作品中意象的造型與心象的內涵相契合,靈性的神態與隨機的生發相輝映。 (趙寒翔的彩墨花卉作品) 趙寒翔運用色彩,堪稱一絕。前人說“筆墨關建在于色彩”,色彩在彩墨大寫意畫中尤為重要,何況畫水氣氤氳的荷塘?他往往以飽含水分之筆,和色落紙,淋漓酣暢,一氣呵成。盡管控制水之滲透走向頗有難度,但因“胸有成荷”,故而能依據不同畫面效果的要求,運筆或行或止,或疾或緩,或恰好“結邊”,或色粒沉淀,諸種效果隨筆墨而現。正是筆隨心運,水到圖成,取向不惑,韻味濃醇。那種“水暈色彰”的感覺,恰到好處地營造出濕潤、朦朧、飄忽的氛圍,越發增加了荷境之美的魅力。 色彩在趙寒翔作品中具有特殊的表現力,而且敢于用非國畫顏色作畫,這對傳統的“水墨為上”是一個突破。其意義不僅在于豐富了藝術手段,更在于有益于充分表達一定的心態、情緒和意境。具體說來,其作品色彩處理方式有三種類型:一種是基本按傳統方式,在墨色變化中求氣韻生動。第二種是不用墨色而純用某一彩色,統一色調中見豐富變化,如以金黃畫夏日之荷,以湛藍畫月下之荷,以嫣紅畫秋日之荷。這些畫面雖毫無墨痕,卻由于色調和諧統一,同樣富有清純雅致之美,效果絲毫不遜于水墨畫。第三種是重彩濃墨,交相互動,無論姹紫嫣紅,艷黃翠綠,由于與沉著的墨色相輝映,在對比強烈中復歸于協調,是近年來探索的新成果。 (趙寒翔的彩墨花卉作品) 強化結構張力是趙寒翔又一特色。突破傳統中常見的以虛為主、以空靈為上的格局。其構圖多飽滿充實,開朗舒展;筆勢多粗壯有力,氣勢奔放;物象多簡化純化,夸張變形,甚或近乎半抽象。看得出他吸收了西方現代構圖的某些因素,但本質上仍是民族傳統二維平面章法原理的延伸。他的張力結構并非一味張揚恣肆,而是放收結合,張合有度,張力與引力并存,所以依然具有耐讀的品位。 很多年前法國盧浮宮佛朗索瓦館長有一次在北京著名畫家馮柯家里看到趙寒翔的彩墨花卉后,連問兩次馮柯,“這是中國人畫的畫嗎?”在得到肯定答復后說:“這是畫在紙上的印象畫!”“應當說,一生當中在藝術創作中對我影響幫助點撥的人很多,沒有他們的幫助批評也就沒有我今天的成績”。而今,趙寒翔已成知名畫家,大家對他的藝術是很認可的,非常有創造性的、很有個性的探索,他在探索中,個人感受在不斷的裂變,他的語言、他的辦法在不斷完善。但我覺的他的幾種類型的作品是很有實際意義的,有前景的,祝愿趙寒翔的彩墨藝術更上一層樓。 作者:張占峰 。。。 。。。 。。。 。。。 |
|
來自: dongbaoshan01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