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開國大將,55年卻未被授銜,3年后補授時再次錯失大將眾所周知,在55年的授銜中,共有55位戰功卓著的將領被授予了上將的軍銜,而在1956年,我們卻又追授或者補授了王建安將軍一個上將的軍銜,兩年后,我們有將李聚奎將軍補授為上將。 今天我們要將的就是李聚奎將軍的授銜之路。 李聚奎將軍是湖南人,1904年出生,早年間曾在舊軍閥中當過兵,但是舊軍隊中那種糜爛和不思上進的風氣顯然引起了青年李聚奎的強烈反感,于是他就毅然離開,接下來他就和彭總參與指揮了頗有名氣的平江起義,也從此開啟了自己璀璨傳奇的一生。 事實上,李聚奎將軍一生打過無數次經典的戰役,但他顯然是屬于那種“歌紅人不紅”的將軍,比如說,他曾在第一次反圍剿中活捉了張輝瓚,此人是國民黨的中將師長,也是我軍建立初期擒獲的軍職較大的國民軍官,連毛主席都為這樣的戰果感到興奮,為之寫了一首《漁家傲》,相信很多朋友都能把這首詞倒背如流。 而在后來的四次反圍剿中,當時的張聚奎已經擔任了我紅三軍的師長,他在大龍圩一戰中,再次活捉了國民黨的某師師長李明,不止如此,他還在戰場上取得了很大的戰果,僅僅他俘虜的國民黨敗兵就超越了平時多次戰果的總和,此戰之后,聶榮臻司令興奮地抱起李聚奎大喊“紅軍萬歲”,還抱著他轉了幾圈,從中也足以看出李聚奎此戰的功勞。 而著名的強渡大渡河的戰役事實上也是李聚奎主要指揮的,多年之后,人們勸他寫一本關于此次戰役的回憶錄,他卻拒絕了,說如果自己寫了此書,人們就會把功勞都算在他的頭上,但功勞其實是屬于全體紅軍的。 我們都知道,授銜之前曾有一個規定,不在軍隊中任職的人是不允許被受軍銜的,而當時李聚奎剛剛被調到了石油部工作,不然以他的功勞,被授大將也是應該的。 一直到了1958年,李聚奎重新被調回軍隊工作,在軍隊中工作自然就需要有一個軍銜了,但是授什么銜好呢?這可難道了當時負責授銜工作的徐立清,按理說他應該是個上將,但是當時十位大將已經確定很久了,中國向來講究湊個整十,十一個大將顯然不符合常理,于是他只能去找李聚奎商量。 李聚奎只說了一句“就高不就低”,就同意了自己被授大將。老一輩革命家無視虛名,一心為國的態度實在令人敬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