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民從 角色游戲是幼兒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他們對周圍現實生活的認識、感受和體驗。不同年齡的幼兒因其身心發展具有不同的年齡特征,他們在對現實生活認識的范圍、深度上就不一樣,感受和體驗的深刻性也不同,再加上兒童在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年齡差異,這就使幼兒在角色游戲中表現出不同年齡各不相同、同一年齡則相對穩定的年齡特點。在教育工作中,把握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年齡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是幫助幼兒提高游戲水平,發揮游戲的教育作用的基礎。 一、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特點 小班幼兒的注意仍以無意注意為主,其活動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響。隨意性較強,因而對周圍成人活動的認識也往往是片面、不完整的,這就使他們在角色游戲活動中表現出以下的特點: 1、角色的扮演離不開形象的玩具材料,且受同伴的影響較大。 小班的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很強,其活動離不開具體的事物,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受到環境中的具體事物的制約,在活動中缺乏明確的目的。這就使他們 離不開周圍具體環境的刺在游戲活動中其思維和想象都離不開具體的玩具材料, 激。所以對他們來說,游戲中具有組織能力的因素是玩具、各種各樣的材料以及對同伴的模仿。他們見到玩具汽車就想當司機,見到聽診器就想當醫生,看到同伴玩什 玩具材料和同伴的游戲活動都能有效地激發他們的游戲動么他就想玩什么, 機,幫助他們展開特定的想象。同時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思維的概括性和靈活性差,在使用物品進行游戲時“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強,使他們在模仿同伴的游戲時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具材料,若同樣的玩具材料不足時,就容易發生爭搶。因而成人在幫助他們開展游戲活動時,要注意給他們提供各種形象的玩具和游戲材料,以引發他們開展游戲的愿望。為避免爭搶玩具,在一個時期內提供的玩具和游戲材料在種類上可適當少一些,而同類物品在數量上應多一些。 2、在角色游戲中喜歡重復某類角色個別的典型動作。 我們經常見到,小班的幼兒如果扮演汽車司機,就反復地模仿司機扭方向盤;如果扮演護士,就一遍遍地用注射器給病人打針,等等。他們的角色游戲情節少、內容簡單,主要是對現實生活中某類角色的典型的活動的模仿。這是因為小班幼兒認識的能力有限,還不能完整地感知和認識成人活動的全過程,而只能對成人活動中與自己密切相關的部分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留下較深刻的印象,產生直接的感受。自然他們在游戲中反映的也就是角色某些典型的個別活動。即使到了小班后期,雖說大多數幼兒游戲的內容有所增加,能反映某些角色的幾種活動,如扮 演“媽媽”時既能模仿媽媽燒飯,又能模仿媽媽喂孩子、鋪床,但這些活動無論是從活動的形式上看,還是從他的內部想象來分析,都不具備連貫性,還是分散的。針對這一特點,成人在指導幼兒的游戲時,可以通過適時地提供不同的玩具材料或與幼兒討論等方式來幫助他們豐富角色的活動,認識同一角色的不同活動之間的聯系和其時間上的順序性。 3、會經常變換游戲角色, 有時出現“角色混淆”。 小班的幼兒由于對成人生活認識的不全面,積累的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又因思維不夠靈活,想象的內容貧乏,這使他們在游戲中能主動地反映的角色的活動也就很少。因而大多數幼兒對同一個角色就難以保持長時間的興趣,當他們剛扮 1/4頁 演一個角色不久,又會很快被同伴的游戲或玩具吸引到另一個角色的活動之中去。在沒有外在壓力的情況下,小班幼兒在游戲中的這種角色轉換是很容易的,也是很 頻繁的。有時甚至一個幼兒在游戲中還沒有和一個角色的“身份”脫離,就去做屬于另一個角色的事,說另一個角色的話,這就是游戲中的“角色混淆”。如一個在“醫院”里當“醫生”的幼兒穿著白大褂,拿著聽診器就跑到娃娃家中去抱著“娃娃”輕輕地拍起來,嘴里說:“你生病了,我給你看看。”小班幼兒在游戲中的這種現象隨著他們社會經驗的逐漸豐富和思維概括能力的增強而迅速減少。 4、 幼兒在游戲中的合作性水平低,多單獨游戲和平行游戲。 小班幼兒在生活中還不能清楚地認識到人們之間的各種關系,因而在角色游戲中大多只能反映單一角色的某些活動(或活動的某些環節) ,具體表現為喜歡演“獨角戲”(單獨游戲) ,或者模仿同伴做和同伴相同的游戲(平行游戲) 。在小班后期出現一些聯合的游戲,即不同幼兒可以在同一游戲主題下扮演不同的角色,但也只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沒有角色之間實質性的配合。只有在一些熟悉的游戲中才能出現簡單的合作行為,如在“開火車”的游戲中,有“乘客”要下去“, 司機”可以停車讓他下去。 二、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特點 與小班幼兒相比,中班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其有意注意的發展,使其注意的穩定性提高;認識范圍的擴大,使其個人經驗有了一定的積累; 使其想象逐漸變得活躍而豐富。身心發展上的這些變化,思維的直觀形象性增強, 使他們在角色游戲中表現出以下特點: 11 逐漸會有意識地選擇角色,安排情節。 研究表明,中班的幼兒隨著注意的穩定性的增加,活動的目的性和主動性也逐漸增強。其活動開始更多地傾向于滿足個人內部的需要、愿望和興趣。因而在游戲活動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選擇角色,往往他們在游戲開始以前就能確立自己想做什么游戲,想扮什么角色。但對中班幼兒來說,能主動選擇的游戲角色仍是有限的,往往局限于他們生活中常見的媽媽、醫生、汽車司機等等,此外對扮演他 們熟悉的故事中的孫悟空、黑貓警長等角色也有濃厚的興趣。兒童在選擇角色后還能簡單地設計游戲的情節,把某個角色的幾個不同的活動(或動作) 排列起來使之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如在“娃娃家”中,“媽媽”先喊“娃娃”起床,再給她洗臉、喂飯;“汽車司機”先把車開到北京,再開到上海,最后開回武漢。盡管在成人看來他們所安排的內容和情節不夠嚴謹,有的甚至不合邏輯,而且也不穩定,但卻反映了他們在游戲的主動性和目的性上的進步。 21 游戲活動的興趣集中在角色的分配上。 中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自身的游戲能力獲得了發展,加之對游戲內容的熟悉,使他們在游戲中主觀能動性表現得越來越明顯,他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選擇他們喜歡的、感興趣的角色來扮演,如娃娃家中的“媽媽”、幼兒園中的“老師”、醫院中的“醫生”,等等,一般來說,幼兒喜歡扮演的都是在社會生活中有權威感,在游戲中能支配其他角色的“中心角色”。這類角色不僅能很好地滿足幼兒參與成人活動的需要,還能滿足他們在游戲中按自己的意愿支配人和物的愿望。在集體游戲中,往往由于“中心角色”太少而使幼兒在角色分配時發生游戲糾紛。此 2/4頁 外中班幼兒的性別意識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們在游戲中選擇角色時開始出現性別差異,不同性別的幼兒有時喜歡扮演和自身性別相適宜的角色。 31 喜歡集體游戲。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班幼兒對周圍人們生活和生產活動的認識越來越豐富,尤其是人們在各種活動中態度、情感和彼此之間的關系,都逐漸成為他們 感知和體驗的內容以及模仿的對象。隨著在這些方面的認識的積累,他們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在游戲中表現出來。他們在游戲中能夠反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加上在這一年齡階段,不同的幼兒在同一主題下能夠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活動; 兒童與同伴自由交往的愿望變得更為自覺,更加強烈,使他們對多角色的集體游戲表現出特殊的興趣。同時,在幼兒園集體教育的影響下,中班幼兒的語言能力和同伴之間的交往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假想的游戲情景中,他們能在一定程度上按照游戲的要求進行協商、配合,或者指揮別的角色的活動或者調整自己的活 動,使之符合角色的“身份”和游戲的需要,實現角色與角色之間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同主題下的游戲活動。 三、大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特點 大班幼兒隨著身心的發展,對周圍成人的社會活動的認識已越來越精細和完 體驗和理解也越來越深刻,積累的社會經驗也逐漸豐富。同時心理能力的提高整, 使其思維和想象開始擺脫對具體事物的依賴,更多地通過頭腦中的形象進行,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增強。這使他們在角色游戲活動中具有和中、小班幼兒不同的特點。 11 游戲中興趣大多集中在角色的行為是否合乎“規則”上。 我們經常會觀察到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對角色的扮演是極為投入的,他們在生活中對各種人的社會活動進行反復感知以后,會在自己的大腦中抽象出各種人活動的規則,并依此來“規范”游戲中角色的活動。如他們認為游戲“幼兒園”中的“老師”是不能打“小朋友”的“, 醫生”應拿“手術刀”而不是“菜刀”,等等。一旦某個幼兒在游戲中的活動違犯了這些“規則”,就會受到游戲同伴的糾正和指責,因而游戲中的糾紛也大多發生在幼兒對某些角色的活動和行為的“合理性”的理解上。盡管幼兒對人們活動和行為的合理性的理解仍然是形式上的,但卻反映了大班幼兒對成人社會活動的認識不再局限于動作和工具、材料等方面,而是認識到人們的活動與其環境、條件之間的關系,并逐漸地注意到各種職業的社會成員的“工作責任”和“職業規范”。 21 游戲主題明確,綜合性強,內容充實。 大班幼兒能在確立主題、選定角色后,根據主題的需要和角色的身份來展開活動,使游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都統一在主題之中。大班幼兒還能更大膽地、形式多樣地把自己從觀察、閱讀和大人講的故事中汲取的知識運用于游戲,使游戲的內容豐富、充實。如在大班幼兒的“娃娃家”中,不僅有做飯、吃飯、鋪床、哄娃娃睡覺等情節,還有洗衣服、看電視、到商店買東西、帶娃娃到醫院治病等活動。在帶“娃娃”去醫院看病時,“媽媽”告訴“醫生”:“娃娃感冒了,發燒,她怕打針,能開點藥嗎?”由此可見,大班幼兒比中班幼兒能更全面細致地反映家庭生活中的各種活動,而且還能反映家庭生活和其他社會機構之間的聯系。他們游戲的內容更豐富、更充實。 31 在游戲活動中想象豐富而自由,表現出創造性。 想象是幼兒角色游戲的精神支柱。大班幼兒隨著對社會認識的擴展和加深, 3/4頁 直接 經驗的豐富,其想象變得活躍起來。在有主題的角色游戲中,伴隨游戲情節的逐漸展開,大班幼兒的想象不僅在內容上豐富、連貫,而且能充分地通過活動和玩具材料來展現自己的想象,使游戲活動表現出創造性。如在大班幼兒的“集貿市場”游戲中,一位“顧客”來到“賣肉”的攤位前要求買“骨頭”,在攤位上沒有“骨頭”時,“攤主”和“顧客”就找出橡皮泥做“骨頭”;在一個“開汽車”的游戲中,幾個幼兒圍坐在一張桌子旁各自做著“開汽車”的動作,一個幼兒站起來建議:“停下,我們來做一個雙層汽車。”于是就有另一個幼兒把椅子搬到桌面上去做“雙層汽車”;在另一個“開軍艦”的游戲中,幼兒把一些大型的積木擺放在地面上拼組成“軍艦”,一個幼兒站在有三角形積木拼成的“艦首”當“艦長”,開了一會,另一個幼兒又找來一塊三角形積木擺在“軍艦”的另一頭,同時宣稱:“我這里也有船頭,這是一艘兩頭開的軍艦。”這些例子說明,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想象活動豐富而自由,想象的空間很大,且想象的過程富于創造性。 本文對幼兒園各年齡班的幼兒在角色游戲中表現出的年齡特點進行了初步的概括和闡述。盡管這些結論都是建立在對幼兒園兒童的角色游戲活動的觀察的基礎上,但因為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要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如兒童自身的經驗和智力水平,幼兒園對游戲的重視程度和幼兒游戲的時間、次數的多少,玩具 以及教師的游戲指導能力,等等。這些因素的作用往往使幼兒材料的種類和數量, 游戲 的年齡特點變得不典型、不穩定。盡管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活動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但要深入研究這些規律,仍需作出大量的努力。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教科院)
4/4頁 |
|